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3篇
  免费   1453篇
  国内免费   3566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855篇
地质学   10295篇
海洋学   27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90篇
自然地理   305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483篇
  2015年   413篇
  2014年   522篇
  2013年   519篇
  2012年   562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545篇
  2005年   432篇
  2004年   399篇
  2003年   390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303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28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e way in which rocks and engineering materials heat‐up and dry‐out in the intertidal zone is of relevance to both weathering and ecology. These behaviours can be measured in the laboratory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designed to replicate those occurring in the field.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differences in thermal behaviours between rock types and through time as a result of soiling in terrestrial environments, but the influence of weathering and colonization on rock behaviours in the intertidal zone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assessed. We measured the warming and drying of blocks of rock (limestone and granite) and marine concrete during ‘low‐tide’ events simulated in the laboratory, before and after a period of exposure (eight months) on rock platforms in Cornwall, UK. As well a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terial types, temperatures of control (unexposed) and field‐exposed blocks differed in the order of 1 to 2 °C. Drying behaviours were also different after field exposure. Differences during the first few hours of exposure to air and heat were attributed to discolouration and albedo effects. Over longer periods of time, changes in the availability of near‐surface pore water as a result of micro‐scale bioerosion of limeston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io‐chemical crusts on marine concrete [observ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re suggested as mechanisms enhancing and reducing, respectively, the efficiency of evaporative cooling. The retention of moisture by epilithic biofilms may also influence thermal and drying behaviours of granite. These observations represent one of the first examples of cross‐scalar biogeomorphic linkages in the intertidal zon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ults for the subsequent efficiency of weathering, and near‐surface micro‐climatic conditions experienced by colonizing organisms is discussed. The involvement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creation of more (or less) ecologically stressful conditions through the alteration of substratum geomorphic properties and behaviours is suggested as an example of ‘biogeomorphic ecosystem engineering’.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高效、高精度地获取岩体结构面信息,借助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提出并建立一种基于Kriging算子和最小二乘法组合的点云插值方法。首先对获取的隧道点云数据利用单一的最小二乘法进行插值,并以此为基础,结合Kriging算子的适应度函数建立组合插值模型。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已获取的某岩溶隧道的原始点云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组合模型进行插值处理,以此获取岩体结构面信息,并将组合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单一的插值方法进行对比,发现组合方法插值效果较好,误差也较小。基于Kriging算法和最小二乘法结合的插值方法,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岩溶隧道岩体几何信息—结构面产状的过程中能更加精确、全面,并可以用于岩体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徐茹  蔺启忠  陈玉 《测绘科学》2015,(9):138-142
针对矿化蚀变信息常常受其他地物信息的干扰与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制约而表现得非常微弱的问题,该文以Landsat7号ETM+30m空间分辨率的影像为数据基础,重采样得到一系列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影像;运用ETM+波段3/波段1比值法获得铁染蚀变相对含量灰度图,采用分形模型计算出不同分辨率下蚀变矿物的分维值,进而获得分辨率—分维值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最后建立了基于分形理论的蚀变矿物多尺度分析模型,得到蚀变矿物空间分布特征变化的参考尺度。结果表明,在一定尺度范围内(30~280m),蚀变矿物显示出空间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面研究用岩石的热红外光谱反演其矿物组分过程中,由于自然岩石内矿物组分分布不均匀,给确定观测区域内矿物组分的精确值造成困难的问题,该文采用块状矿物拼接的方法模拟自然岩石,使模拟岩石的矿物组分可以精确获取。进一步,针对模拟岩石制订旋转试样法观测方案,从理论上研究该方案存在的观测误差,并通过光谱解混验证其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着重讨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矿岩界线的自动推断和连接,包括对所研制的基于知识的矿岩界线自动推连系统(AISMB)的措述,关于数据与知识的表示和组织、推理过程、策略以及系统实现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地下工程围岩分类模糊推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现场获取的影响地下工程围岩分类的几种主要因素视为判别围岩类别论域上的模糊子集,利用建立的地下工程围岩分类模糊逻辑推理系统对围岩类别进行模糊逻辑推理运算,获得与实际情况相一致的围岩类别的判定,直接为地下工程的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黔南坳陷和桂中坳陷的地层对比和分析,识别出了8种层序界面标志,共划分两个超(二级)层序SS1和SS2,并讨论了各体系域特征。在层序格架中对研究区内的储集体类型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生物礁(滩)储集体、白云岩储集体和缝洞型储集体等3种类型。对层序格架中储集体的成因类型进行了总结归纳:有利的储集体主要有TST礁滩灰岩储集体、HST礁滩灰岩、白云岩储集体。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与金矿有关的两类蚀变岩的TM波谱特征的基础上,以赣南遂川地区为实验区,利用比值-特征主成分混合分析进行了金矿蚀变岩信息提取,为找矿预测和野外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笔者通过对澜沧江某电站右岸坝肩复杂岩体的成因进行分析,采用岩体质量指数Z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围岩分级和RMR分级等岩体分类方法对电站右岸坝肩的复杂岩体进行了综合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