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2篇 |
免费 | 282篇 |
国内免费 | 39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1篇 |
大气科学 | 243篇 |
地球物理 | 376篇 |
地质学 | 889篇 |
海洋学 | 251篇 |
天文学 | 12篇 |
综合类 | 111篇 |
自然地理 | 2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79篇 |
2013年 | 88篇 |
2012年 | 108篇 |
2011年 | 114篇 |
2010年 | 95篇 |
2009年 | 122篇 |
2008年 | 80篇 |
2007年 | 125篇 |
2006年 | 112篇 |
2005年 | 111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红土型镍矿床是全球镍矿成因体系中资源储量最大的一类.为探讨红土型镍矿床成因机制的多样性,基于全球广域尺度,选择以载镍矿物为分类视角,开展铁氧化物型、水镁硅酸盐型和粘土型等3类矿床的对比研究.铁氧化物型矿床在矿化剖面上以铁质红土层为优势岩(土)相层,以针铁矿为主要载镍矿物,矿石中镍品位偏低但伴生钴矿化.矿床的成矿条件依赖于热带气候环境、稳定大地构造背景、纯橄榄岩母岩和剪切构造带等多种因素的集成耦合.强氧化和水解作用是载镍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发育的主要机制,镍在红土化过程中主要以类质同象进入低结晶度针铁矿晶格或被吸附的方式富集成矿;水镁硅酸盐型矿床以风化壳中出现厚大腐岩层为标志,以镍蛇纹石、镍滑石等水镁硅酸盐矿物为主要载镍矿物相,矿石多为高品位硅镁镍矿.矿床的发育严格受控于热带雨林或热带草原气候环境,与活跃大地构造背景及富镁橄榄岩母岩条件密切相关,属强淋滤表生作用的产物.离子交换作用和次生沉淀作用共同构成了水镁硅酸盐矿床发育的成矿机制;粘土型矿床以红土剖面中出现稳定的粘土矿物层为标志,局限于偏干旱的热带气候背景,与低缓的地形地貌、排水受阻的水文环境及蛇纹岩母岩条件等具有专属性联系,属未遭受充分表生淋滤作用的产物.镍与次生蒙脱石类矿物发生离子交换作用是粘土型矿床发育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2.
闽浙沿岸上升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将闽浙沿岸作为研究海区,采用坐标下三维斜压非线性的浅海陆架模式,综合考虑风、边界流(台湾暖流、黑潮、长江冲淡水)及地形等动力因子对上升流形成的影响,较好地模拟了闽浙沿岸上升流的分布。得出夏季闽浙沿岸近海岸区域有三个比较强的上升流中心,分别位于2520′N,12000′E、2640′N,12015′E、2720′N,12045′E附近,并且在对闽浙沿岸水文结构的模拟中,同样得出夏季沿岸的低温高盐区与计算出的三个较强的上升中心一致。冬季沿岸上升流的强度和范围都明显减弱,但在2520′N,12000′E和2600′N,12030′E及2830′~3000′N,12200′E附近仍有相对较强的上升流存在。 相似文献
23.
库鲁克塔格赛马山地区前震旦纪地层,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改造.通过建立岩石序列和构造变形序列,解析变质变形作用,结合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厘定出该套地层在阜平、五台、吕梁、四堡、晋宁5个构造期发生的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活动及产生的构造形迹组合,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地质事件表. 相似文献
24.
25.
26.
在气压随纬度的不同分布条件下,数值求解了二维赤道带大气边界层非线性运动方程组,得到了不同气压分布下赤道带边界层运动特征,显示了平流的重要作用。在赤道带存在低压槽或气压单调随纬度增加而减少的情况下,都得出在赤道附近某纬度有一相应于赤道辐合带(ITCZ)的垂直运动大值集中区域存在,克服了前人用临界纬度机制解释边界层大抽吸速度时略去重要的非线性项的处理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27.
新疆觉罗塔格成矿带与南阿尔泰成矿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总结觉罗塔格成矿带和南阿尔泰成矿带成矿特征的基础上,对这2个成矿带进行了地质成矿对比,认为该2带具有相同的"五阶段"演化历程,并发育相似的成矿地质事件与成矿地质环境,矿化特征及所发育的矿床成矿系列均具有可比性.体现了在一个成矿带内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都具有各自的岩浆或沉积成矿作用,形成一定的矿床组合,并具有一定的演化规律;具有类似构造环境的成矿带有可能具有类似的成矿系列与演化.例如,铁、铜、铜镍、金和稀有金属等矿床的几种矿床类型在这2个带中均有产出,南阿尔泰成矿带中的喀拉通克铜镍矿床可与觉罗塔格成矿带中的黄山铜镍矿床对比.同时也指出,该2带存在明显的差异.并按成矿体系中"全位成矿"的理论,指出了在这2个成矿带作进一步研究和找矿的新方向."对比"是地学中运用最广泛的原则和方法,实际上,据此思路在近年的勘查与研究中已取得了新的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28.
不同流路时期黄河三角洲沿岸余流场的数值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入海流路改道变迁频繁,有关不同流路时期沿岸余流场变化的认识将为理解入海泥沙输送特征的变动和沿岸泥沙动态提供重要的水动力基础,通过数值对比实验,以分处黄河三角洲北、东两岸的钓口和清水沟流路为例,对比研究了两个流路基本稳定后的初期黄河三角洲沿岸余流场结构及其流速的变化.结果表明,虽然两个不同流路时期沿岸流系的总体趋势存在一致性,但不同岸段的局部余流场结构、流速及其分布在不同季节都发生了程度不一的变化.在流场结构上,夏、冬季的差异很小,而春、秋季的差异相对较大,特别是在10m以浅的近岸海域的变化明显.高流速区分布,在钓口流路时期具有随各突出沙嘴而生的特点,清水沟流路时则是沿岸线走向、呈条带状延伸,且其分布范围更大、中心流速更高.沿岸余流流速在清水沟流路时期比钓口流路时期大很多,以清水沟口以南海域的流速增加最显著,北岸海域其次,清水沟口以北、神仙沟以南岸段的变化最小,在季节上以冬季增幅最明显.两个不同流路时期沿岸潮致余流场的总体特征也是基本一致的,分布于甜水沟沙嘴(清水沟口)南、北部的涡环结构在清水沟流路时期明显向东北方向移动,清水沟流路时期神仙沟和甜水沟等原沙嘴附近的潮致余流流速存在明显的减小. 相似文献
29.
海洋生物技术前沿领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期国际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发展的有关信息资料,介绍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的现状、前沿领域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