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96篇
地质学   596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蒸发皿中水面蒸发氢氧同位素分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要素与蒸发密切相关,通过室内外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器皿水蒸发实验,获得了水面蒸发氢氧稳定同位素分馏因子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蒸发的进行,剩余水体中逐渐富集重同位素;自由水体蒸发同位素分馏在垂线上有分层现象,表层水体同位素值比垂线平均的同位素值略富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室内蒸发实验中,温度越高,液-气间分馏系数越小,相应于同一剩余水体体积比,剩余水体稳定同位素值则越低。室外器皿水自由蒸发实验中得出的蒸发线方程斜率较大地偏离了当地降水线,表明实验期间水体蒸发分馏作用较明显。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水体蒸发分馏规律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合肥市膨胀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让清  刘波 《安徽地质》2008,18(2):151-157
主要介绍合肥市二环路用生石灰,石膏改良膨胀土的室内试验研究,并根据试验资料说明生石灰、石膏改良膨胀土的效果。同时提出一种用生石灰一石膏改良合肥膨胀土的最佳配方。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用该配方改良后的膨胀土其单轴抗压强度,水中稳定性、耐久性都有显著提高。经十几年来在合肥市二环路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杨坪  陈安 《探矿工程》2006,33(3):9-11
介绍了均匀设计试验方法的特点及优越性,利用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的均匀分布,能大大减少试验次数且获得较好的试验效果。将均匀设计方法引入到注浆试验研究中,并对试验进行了详细设计,实践表明,均匀设计试验法是一种有效、可靠的试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绿片岩三轴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Ⅰ):试验结果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为了解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绿片岩的流变力学特性,采用岩石全自动流变伺服仪对绿片岩进行了三轴压缩流变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绿片岩在不同围压作用下的轴向应变以及侧向应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讨论了流变特性对岩石应力一应变曲线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轴向以及侧向流变速率变化趋势,分析了不同围压下流变的破裂机制,掌握了绿片岩三轴流变的基本规律,从而为该水电站工程流变数值分析时参数的辨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马岭油田北三区污水回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岭油田北三区油田水性质,结合污水与地层水混合的静态实验结果分析,发现污水回注对地层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伤害。同时,模拟地层条件做岩心流动实验。将采出的污水回注到地层与地层水混合后,亦会使地层渗透率下降,且随着污水含量的增加,渗透率伤害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本文记述近20年来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研究的主要成果,着重论述早期人类扩散的速度和中国旧石器工业的基本框架:北、南方各存在一个主工业,并存若干区域工业;同时对试验考古研究以及东西文化比较研究等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孔见。  相似文献   
17.
Creation of pathways for melt to migrate from its source is the necessary first step for transport of magma to the upper crust. To test the role of different dehydration‐melting reac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rmeability during partial melting and deformation in the crust, we experimentally deformed two common crustal rock types. A muscovite‐biotite metapelite and a biotite gneiss were deformed at conditions below, at and above their fluid‐absent solidus. For the metapelite, temperatures ranged between 650 and 800 °C at Pc=700 MPa to investigate the muscovite‐dehydration melting reaction. For the biotite gneiss, temperatures ranged between 850 and 950 °C at Pc=1000 MPa to explore biotite dehydration‐melting under lower crustal conditions. Deformation for both sets of experiments was performed at the same strain rate (ε.) 1.37×10?5 s?1. In the presence of deformation, the positive ΔV and associated high dilational strain of the muscovite dehydration‐melting reaction produces an increase in melt pore pressure with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etapelite. In contrast, the biotite dehydration‐melting reaction is not associated with a large dilational strain and during deformation and partial melting of the biotite gneiss melt pore pressure builds more gradually. Due to the different rates in pore pressure increase, melt‐enhanced deformation microstructures reflect the different dehydration melting reactions themselves. Permeability development in the two rocks differs because grain boundaries control melt distribution to a greater extent in the gneiss. Muscovite‐dehydration melting may develop melt pathways at low melt fractions due to a larger volume of melt, in comparison with biotite‐dehydration melting, generated at the solidus. This may be a viable physical mechanism in which rapid melt segregation from a metapelitic source rock can occur. Alternatively, the results from the gneiss experiments suggest continual draining of biotite‐derived magma from the lower crust with melt migration paths controlled by structural anisotropies in the protolith.  相似文献   
18.
水对断层摩擦滑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建国  张流 《地震地质》2002,24(3):387-399
在不同含水条件下研究了光面、含脆性物质夹层和含延性物质夹层 3类断层的摩擦滑动行为 ,认为水对断层滑动稳定性和摩擦滑动的速度依赖性有重要影响。建立了含有岩性、围压 (深度 )和含水量 3因素的断层活动稳定性的模式 ,认为脆性断层更多地表现为速度弱化 ,少量水的存在易于出现黏滑 ,高孔隙压时会表现为稳滑 ;半脆性或半延性的断层在少量水或较低孔隙压的情况下会表现出速度弱化 ,也就可能出现黏滑 ,但孔隙压较高后 ,会表现出速度强化 ,滑动也就会是稳定的 ;延性断层多为速度强化 ,不出现黏滑。提出水的进入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 ,水的存在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这是考虑水或一般流体对岩体或断层活动稳定性影响时需要考虑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召军  刘立 《吉林地质》2003,22(4):64-6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潜力巨大的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做了大量的投入,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在阐述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的同时,重点介绍了我国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和实验模拟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并展望其在能源、环境和其它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