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391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41.
水泥搅拌法加固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用于解决立交桥桥头跳车问题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但常出现地基承载力不均及整体性差的问题。水泥土搅拌桩与水泥土搅拌咬合桩共同加固软土地基,有利于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及整体性,并能很好解决立交桥桥头跳车问题。文章结合某立交桥引道地基处理工程介绍咬合桩的施工与检测工艺。  相似文献   
142.
盐湖水氯镁石制取金属镁及高纯镁砂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盐湖水氯镁石用溶剂络合 ,NH3 螯合结晶脱水 ,制取无水氯化镁 ,电解制镁技术。用螯合物(MgCl2 ·6NH3 )脱氨后的NH3 与MgCl2 溶液作用生产高纯镁砂 ;直接用NH3 与MgCl2 溶液作用生产高纯镁砂 ,副产的NH4Cl再与水氯镁石作用后制取铵光卤石 ,熔融脱氨后 ,无水氯化镁熔体电解制镁。这两种生产方法 ,对开发青海盐湖水氯镁石的综合利用是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43.
深层搅拌法在真空预压后地基工程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惠中 《世界地质》2005,24(3):304-307
为使经真空预压首期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从80 kPa提高到230kPa,设计采用深层搅拌法-水泥搅拌桩二次加固软弱地基.经现场成桩工艺试验和检测表明,桩身水泥土强度在90 d龄期时>1.80 MPa,单桩承载力标准值>150kN;以φ600桩径、桩长13.5 m、置换率为0.308和φ500桩径、桩长13.5m、置换率为0.267两种方案布置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均超过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4.
本文采用分段式霍普金森压杆(Sp litHopk inson Pressure Bar,缩写为SHPB),对各种配方水泥石材料的动态弹性模量、破碎吸收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给出了部分实验结果。研究表明:采用SHPB技术测量水泥石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方法是可行的;填料增强是提高水泥石材料抗冲击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5.
反射波法检测水泥搅拌桩的可行性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泥搅拌桩作为桩基础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软土地基地区已被广泛应用。由于其桩身纵波波速远低于混凝土桩的波速,且长径比一般较小及桩身均质性等问题,所以应用于混凝土桩的小应变反射波检测方法是否可以应用于对水泥搅拌桩进行检测,在测桩界尚存在分歧意见。作者从理论上分析了反射波法的本质,指出波阻抗差异,分辨率和波长的关系是反射波法的要害。本文讨论了长径比的实际意义及其与一维波动理论的关系.提出了水泥搅拌桩“桩身质量“的新观点。从理论分析和实际检测结果资料的讨论出发.肯定了反射渡完全可以对水泥搅拌桩进行检测,并总结了实际检测过程中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146.
氯氧镁水泥混凝土是由轻烧氧化镁、氯化镁溶液和一些砂石反应生成的一种气硬性胶凝材料。利用镁水泥混凝土修筑示范路面,通过回弹仪、X-Ray 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检测路面的抗压强度、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修筑示范路面早期抗压强度增加很快,三天就能通车,后期基本保持稳定。修筑路面的主要相组成为5.1.8相,不随路面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且其具有针状结构。  相似文献   
147.
基于Matlab平台,同时考虑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饱和掺量点、水泥浆体的初始Marsh时间或流动度、经时损失率、凝结时间和泌水率的影响,将掺有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受检水泥与基准水泥相比较的各因子作为评判其相容性的指标,建立相应的隶属度函数,运用模糊数学评判方法,打破基准水泥的局限,对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作出较为全面和准确的综合性评价。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掺入评价结果为优的同一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预拌混凝土性能与其水泥浆体一致,相关性较好。研究对于绿色高性能减水剂混凝土的配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8.
本文主要介绍了不同类型水泥发泡剂在氯氧镁水泥(MOC)泡沫混凝土体系中的影响因素。对比不同发泡方式获得MOC泡沫混凝土的结构特征、力学性能、离子溶蚀速率以及微观结构等,研究了发泡方式和不同类发泡剂对MOC泡沫混凝土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对于MOC胶凝材料物理发泡方式相比化学发泡方式更能获得优良的泡沫混凝土,物理发泡剂中动植物蛋白类发泡剂是获得优良MOC泡沫混凝土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9.
为解决在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或混凝土施工中遭遇低温环境而不能顺利凝固的问题。对普遍使用的硅酸盐水泥进行了基础性能测试试验,使用早强剂与高效减水剂对水泥进行调整性能,寻找出最佳的调整方案,对比调整前后水泥浆及水泥石强度等各项数据。结果表明10%早强剂、2‰JSS高效减水剂的调整方案较好地改善了水泥浆的流动性、凝结时间、水化热放热速率、结石率及水泥石的早期强度等问题。研究成果对低温条件下的混凝土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0.
Modern cemented intervals (beachrock, firmgrounds to hardgrounds and concretionary layers) form in the lagoon and intertidal sabkha of Abu Dhabi. Seafloor lithification actively occurs in open, current-swept channels in low-lying areas between ooid shoals,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the middle lagoon, some centimetres beneath the inner lagoonal seafloor (i.e. within the sediment column) and at the sediment surface the intertidal sabkha. The concept of ‘concretionary sub-hardgrounds’, i.e. laminar cementation of sediments formed within the sediment column beneath the shallow redox boundary, is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Based on calibrated radiocarbon ages, seafloor lithification commenced during the Middle to Late Holocene (ca 9000 cal yr bp ), and proceeds to the present-day. Lithification occurs in the context of the actualistic relative sea-level rise shifting the coastline landward across the extremely low-angle carbonate ramp. The cemented intervals are interpreted as parasequence boundaries in the sense of ‘marine flooding surfaces’, but in most cases the sedimentary cover overlying the transgressive surface has not yet been deposited. Aragonite, (micritic) calcite and, less commonly, gypsum cements lithify the firmground/hardground intervals. Cements are described and placed into context with their depositional and marine diagenetic environments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petrography, cathodoluminescence microscopy and Raman spectroscopy. The morphology of aragonitic cements changes from needle-shaped forms in lithified decapod burrows of the outer lagoon ooidal shoals to complex columnar, lath and platy crystals in the inner lagoon. Precipitation experiments provide first tentative evidence for the parameters that induce changes in aragonite cement morphology. Data shown here shed light on ancient, formerly aragonite-cemented seafloors, now altered to diagenetic calcites, but also document the complexity of highly dynamic near coastal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