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1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474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316篇
地球物理   346篇
地质学   706篇
海洋学   454篇
天文学   393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2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81.
基于数值模拟软件PFC2D建立不同形式的缺陷岩石,探究完整岩石、含单孔洞缺陷岩石、含单裂隙缺陷岩石以及单孔洞+单裂隙缺陷岩石的力学性质及声发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缺陷岩石的力学性质不同,当岩石的缺陷面积相同时,裂隙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远大于孔洞的影响; 与无孔洞、无裂隙的岩石声发射特征相比较,孔洞、裂隙的存在使岩石的声发射特征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岩石声发射的最大撞击强度、撞击峰值数目以及应变范围的变化; 在相同缺陷面积条件下,单裂隙缺陷较单孔洞缺陷对于岩石声发射特征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82.
冲击矿压危险预测的电磁辐射原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煤岩冲击破裂过程中,裂缝的形成和颗粒的摩擦会产生电磁辐射,因此,可采用电磁辐射技术来预测煤矿的冲击矿压危险.研究表明,电磁辐射基本上随着加载及变形速率的增加而增强;在发生冲击性破坏以前,电磁辐射强度一般在某个值以下,而在冲击破坏时,电磁辐射强度突然增加;煤体应力越大,变形破裂越强烈,电磁辐射信号也越强.煤岩变形破坏的弹塑脆性模型分析表明,煤岩体的损伤速度与电磁辐射脉冲数、声发射事件数成正比,与瞬间释放的能量、变形速度成正比.对具有强冲击危险工作面进行的研究表明,电磁辐射完全可以预测煤矿冲击矿压危险,检验卸压爆破效果,而且准确率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83.
发射光谱深孔大电极法测定硼、锡、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庆华  万飞  杨婷 《吉林地质》2009,28(2):110-112
以Al2O3、NaF和K2S2O7作为缓冲剂,以Ge为内标,与样品研磨混匀,装入石墨深孔大电极中作为样品电极,石墨电极平头柱形空腔为上电极,样品电极为下电极进行摄谱,由光电译谱仪测定谱线的黑度值。用发射光谱法深孔大电极一次性摄谱,对农业地质样品中硼、锡、银的测定,经过反复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法测定了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结果与标准值相符。本法灵敏度高,背景浅,能满足多目标地质样品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884.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mpirical HC model for estimating rock mass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highly disturbed clastic sedimentary rocks in Taiwan using high-resolution borehole acoustic televiewer and double packer hydraulic tests. Four geological parameters including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 (RQD), depth index (DI), gouge content designation (GCD), and lithology permeability index (LPI) were adopted for establishing the empirical HC model. To verify rationality of the proposed HC model, 22 in-situ hydraulic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measure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the highly disturbed clastic sedimentary rocks in three boreholes at two different locations in Taiwan. Besides, the model verification using another borehole data with four additional in-situ hydraulic tests from similar clastic sedimentary rocks was also conducted to further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empirical HC model. The fiel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ock mass in the study area has a conductivity between the order of 10− 10 m/s and 10− 6 m/s at the depth between 34 m and 275 m below ground surfac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empirical HC model may provide a useful tool to predict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the highly disturbed clastic sedimentary rocks in Taiwan based on measured HC-values.  相似文献   
885.
华北强沙尘暴的数值模拟及沙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首先对2000~2002年春季东亚沙尘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明显的日变化,沙尘暴下午最多,凌晨最少.然后,采用集成的沙尘天气预测系统对2001年4月6~10日、2002年3月19~22日发生的2次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预测试验,将沙尘浓度的模拟结果与实况观测进行了对比.对沙源和起沙过程的深入分析表明:2次过程主要的沙尘源地是蒙古国南部,内蒙古中西部、河北北部、山西东北部、甘肃和青海北部等地区;起沙中贡献最大是粒径为2~μm和11~22μm的粒子,华北北部的荒漠化地区2~11μm 和11~22μm的起尘量相当,而内蒙古西部和蒙古国南部沙地附近的起沙以2~11μm为主,总的起尘量中2~11μm粒径组的贡献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886.
