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6篇
  免费   1170篇
  国内免费   1689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1247篇
地质学   5336篇
海洋学   33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71篇
自然地理   30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A spread of warm water from the first crest of the Kuroshio Extension is periodically enhanced by northward warm water intrusions from the main current. The water type in the spread area was previously found to be the same as that in the Kuroshio front at depth. In looking for the possible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the northward warm water intrusions, a dynamic analysis in the Kuroshio front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CTD, ADCP, AVHRR and ARGOS buoy data, obtained in 1996 by the R.V. Hakuho Maru. Downstream, cross-stream and vertical velocities in the Kuroshio Extension were found by using a "stream coordinate system". The velocity field in the Kuroshio front at the first crest showed a double structure with two surface velocity maxima.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front, relatively high cross-stream (northward) and vertical (upward) velocities were found. Thu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while water particles flow downstream along the first stationary meander of the Kuroshio Extension, they also experience lateral and vertical movements which allow the deeper water from an upstream location to rise to the surface layer, and in certain locations to deflect northward. By assuming isopycnal mov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potential vorticity, it was found that in those locations where anticyclonic curvature of the meander increases, warm water is more likely to deflect northward. High ageostrophic components observed in the first 300 m of the water column are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relatively high cross-stream and vertical velocities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front.  相似文献   
42.
43.
TOGA—COARE强化观测期间,对赤道暖池区海流作了多种方法、多层次的观测;根据美国释放的漂流浮标不同时刻位置的资料,分别对赤道及其南、北海域的表层漂流状况作了计算分析,指出:从1°N向北存在单一的北向流;从1°N~1°S这个近赤道区域内为东向流;1°N~2°S区域为过渡区,以东向流为主,个别浮标出现涡旋状运动。2°S以南为一反时针运动的大涡旋。  相似文献   
44.
东海陆架外缘隆起带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及钻探资料,结合周边区域地质资料,论证东海外缘隆起带前中中新世基底岩系组成及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45.
以胶南构造混杂岩带中榴辉岩的围岩——套程度不同的糜棱岩化岩石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其显微形变的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石英组构特征及动力学信息,并讨论其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和构造机制。  相似文献   
46.
底部浮泥表层推移速度分布的ADCP—GPS估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DCP对底跟踪走航观测的流速数据中包含水体底部浮泥、底沙运动信息,对比GPS定位方法算出的水体流速数据可以分离出浮泥相对于GPS定位的运动信号,从而达到对底质推移观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47.
48.
塔里木盆地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地震大剖面显示,塔里木盆地发育为手风琴式的演化史。大体上形成有3层“断-坳”结构:①震旦系的“断”,古生界-三叠系的“坳”;②侏罗系的“断”,上白垩系的“坳”;③古近系的“断”,新近系的“坳”。断陷与坳陷分别由拉张与挤压应力场所致,这种应力场的变化是由相邻洋壳板块俯冲倾角由小到大的变化所引起的。由于地壳的多旋回运动,多次发生构造沉积演变,构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多领域、多种圈闭类型的油气藏,从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断陷-坳陷结构的盆地都有可能形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49.
东亚岛弧地形横剖面与板块运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东亚岛弧横剖面形态的系统分析,并结合弧前的构造应力的分析,作者认为,东亚岛弧形成于板块东移的构造环境中,横剖面形态存在两种基本类型即内缓外陡型和内陡外缓型,这两种不同的横剖面具有不同的弧前应力,前者表现弧前挤压,后者表现弧前引张,这反映地貌形态与构造应力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0.
使用氧同位素方法 ,测试了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岛弧、马里亚纳海槽、冲绳海槽和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裂谷的海底热液烟囱和硫化物全岩样品。结果表明 :马里亚纳岛弧上的埃斯梅拉尔达破火山口的热液硫化物的形成温度最高 (达 2 75℃ ) ,而成为高温产物的代表 ;冲绳海槽和加拉帕戈斯裂谷烟囱 ,表现为中高温类型 ,其氧同位素温度在 1 5 0℃左右 ;马里亚纳海槽以蛋白石为主要矿物的烟囱物 ,则显示出典型的低温热液类型 ,少量黄铁矿砂试样则表现出中温类型特征。但上述区域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中高温热液矿物 ,说明研究区除马里亚纳海槽明显有中低温热液活动类型外 ,其它区域皆具备中高温热液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