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249篇
地质学   595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4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山洪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是山洪灾害研究领域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重庆市1950-2015年历史山洪灾害数据,采用平均中心、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和M-K突变检测等方法分析了重庆市历史山洪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洪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 1950-2015年重庆市历史山洪灾害发生频次总体呈先稳定后上升的趋势,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5-9月发生,山洪灾害发生频次按年代际整体上呈指数增长趋势;② 重庆市山洪灾害发生具有明显的集聚性,相邻县域山洪发生频次较为相近,其中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璧山区山洪灾害密度均超过50次/1000 km 2,属于山洪灾害高发区域;③ 山洪灾害整体呈“西南-东北”分散,“西北-东南”聚集的空间分布格局。2010年前,山洪重心主要集中在涪陵区一带;2010年后山洪灾害分布方向向西北倾斜,重心移至忠县,聚集程度降低,山洪发生随机性变强;④ 2002年是重庆市山洪灾害突变的年份,突变以增多为主,主要集中在铜梁区、璧山区、九龙坡区、巴南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和开县;⑤ 山洪影响因素探究表明高程和河网密度与山洪灾害密度呈正相关关系,而植被覆盖度与山洪灾害密度呈负相关关系,短历时的强降雨对山洪的发生有激发作用。研究结果对重庆市山洪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2.
本文采用信息量模型法研究湖南省山丘区小流域山洪灾害的危险性程度。信息量模型的最大意义是能从影响山洪灾害发生的众多因素中找到“最佳因素组合”。基于湖南省1955-2015年近60年的历史山洪灾害数据,结合地形、下垫面以及降雨条件,利用信息量模型按危险性程度高低划分出湖南省山丘区山洪灾害危险性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山丘区山洪灾害容易发生在坡度小于10°,高程小于100 m,起伏度小于30 m,土地覆被为人工表面,土壤类型为粘土以及降雨量在1584.3~1662.0 mm之间的区域。湖南省山丘区危险等级较高的地级市有永州市、郴州市、株洲市、岳阳市、娄底市以及长沙东部山区,经过混淆矩阵验证后,通过信息量方法建立的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准确率为75.36%,基本可信。  相似文献   
943.
泰山区域位于黄河流域下游,是鲁中地区相对独立的一个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区内生态地质环境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负效应.本文介绍泰山区域在国家生态格局地位的基础上,阐明了存在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分布特征,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提出了总体的治理思路及具体的修复模式.本文研究结果对泰山区域生态地质环境保...  相似文献   
944.
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在系统调查沂蒙山区域自然生态各个要素基础上,识别出生境破损,水生态系统质量下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等三大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和十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了“三山三水”的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划分了沂山—沂河水生态、蒙山—汶河林草和基础环境、尼山—祊河基础环境和水生态保护3个主体修复区,规划了基础环境类、土地整治类、林草保护修复类、水生态保护修复类、污染防治类和监测监管预警类等6大类工程措施。工程实施将提升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也将为类似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5.
中国东部末次冰期雪线高程重建与成冰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蒙山第四纪冰川遗迹与光释光测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以往我国东部猛犸象化石出土位置、孢粉数据库、以及雪线高程的研究成果,首次对我国东部末次冰期时的雪线高程进行了恢复重建,并绘制了我国东部及东亚地区雪线高程图,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东部蒙山冰期时的气候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东部冰期时的北路寒潮形成的"东亚冷槽",是我国东部第四纪山谷冰川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46.
山体基面高度的提取方法 ——以台湾岛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体基面高度的差异影响山体自身对其水热条件的再分配,进而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结构和分布,是决定垂直带分布高度的重要因子之一。目前,山体基面高度还没有一个准确科学的定义,也缺乏一个有效的数字化、定量化提取方法。本文以台湾岛为例,使用30m分辨率的ASTER GDEM数据,提出了一种提取山体基面高度的方法。首先,以地形特征与水文特征提取方法获得主山脊线与主山谷线,然后,以地形地貌单元自动提取方法获得山体轮廓界线,再依据提取出的主山脊线、山体轮廓界线及主山谷线,划分山体基面高度分区,依据山体基面分布特征确定各分区的基面高度值,将台湾山地划分出6个不同的山体基面高度(0m、150m、 200m、 600m、630m和650m)。该方法为大范围山体基面高度的快速、准确提取,以及山体效应定量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47.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imperatives of nature-society interaction in the Himalayas as seen through CPR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s). It specifically looks at the process and factors that characterize the dynamics of the above interaction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changing status and governance of CPRs at community levels. The paper puts together the synthesis of observations and inferences of different studies by ICIMOD and others in mountain regions, particularly in different parts of Nepal, India, Bhutan, Bangladesh, China and Pakistan. Rural CPRs (providing sustenance supplies and service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 community’s natural resource base, manifest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evolved by the communities to facilitate their adaptations to nature. The above process can be more clearly illustrated with reference to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 areas, called mountain specificities. However, over time, the situation of CPRs in terms of their extent and status,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as well as contributions to community sustenance, has changed. The paper attempts toindicate potential lead lines for searching op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of CPRs, based on a closer under- standing of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ir decline.  相似文献   
948.
天山地区断层垂直形变与现今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天山地区跨断层定点垂直形变测量资料,对断层现场今活动的动态过程及空间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天山地区断层现今活动具有时不空不均一性。时间上具有准同步转折及阶段性特点,各阶段的活动速率和方式不同。空间上,断层活动具有区域差异性,秋立塔格断层活动速率最高,北轮台-辛格尔断层活动速率最低。讨论了断层活动与地震的关系,认为2000年底准同步转折与2001年11月喀拉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949.
青藏块体北部构造形变与玉门5.9级地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依据GPS观测的青藏块体内部的水平运动以及跨断层形变观测结果的总体异常特征,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引起的近期地壳运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西部的受力环境,讨论了青藏块体内部不同断裂带力学上的相互关联。认为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之间存在着构造和力学上的内在联系,它可能是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影响下,青藏块体北缘地区相关构造局部应力场适应性调整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0.
In order to reveal transpiration rates of wetland plants and its relationships to micro-meterological factors in a mountain valley wetland, relative humidity, air temperature, leaf temperature, soil temperature, photo flux density and transpiration rates were measured once two hours in a Carex meyeriana wetland of the Changbai Mountain valley in dry (July) and wet (September) of 2003,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ndency of "decreasing after increasing" was obvious in wet season. However, a rela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