基于岩石变形声发射实验结果讨论了大震前地震活动平静现象的机制。在双轴压缩、等位移速率加载条件下 ,挤压型雁列断层、含宏观凹凸体断层、Ⅲ型剪切断层等非连续断层在临近滑动失稳前 ,声发射活动均出现了明显的相对平静现象 ,表现为声发射事件的发生率和应变能释放水平显著降低。与此阶段相对应 ,断层带 (特别是非连续部位上新形成的一小段断层 )发生了蠕滑和匀阻化作用 ,并使得标本的差应力开始下降。根据实验结果提出 ,大地震前断层的“蠕滑 -匀阻化”过程是造成地震活动平静现象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87.
依据对具有较高微裂纹密度的筑波花岗岩和极低微裂纹密度的花岗斑岩 2种极端的岩石标本、在等应力速率的快速加载 (约 6MPa/min)和蠕变加载 (轴向应力保持在约 95 %破坏强度 ) 2个极端的加载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讨论了预存微裂纹密度与加载速度对多晶质结晶岩变形破坏过程的影响。实验中利用高速多通道声发射波形数字记录系统 (每秒可记录多达 5 0 0 0个声发射事件的 32通道波形 ) ,获得了岩石标本破坏前微破裂活动的详细时空分布数据。声发射的发生率、震级 -频度关系中的b值及震源的空间分布揭示出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微破裂活动具有 3个典型阶段 :初期阶段、第 2阶段和成核阶段。尤其是在成核阶段 ,还观测到发生率和b值有大幅度前兆性起伏。一般而言 ,在相同加载条件下预存微破裂密度越高 ,或对同一岩石加载速度越慢 ,对应的断层成核过程就越长 ,因此最终破坏的可预报性也越高。为了进一步探讨微破裂活动的阶段性特征及其物理本质 ,还利用亚临界破裂扩展模型对声发射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888.
井中震电效应的模拟实验研究Ⅰ:井液部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总结前人对震电效应理论和实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井中震电勘探的特殊性.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系统,实验考察了直流电场对井液声学性质的影响,并对实验现象做了机理探讨.发现:当使用小功率直流电源(32V,3A)对NaCl溶液(20000mg/L)施以直流电场时,与电流强度和作用时间有关的电解导致了溶液物理化学组分的变化,当OH^-取代Cl^-时,可以使溶液的声速和幅度增大,但同时出现的气体(H2、Cl2),特别是H2导致了“气泡幕”的发生,对声波能量(幅度)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实验结果和机理分析有助于丰富对井中震电勘探实验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889.
随着东海对深部致密储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深井、超深井钻井面临的地层埋藏深、压力体系复杂、地层可钻性差、裸眼段长、井斜大等难题,需要研究可行的技术方案加以解决。为此,2012年以来,在东海实施的深井、超深井中,通过应用深井井身结构优化、高效抗摩减阻剂、动力导向和复合冲击提速技术、井口回注固井技术和随钻声波固井质量评价技术,实现了安全、快速的钻井效果。上述技术的应用对致密地层钻进、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降低作业成本、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890.
为研究矩形巷道在不同开挖卸荷速率条件下的变形规律和声发射特性,使用水泥砂浆矩形巷道围岩试件进行快、慢速开挖卸荷试验,得到顶板、隅角、帮部围岩的应变特征和声发射(AE)撞击计数、能量、频谱的演化特点。试验结果表明:(1)快速卸荷,应变释放率高,卸荷后变形不稳定;而慢速卸荷,围岩应力充分调整,有利于应变的充分释放,卸荷后变形相对稳定。(2)矩形巷道的快、慢速卸荷,均以顶板和帮部围岩的径向受拉、隅角围岩的切向受压变形为主;随围岩深度增加,卸荷效应的影响逐渐减弱。(3)两种卸荷速率的AE撞击计数和能量演化特征与应变特性形成良好对应,揭示了围岩内部裂隙与损伤随开挖卸荷的发展过程;峰值频率区段变宽和高幅值信号的峰值频率在某一频段增多的现象可看作围岩发生主破裂的前兆信息。(4)快速卸荷,顶板和帮部周边产生大块剥落现象;而慢速卸荷,顶板和帮部周边每隔一段距离产生垂直于隅角的贯通裂缝,碎胀现象明显但未脱落;两者的隅角围岩破坏程度均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