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254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234篇
地质学   647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本文提出一个通过正交三角分解快速计算有效独立法系数的方法。有效独立法是传感器布设中影响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使目标模态尽可能线性独立。传统的有效独立法计算需要对信息阵进行特征值分解或者计算矩阵逆,计算量较大。本文在笔者以前得出的有效独立法与模态动能法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先通过对模态矩阵进行正交三角分解(QR),然后比较其行范数即可得到有效独立法的系数,进而对各待选传感器位置进行排序并迭代依次删除。在待选传感器位置比感兴趣的模态数较多时,该法的计算效率明显提高。同时,采用正交三角分解删除一行后的更新算法,进一步提高了迭代计算的效率。最后通过I-40桥的算例表明该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2.
镇泾油田低渗透油藏岩石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镇泾油田低渗透油藏岩石进行了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应力敏感性评价。实验是在一定围压下,通过降低和增加内压的方式完成的,共进行了2个围压下的变内压实验。实验结果和应力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镇泾油田低渗透油藏不存在渗透率强应力敏感性,在原始地层压力条件下,衰竭式开发对地层的渗透率几乎没有影响,注水开发对地层的渗透率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通过对有效应力定律方程的研究,得出渗透率有效应力系数为常数且值很小,这从机理上解释了镇泾油田低渗透油藏岩石的渗透率对应力不敏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3.
张烨方  刘冰  冯真祯  朱彪 《气象科技》2021,49(6):953-959
为了研究福建省有效致灾雷电的分布情况,基于福建省2004-2012年闪电定位数据及雷击人员伤亡数据、福建省L17级谷歌遥感影像瓦片,引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遥感影像所在区域是否属于人员活动的属性进行建模、训练和预测,得到福建省人员活动属性的格点产品,结合福建省历史雷电数据对有效致灾的雷电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设...  相似文献   
154.
杨云  权继梅  丁蕾 《气象科技》2012,40(5):707-712
2010年中国气象局建立了气象行业光合有效辐射和紫外辐射测量标准.标准建成后,标准器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必须经过实际测试来验证.通过对光谱辐射计的波长精密度、准确度、杂散光、重复性、稳定性、探头余弦响应等参数的测试验证,以及对整个标准的测量误差来源及不确定度的分析和评定,得以验证紫外辐射测量标准DTMc300双单色仪光谱辐射计满足世界气象组织(WMO)相关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5.
末次盛冰期长江南京段古河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南京长江大桥、三桥、四桥的地质钻孔资料,绘制南京段长江古河槽地质剖面示意图,对拟建南京长江四桥附近的4个钻孔进行了采样分析,从钻孔沉积物样品的14C年代及阶地形成时间可以判断,南京段约-60~-90 m的深槽为末次盛冰期时的长江河槽,钻孔揭示,南京段长江古河槽狭窄陡峭,呈V型,在南京长江大桥附近形成局部深切。  相似文献   
156.
黄河中游小北干流河段为典型的游荡型河段,主槽经常发生摆动,揭示主槽摆动特点对研究该河段的河床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1986-2001年小北干流段汛后卫星遥感资料与实测29个淤积大断面地形资料为基础,计算了断面及河段尺度的主槽摆动宽度与强度,定量分析了持续淤积期小北干流段的主槽摆动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计算结果表明:主...  相似文献   
157.
受上游水库运行的影响,自2003年后长江中游河段河床调整,引起河道自身过流能力的变化.本文选取长江中游城陵矶—汉口河段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资料计算了 2003-2016年两个水文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及特征流量变化,并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河段尺度的平滩流量.结果表明:(1)螺山站及汉口站2003-2016年的水位...  相似文献   
158.
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是减灾防治的重要非工程手段,构建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对提高地质灾害评价精度和防治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滑坡频发的大渡河中游地区为研究区,初选高程、坡度、坡向、地震动参数、土壤类型、工程地质岩组、年平均降雨量和地形湿度指数(TWI)等13个因子,建立滑坡危险性初级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各因子对滑坡形成贡献程度的不同和目前常权栅格叠加方式对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精度的影响,引入了地理探测器和变权栅格叠加,构建了地理探测器、信息量法和变权栅格叠加的组合模型(GDIV模型)。基于2021年四川省1∶50 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中313处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基于GDIV模型的大渡河中游地区滑坡危险性评价,并与逻辑回归模型和信息量模型的组合模型(LRI模型)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以中危险及以下危险区为主,占总面积的78.3%,极高和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大渡河、革什扎河和东谷河两岸的低海拔地区;与LRI模型相比,基于GDIV模型的评价结果精度更高,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线下面积(AUC)值为0.917。文章提出的GDIV模型提高了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精度,可为类似地区地质灾害评价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59.

有效路径集的构建是公路网交通控制与诱导的关键环节,对灾后路径规划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应急路径规划未及时纳入灾害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耦合路网拓扑结构和交通流、灾害事件状态的双层路网模型,引入线性参考与动态分段技术将路径和事件相关联,反映路段之间的拓扑关系和储存路段的动态属性信息。基于Dijkstra算法改进深度优先搜索算法,降低了计算复杂性,提出了结合时变路网、灾害及交通状态的有效路径搜索算法,利用双层路网模型实现了有效路径集的搜索与构建。在研究区域进行了实例应用与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根据时变交通状态与灾害动态地搜索有效路径集。该模型增强了道路数据的表达与分析能力,能够服务于灾情变化下的交通分析与控制,满足灾后路网的交通运行态势评估需求。

  相似文献   
160.

大型水库的修建引起坝下游的水位调整, 进而对河势、航运、防洪及生态等产生显著影响。为探究汉口—九江河段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 采用M-K分析法分析1988—2022年汉口、黄石港和九江站的水位变化趋势, 并使用基于距平残差的水位变幅分析方法和一维水动力模型, 分析河道冲淤、下游水位和阻力变化对不同特征流量下水位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①三峡成库前, 除九江站枯水位呈显著性下降趋势, 各级流量下的水位均没有显著性变化趋势。②三峡成库后, 九江站的水位变化趋势与建库前相同; 汉口站、黄石港站在12 000 m3/s和20 000 m3/s下的水位呈显著性下降趋势, 12 000 m3/s时降幅分别为0.072、0.045 m/a, 20 000 m3/s时降幅分别为0.048、0.027 m/a; 水位变化的临界转换流量约为30 000 m3/s, 在该流量附近水位未出现明显变化; 当流量大于30 000 m3/s时, 水位呈非显著性上升趋势, 45 000 m3/s下的升幅分别为0.037、0.049 m/a。③临界转换流量以下水位下降的主导作用为河道冲刷, 临界流量附近的水位未出现明显变化源于阻力增大作用接近抵消了河道冲刷的影响, 临界转换流量以上的水位上升源于阻力增大作用更加明显, 个别年份的洪水位上升显著源于下游水位顶托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