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149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379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A generalized conditional intensity measure (GCIM) approach is proposed for use in the holistic selection of ground motions for any form of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The essence of the method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ultivariate distribution of any set of ground‐motion intensity measures conditioned on the occurrence of a specific ground‐motion intensity measure (commonly obtained from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The approach therefore allows any number of ground‐motion intensity measures identified as important in a particular seismic response problem to be considered. A holistic method of ground‐motion selection is also proposed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comparison, for each intensity measure, of the empir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ground‐motion suite with the ‘target’ GCIM distribution. A simple procedure to estimate the magnitude of potential bias in the results of seismic response analyses when the ground‐motion suite does not conform to the GCIM distribution is also demonstrated.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hree features of the approach make it entirely holistic in that: any level of complexity in ground‐motion selection for any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can be exercised; users explicitly understand the simplifications made in the selected suite of ground motions; and an approximate estimate of any bias associated with such simplifications is obtained.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2.
刘育昌 《中国沙漠》1995,15(4):414-418
调控2年生苹果树灌水次数、时期和土壤管理试验,使7月下旬100cm上层含水量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0%左右,促进幼树根系向下生长、新梢适时停止生长、提早进入休眠准备;10月上旬冬灌,下旬耕翻土壤、提高地温和降低冻土厚度,下旬耕翻土壤、提高地温和降低冻土厚度,使苹果幼树正常越冬率由对照的52.4%提高到97.1%,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53.
姜葵  刘祖荫 《地震研究》1989,12(4):285-299
1988年11月6日,在云南省澜沧、耿马相继发生了7.6级、7.2级地震。这次地震前曾经作过准确的中长期预报。在1985年完成1986年出版的南北地震带未来十年地震危险性研究报告和预测图中,澜沧、耿马地区就是两个圈定的7级危险区中的一个。1986年该报告正式上报云南省人民政府。1987年起该区域为我省的地震危险性监视区。1988年除加强监视外,我们还加强了一系列大震对策措施的准备工作。1988年8月该区地震活动增强,我局派出的现场考察组向当地政府作了汇报,并指出该区仍存在着严重的地震危险性。与此同时,省局科技人员对该区作出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短期预报,并向当地打了招呼,当地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遗憾未能作出临震预报。大震发生后,我局昆明遥测台网仅7分钟定了位置和震级,并报告了国家地震局和省政府,及时为抗震救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震后2.5小时,现场监测队伍就出发了。在大震现场仅三天内就作出了地震趋势判断,也较好地作出了强余震的预报,有力地组织了地震考察及地震知识宣传。这一系列的大震对策工作极大地推动了现场的抗震救灾工作,减轻了震灾的继续发生及其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和社会影响。整个澜沧—耿马地震的预报、速报及大震对策工作在国内外都是一次较高水平的科学实践,得到了中央慰问团及  相似文献   
54.
在投入产出综合平衡模型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的条件下,结合该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了宏观经济发展的动态递推模型。利用该模型,借助系统优化算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宏观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最优规划,对该区未来的震害提出了最佳的恢复方案。由震害所致间接经济损失的系统分析,是结合原发展规划方案的对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作出的动态分析,可作为未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调整、投资、方向的改变,以主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以泉州台 763长周期地震仪水平摆的安装调试为例 ,介绍用“一致性比测法”检测 763长周期地震仪水平摆的安装调试结果。  相似文献   
56.
黄河上游云凝结核观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2001、2001年8月在黄河上游的玛曲-河南县利用美国Mee公司的130型云凝结核计数器观测的资料,讨论了凝结核的谱型,浓度随饱和度、天气状况及一些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通过与其它地方观测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在地表植被较好的黄河上游牧区,人类活动、污染较少,其自然凝结核少,浓度与青岛的测值相近,与海洋过饱和核谱型接近。  相似文献   
57.
介绍了一种用于隧洞、矿山井下等地下工程的测量设备的结构特点和技术特点以及仪器的使用方法。说明使用该设备,无需专人特灯照明和锤球对点,就能实现点下对点,测量过程中,仪器及觇牌的对点、整平、照准、读数、给向全过程单人操作、省工、省时并能提高精度。  相似文献   
58.
魏家岗滑坡因保坎条石砌筑的施工质量差,保坎上又堆放弃土增加荷载,加之雨水渗透而形成工程滑坡,本文对滑坡形成的条件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治理滑坡的措施。  相似文献   
59.
介绍在宝兴县城堤防灌注桩工程施工中,如何解决孔轴线倾斜、卡钻、坍孔、导管堵塞等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60.
新研制改进的低本底液闪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实时能谱测量、谱显示选取工作点以及测量中断后继续测量等功能,从而使液闪仪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