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40篇 |
免费 | 554篇 |
国内免费 | 8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4篇 |
大气科学 | 1017篇 |
地球物理 | 807篇 |
地质学 | 1531篇 |
海洋学 | 522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149篇 |
自然地理 | 3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93篇 |
2021年 | 94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139篇 |
2018年 | 90篇 |
2017年 | 135篇 |
2016年 | 129篇 |
2015年 | 137篇 |
2014年 | 154篇 |
2013年 | 183篇 |
2012年 | 142篇 |
2011年 | 150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219篇 |
2008年 | 224篇 |
2007年 | 247篇 |
2006年 | 209篇 |
2005年 | 221篇 |
2004年 | 199篇 |
2003年 | 156篇 |
2002年 | 166篇 |
2001年 | 144篇 |
2000年 | 162篇 |
1999年 | 135篇 |
1998年 | 110篇 |
1997年 | 111篇 |
1996年 | 115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94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刘启亮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9,39(3):55-64
本文对阳信洼陷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时频分析划分层序,对测井曲线进行小波变换进行层序划分,以合成记录标定为桥梁,运用高精度测井曲线划分的层序去相互约束校正地震资料划分的层序,通过井震联合的多尺度匹配方法建立层序地层格架,从而实现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在同一级别研究目标上的综合解释,将YX洼陷沙四上段地层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和9个五级层序。实际应用效果证明,该方法能够发挥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高与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的优势,勘探效果良好。该方法适用于大部分稳定的陆相坳陷湖盆沉积环境的层序划分。 相似文献
992.
利用探空、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对新疆塔里木盆地2014年10月28—29日的沙尘暴天气过程前、中、后大气稳定度、混合层厚度、风、温、湿廓线等边界层特征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为欧洲脊东移,推动西西伯利亚低槽快速进入北疆地区,随后东移翻越东天山进入南疆,造成"东灌"沙尘暴天气;沙尘暴造成边界层特征量表现为K指数减小,沙氏指数增大,理查逊数减小,混合层厚度降低等特征;风向由偏西风转为偏东风,风速则在静风转为30 m/s的偏东急流;温度为沙尘暴之前为贴地逆温,之后大气混合比较均匀,相对湿度为先增加后减小,沙尘暴天气是一个降温增湿的过程,边界层风、温、湿廓线都打破了原有分布规律;沙尘暴过程是大气不稳定层结变为稳定层结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3.
When an open well is installed in an unsaturated zone, gas will flow to/from the well depending on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ell and the surrounding media. This process is called barometric pumping and the well is called a barometric pumping well (BPW). Understanding subsurface gas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gas flow rate to/from a BPW is indispensable to optimize passive soil vapor extraction. This study presents a 2-D semi-analytical solution to calculate the subsurface gas pressure and gas flow rate to/from a BPW with and without a check valve. The problem is conceptualized as a mixed-type boundary value problem. The solution for pumping without a check valv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behavior of the radius of influence (ROI). Results show that ROI is time-dependent. It increases with radial gas permeability and decreases with vertical gas permeability. Field application of the solution without a check valve demonstrates the high accuracy of the developed solution. 相似文献
994.
酒西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内陆沉积盆地,发育了巨厚且连续的中-新生代地层,详细记录了盆地及周缘山地的构造、环境演变历史。本文在利用平衡剖面法恢复不同时期酒西盆地原始盆地边界基础上,通过盆地天然露头控制剖面和钻井资料的地层厚度,恢复了酒西盆地新生代各组沉积等厚图。根据不同时期盆地大小和沉积等厚图的计算,获得了酒西盆地新生代不同时期的沉积通量。结合前人对该区构造与古气候研究成果,认为古近纪持续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从火烧沟组(40.2~33.4 Ma)到白杨河组(30.9~23.8 Ma)盆地沉积通量增加主要由青藏高原持续挤压使祁连山快速构造隆升导致风化剥蚀量增加所致;中新世早期(疏勒河组弓形山段,23~14 Ma)虽然气候相对温暖,但此时祁连山构造带相对稳定,控制了物源区祁连山风化剥蚀量相对前期减小,使盆地沉积通量相对减小;中新世中期(疏勒河组胳塘沟段,14~8.3 Ma)盆地沉积通量增大可能是气候和构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新世晚期以来(<8.3 Ma,疏勒河组牛胳套段-玉门组)盆地沉积通量呈阶段性大幅陡增,主要由祁连山晚新生代以来阶段性急剧构造隆升导致风化剥蚀量猛增所致。 相似文献
995.
