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根据郑州站1964—2008年月平均探空资料及地面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5a郑州夏季大气可降水量和地面降水量的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与该站夏季降水转化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郑州站夏季可降水量和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可降水量存在准2a的振荡,而降水量主要表现出准4~6a的振荡周期;(2)在长期线性趋势上,可降水量呈微弱的下降趋势,而降水量呈线性上升趋势,两者都在1990年代末发生突变;(3)郑州站夏季降水转化率与降水量存在相同的年际振荡周期和线性增加趋势,其降水转化率在21世纪初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92.
目前,我们对人类活动通过温室气体、气溶胶和土地利用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已经获得了很多认识。但是,人口迁移流动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气候尚不清楚。中国春节期间的人口大迁移是世界上每年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利用城市站和参考站的气温差表示城市热岛强度,以一个典型中国中部大城市—郑州为例,研究了春节人口大迁移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3年平均的春节周日平均、日最高和日最低温度郑州站与中牟站的差分别为0.16°C、0.29°C和-0.03°C,比春节周前2~4周和春节周后2~4周的平均值低了0.50°C、0.06°C和0.66°C。相对变化而言,日平均、日最高和日最低温度的差分别降低了76%、16%和105%。春节周日平均和日最低温度的差的变化都通过了99%的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93.
郑州市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布局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郑州市老工业基地产业布局与协调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老工业基地产业布局与协调发展对策.企业外迁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物质基础,环境整治是产业更新的重要保证,科技创新是主导产业与城市功能再定位的出发点,强化三产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空间重塑是区域新形象的重要体现.并认为扭转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落后局面的关键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94.
基于2007年和2017年郑州市POI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和样方比例法识别其城市内部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并利用核密度等方法分析研究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① 随机森林作为新兴的机器学习算法,能够识别“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且具有较高的精度。② 郑州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布格局与城市功能分区相匹配,生产空间集聚分布在产业集聚区,生活空间在城市中心城区内呈面状分布,生态空间整体呈点状分布。③ 随着郑州市城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完善,10年间郑州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空间分布格局更加合理,生产空间向产业集聚区集聚,生活空间逐渐分散,生态空间分布更加均衡。基于POI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识别方法更加有效,识别结果更加精准,能够在更小的尺度上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数据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95.

郑州地区位于中原腹地,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和青铜时代文化的核心分布区之一。这一地区青铜时代先民的植食结构及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等问题是考古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东赵遗址是郑州地区一处青铜时代文化连续完整的遗址,为全面获取郑州东赵遗址新砦到东周时期先民植物性食物结构和陶器功能的植物考古学证据,本项研究选取遗址出土的30件陶器残片以及10枚人牙样品进行了淀粉粒分析,共提取到7类不同形态的淀粉粒,鉴定结果显示来源于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薏苡(Coix lacryma-jobi)、小麦(Triticum aestvum)、水稻(Oryza sativa)、栎属(Quercus)、豇豆属(Vigna)以及莲属(Nelumbo)等8种植物。淀粉粒的绝对数量与出现频率显示,粟、黍是东赵先民的主要粮食作物,薏苡、小麦、水稻、豇豆属、栎属以及莲属也是东赵先民植物性食物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淀粉粒结果印证补充了大植物遗存的分析结果。从不同器型来看,炊器上发现的淀粉粒更多,这可能与炊器多为夹砂陶且表面多孔隙有关,同时淀粉粒在受热不充分的条件下仍然能够保留下来。结合文献资料可以看出,鬲和深腹罐曾经是用来烹煮粟、黍、水稻、薏苡、小麦、豇豆属、莲属和栎属等植物,而花边罐、双耳罐等则可能是用来煮水或烹煮不含淀粉的食物,瓮、盆、豆则可能是作为盛储器来使用的。关于刻槽盆的功能分析还需要进一步的取样分析。本实验为研究中原腹地龙山晚期到夏商周三代的先民的植物性食物结构提供了一批重要的实验依据,同时也为器物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植物考古学例证。

  相似文献   
96.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校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规模扩招带来校舍明显不足,校园拥挤不堪导致高校纷纷寻求空间扩张.高校新区的概念就是在这一实践中应运而出.高校新区发展在实践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又引发了政府、理论界、高校等各方面的思考.作者首先介绍了大学城发展的起源,并对高校新区与大学城2个概念及其关系给予了界定;其次,在对郑州4个高校新区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相关理论,对其进行了利弊分析;最后,针对我国高校新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7.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特大暴雨造成的地铁突发灾害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城市重大人员伤亡事件。该事件产生既有暴雨强烈、事故突发等客观原因,也包含风险意识淡薄、应急机制不健全等主观因素。本文首先遴选“郑州暴雨地铁灾害事件”演化的主要情景要素,采用情景分析法构建了该事件情景演化流程。在此基础上,基于贝叶斯网络构建了“郑州暴雨地铁灾害事件”情景推演模型。采用专家打分法计算网络节点的条件概率,利用Netica软件推算出灾害情景节点状态概率。最后,通过调试特定节点先验概率,开展不同暴雨灾害等级、应急响应行动、周围环境状态情况下人员死亡和地铁受损害的概率评估与情景推演,旨在总结经验、查找漏洞,为应对和防范“郑州暴雨地铁灾害”类似事件提供风险防范和响应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98.
一种顾及永久散射体的SBAS InSAR时序地表沉降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顾及永久散射体的SBAS InSAR时序地表形变提取方法。通过设置相干性、振幅离差指数、形变速率3阈值提取稳定的永久散射体,将其作为地面控制点引入SBAS InSAR处理流程,完成对地表形变的提取,并以郑州地区为例进行试验。获取了郑州市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的地表沉降速率和时序地表沉降量,通过与PS InSAR、SBAS InSAR处理结果及水准测量进行对比,说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
该文以环境地质为基础 ,宏观上从地形地貌、上第三系底板的埋深变化、古代商墓发掘埋深情况和新构造运动中老鸦陈断层的西盘上升、东盘下降 4 0 0m等 ,论述了郑州东部地区沉降幅度远大于西部地区。微观上通过郑州市东、西部地基土体条件及其土体试验数据 ,并通过理论计算 ,设定土体地震液化判别 ,指出了东部地区由于沉降幅度较大、地基土体较差、地下水位较浅 ,在地震烈度ⅤⅡ~ⅤⅢ度时 ,存在土体液化的可能性 ,尤以金水一区最甚。作者还对建筑物作了实地考察 ,证实东部某些建筑已产生贯通裂隙。该文认为 :在郑州市东部进行大规模城建不利于地震设防的要求 ;在建筑物地基加固处理上东部比西部要多 1/2~ 1/3的基础投资 ,因而是不经济的。结论是 :郑州市城建发展条件应是西部地区优于东部地区 ,其发展布局重点宜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0.
谢山立  袁广祥 《地质与勘探》2012,48(5):1016-1022
在进行地热资源勘察中,地球物理方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城市中。以郑州市老鸦陈地热田为例,利用超长电磁波技术进行城市地热资源的勘察。首先根据已有的钻孔,建立地层和热储异常解释的标志曲线;其次,根据郑州的地质条件,布置10个测点;最后,根据标志曲线,对各测点的地层、断层和热储异常进行解释。勘察结果表明,郑州地热田主要由三种类型:西南浅部基岩中的地热水、基岩顶面以上地热水、深部基岩中的地热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