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16篇
  免费   5951篇
  国内免费   8264篇
测绘学   3495篇
大气科学   4747篇
地球物理   6280篇
地质学   20017篇
海洋学   5128篇
天文学   3377篇
综合类   2405篇
自然地理   5482篇
  2024年   246篇
  2023年   687篇
  2022年   1362篇
  2021年   1556篇
  2020年   1410篇
  2019年   1739篇
  2018年   1249篇
  2017年   1450篇
  2016年   1497篇
  2015年   1668篇
  2014年   2070篇
  2013年   2068篇
  2012年   2181篇
  2011年   2263篇
  2010年   1975篇
  2009年   2475篇
  2008年   2428篇
  2007年   2498篇
  2006年   2439篇
  2005年   2326篇
  2004年   2009篇
  2003年   1928篇
  2002年   1676篇
  2001年   1478篇
  2000年   1484篇
  1999年   1289篇
  1998年   1102篇
  1997年   788篇
  1996年   651篇
  1995年   572篇
  1994年   535篇
  1993年   457篇
  1992年   319篇
  1991年   288篇
  1990年   196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131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山西北部至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的 4 .0级地震进行了研究 ,得出其特征为异常增强—异常平静—信号地震的结论 ,认为该区某些 4 .0级地震活动似可作为某些中强地震的前兆地震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2.
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高含沙水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许炯心 《地理科学》2002,22(3):294-299
以黄河中游干流和渭河、无定河的资料研究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河流高含沙水流的发生频率的影响。人类破坏森林植被,大量拦截黄河上游清水来源区的清水基流,使得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增大,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则使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迅速减小。近50年来黄河干流和一些支流的高含沙水流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一个三阶段模式来概括,即20世纪50-60年代,由于人类破坏植被,使高含水流频率增大;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高含沙水流发生的频率减小;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类大量拦截利用清水资源,使高含沙水流的发生频率又复增大。  相似文献   
73.
新疆宏观生态的空间分异与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2,他引:11  
根据新疆环境和生态特点,将新疆划分为14个二级生态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荒漠与非荒漠生态景观面积大致相当,但空间分异较大。新疆北部荒漠景观占全区域的约1/3,非荒漠景观占2/3,宏观生态相对稳定;新疆东部荒漠景观占全区域的2/3以上,宏观生态十分严峻;新疆南部荒漠景观占全区域的1/2,宏观生态稳定性差。沙漠、绿洲、水体三种主要景观类型中,北疆阿尔泰山南坡、伊犁盆地及南疆叶尔羌-喀什河三角洲地区沙漠化呈降低趋势;天山北坡各段及准噶尔盆地西部,20世纪90年代以来沙漠化明显减缓;新疆东部及南部其余各地区沙漠化均呈现增强趋势。新疆水体景观的变化表现为天然和人工水体面积的消长。近50年来,新疆修建的水库和坑塘等人工水体总面积与同期天然水体缩小的面积基本相当,表明新疆水体景观再近50年来的变化主要体现为水体的空间位移。绿洲景观的变化表明,北疆地区天然绿洲与人工绿洲面积的比例已经从50年代的5:1以上下降到约1:1,南疆由6:1以上下降到3:1左右。天然绿洲的减少是绿洲生态局部劣变的标志。研究还表明,新疆宏观生态的空间分异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区域降水量的影响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74.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探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文章首先回顾了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提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内涵:一方面,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发展社会经济,追求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环境承载力是动态的,要依靠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高,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容,并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管理等角度探讨了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调控,通过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深化资源环境管理,实现区域一体化,以保证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75.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Exploration ventures in frontier areas have high risks. Before committing to them, firms prepare regional resource assessments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payoffs. With...  相似文献   
76.
Alpine medicinal plant trade and Himalayan mountain livelihood strategie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ommercial alpine medicinal plants are collected from the wild by local rural households throughout the Himalaya and sold in order to increase household incomes. Recent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is annual trade amounts to thousands of tonnes of roots, rhizomes, tubers, leaves, etc., worth millions of US dollars. The main market is in India. Based on a national survey, including the most commonly traded species, and a village stud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alpine medicinal plant trade at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in Nepal. The national survey included standardized open-ended interviews with 232 harvesters, 64 local traders, 66 central wholesalers, 47 regional wholesalers, and 16 production companies. The village survey is based on the daily records of household activities in 15 households in a one-year period. The annual Nepalese alpine and sub-alpine medicinal plant trade is conservatively estimated to vary from 480 to 2500 t with a total harvester value of US$0.8–3.3 million; the average harvester value is estimated at US$66.0 ± 99.0. The trade in 1997/98 amounted to 1600 t with a harvester value of US$2.3 million and an export value equivalent to 2.5% of total export from Nepal. Medicinal plant harvesting was found to constitute an integrated part of local livelihood strategies, contributing from 3 to 44% (average of 12%) of the annual household income. Importance at household level depended on land and animal holdings,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adult male labour.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methods and analyses is evaluated, and issues of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lpine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under the community forestry schem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7.
中外饭店区域集团化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卫 《世界地理研究》2003,12(3):106-112
随着饭店业全球化进程的发展,饭店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饭店集团的出现使国际旅游市场和饭店业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与中国饭店集团相比,国际饭店集团具有诸多竞争优势,本文将以世界饭店集团300强为例,与中国饭店区域集团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中国饭店业借鉴国际饭店集团成功经验,应对其挑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8.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奥陶纪花岗岩类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区奥陶纪花岗岩分布于乌兰布拉格 -哥舍深大断裂 (槽台断裂 )以北 ,岩石类型主要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中 Si O2 质量分数为 5 6.76%~ 69.2 4 % ,Al2 O3较高 (多 >1 6% ) ,富 Na2 O贫 K2 O,A/ CNK均 <1 .1 ,为准铝质的钙碱性岩石系列。稀土总量普遍较低 ,为 (63 .4 1~ 1 4 0 .61 )× 1 0 - 6 ,轻重稀土分馏强烈 ,铕异常不明显 (δEu=0 .95~1 .2 2 6)。痕量元素特征与典型的火山弧花岗岩相似。结合区域地质背景 ,认为该套花岗岩类为与洋壳消减有关的岛弧型花岗岩 ,岩浆起源于加厚陆壳的底部。从花岗岩的分布及迁移规律推测 ,华北陆块与其北缘增生带之间的早古生代洋壳可能是由南西向北东的斜向消减  相似文献   
79.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的油气运聚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是一个以白垩系沉积为主的陆相断陷区。采用条件分析法,对贝尔凹陷的油气运聚条件及其成藏的基本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贝尔凹陷在剖面上有3套成藏组合,其中中部成藏组合最佳;在平面上可分为5个运聚系统,其中以位于凹陷西北部的3个系统为最佳。该凹陷不同构造部位的运聚条件相差较大,生烃洼陷深部位的油气运移以砂岩储集层和断裂为主要输导通道,构造高部位的油气运移以断裂为主,而两者之间的油气输导则以不整合面和断裂为主。在油气运聚和成藏模式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贝尔凹陷油气运聚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生油凹陷有充足的油源、生油区内有继承性发育的圈闭构造以及各运聚要素间存在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3个方面。  相似文献   
80.
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综述了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研究概况、研究对象、震后恢复过程优化以及抗震防灾对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