SH波场中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无限域中的波动方程数值模拟往往需要稳定有效的吸收边界来消除人为边界截断所引起的虚假反射.本文首先写出了全匹配层(PML)内SH波的波动方程推导结果,并给出了方程的Crank-Nicolson计算格式与其中窄间导数2阶,6阶,10阶精度的有限差分算法以及伪谱法算法.然后设计了均匀各向同性介质模型和分层溶洞模型并引入图像处理中的信噪比(SNR)概念来定量研究边界吸收效果同PML宽度、不同精度算法的关系.数值结果表明当匹配层宽度比较薄时可以用低精度的有限差格式来获得比较好的吸收效果,当匹配层比较宽时,采用高精度的算法可以获得很好的吸收效果.最后对"反射系数"进行了讨论,指出"反射系数"的不足和文中用SNR来定量衡量吸收边界 相似文献
996.
Palynological assemblages of non-marine rocks at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western Guizhou and eastern Yunnan, South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anqiao Peng Jianxin Yu Yongqun Gao Fengqing Yang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2006,28(4-6):291-305
Marine and non-marine facies of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stratigraphic set (PTBST) are well developed in South China. Palynological assemblages enable sub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PTB) rocks. Three palynological assemblages are recognized across the PTBST in two terrestrial PTB sections in western Guizhou and eastern Yunnan, South China. Assemblage 1 (Xuanwei Formation) is a Late Permian palynological assemblage dominated by ferns and pteridosperms, with minor gymnosperms. Most taxa are typical long-ranging Paleozoic forms, but the appearance of Lueckisporites confirms a Late Permian age for this assemblage. Assemblage 2 (PTBST) is marked by an abrupt decrease in palynomorph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and thriving fungal/algal(?) spores. Assemblage 2 is still dominated by ferns and pteridosperms, with a few gymnosperms, but is characterized by a mixed palynoflora containing both Late Permian and Early Triassic elements. Most taxa are typical Late Permian ones also found in Assemblage 1, however, some taxa of Early Triassic aspect, e.g. Lundbladispora and Taeniaesporites, appear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Assemblage 3 (top Xuanwei Formation and Kayitou Formation), the proportion of gymnosperm pollen increases rapidly, exceeding that of ferns and pteridosperms, but the abundance of palynomorphs is still low. Typical Early Triassic taxa (such as Lundbladispora, Aratrisporites and Taeniaesporites) are present in greater abundance and confirms an Early Triassic age for this assemblage. 相似文献
997.
辐射雾的大气边界层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ADAS对一次连续5天辐射雾进行探测,获得了辐射雾生消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风场等要素的垂直分布。通过对这些资料的详尽分析,讨论了辐射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逆温层对雾的形成和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雾又对大气边界层中的温、湿、风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8.
一种宗地四至提取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宗地四至提取方法,基于ArcGIS Engine组件技术,使用C#编程语言实现了宗地四至的自动化提取。为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节省大量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99.
珠峰地区雨季对流层大气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2007年7月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综合观测站的边界层塔、无线电探空和风温廓线仪观测资料,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地区雨季低层大气风温湿等特征.珠峰地区雨季近地层风速、风向、温度等有明显的日变化.近地层风的日变化有两个很明显的阶段,00:00~14:30受谷风的影响而刮偏北风,14:30~24:00受冰川风的影响以偏南风为主.白天的冰川风比夜间的谷风要强些.中午13:30在600m以下存在强水平风速垂直切变,这可能是珠峰地区发生降雨的重要原因之一.低空急流在夏季比较常见.对流层平均降温率为0.685K/100m.低层大气的相对湿度一般有两个峰值高度,最大值在4000m以下,第二峰值高度不固定,到16000m以后相对湿度超不过10%.各层大气的风速风向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000.
东亚夏季风边缘摆动区陆面能量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东亚夏季风边缘摆动区既是气候敏感区,也是生态脆弱区和农牧交错带,其特殊陆面能量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变特征对理解该区域天气和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然而受限于陆面观测资料缺乏,对这部分陆面特征的认识仍非常有限。通过对34 a陆面模拟集成产品的分析,发现夏季风边缘摆动区内潜热和感热通量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由摆动区外的相对均衡状态进入到摆动区内的“突变转换”;陆面能量平衡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能量平衡各分量在纬向和经向都表现出了“阶梯型”的变化。就演变而言,区域平均感热和潜热没有表现出规律性的递减或递增趋势,波动幅度在±20%以内,但在20世纪末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摆动相位转换:1997年之前夏季风边缘摆动区夏季风相对活跃,潜热通量总体高于其气候值而感热通量则低于其气候值,之后出现了相反的现象。此外,区内感热和潜热通量对气候环境干湿性质非常敏感,两者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