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47篇 |
免费 | 1445篇 |
国内免费 | 24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3篇 |
大气科学 | 342篇 |
地球物理 | 1221篇 |
地质学 | 7782篇 |
海洋学 | 478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312篇 |
自然地理 | 6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225篇 |
2021年 | 279篇 |
2020年 | 312篇 |
2019年 | 313篇 |
2018年 | 290篇 |
2017年 | 330篇 |
2016年 | 372篇 |
2015年 | 335篇 |
2014年 | 423篇 |
2013年 | 532篇 |
2012年 | 495篇 |
2011年 | 547篇 |
2010年 | 417篇 |
2009年 | 516篇 |
2008年 | 504篇 |
2007年 | 511篇 |
2006年 | 566篇 |
2005年 | 429篇 |
2004年 | 433篇 |
2003年 | 373篇 |
2002年 | 369篇 |
2001年 | 324篇 |
2000年 | 360篇 |
1999年 | 277篇 |
1998年 | 205篇 |
1997年 | 225篇 |
1996年 | 182篇 |
1995年 | 153篇 |
1994年 | 116篇 |
1993年 | 77篇 |
1992年 | 64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Dominique Dumas 《Comptes Rendus Geoscience》2004,336(13):1149-1159
This study seeks to determine suspended-matter flux of the Isère at Grenobl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ivers of the northern French Alps. Since 1994, and especially 1996, systematic samplings of the left bank make it possible to follow in one point the variations of suspended particles and matter (SPM) of this river. But from a single measurement, sometimes not very representative of the whole observable concentrations within the section, it remains still difficult to estimate precisely the SPM flux.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in particular the successive appearance of several turbidity gradients, whose occurrence is explained mainly by the hydrological and hydro-sedimentary dynamics of this river. The estimate of these gradients thus makes it possible to extrapolate specific measurements more easily and consequently to daily define the quantities of suspended matter exported by the Isère. Since 1996, the results show a very high flow, specific of the Isère at Grenoble, variable between 124 and more than 460 t km?2 yr?1. To cite this article: D. Dumas, C. R. Geoscience 336 (2004). 相似文献
992.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三叠系延长组物源及沉积体系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用区域地层对比、古流向测量、轻矿物、重矿物组合分布及沉积相分析等方法,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物源及其沉积体系特征,研究表明:吕梁隆起并非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物源,该区接受了晚三叠世沉积,是在延长期以后才隆起的,东南缘宜川-富县延长组古水流为东北至西南方向,轻重矿物组合特征与北部三角洲类似,总体从志靖—川口—富县地区沉积岩屑含量逐渐降低,不稳定矿物绿泥石等含量则从富县东北部—中部—西南部依次增多,证实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物源方向为东北方向,富县三角洲实为延安三角洲东北方向分支朵体,其为既发育台型前缘,又有坡型前缘的曲流河三角洲;台型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截削式、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坡型前缘主要发育复合式、叠加式河口坝砂体,优质储层主要有截削型分流河道、复合式河口坝。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福州盆地西北缘发育的霏细斑岩脉野外地质特征、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研究,讨论其与福州复式花岗岩体的成因联系。研究区霏细斑岩呈紫灰色,局部可见明显的流动构造,主要由正长石斑晶组成,脉体呈北东向侵入于早期福州复式岩体中。研究结果显示,霏细斑岩脉形成于97.4Ma,具有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的特征。该期岩浆活动形成于福州复式岩体的过渡期,且其地球化学特征与早白垩世钙碱性Ⅰ型花岗岩、晚白垩世碱性A型花岗岩之间存在连续过渡的关系,反映其为福建东南沿海构造体制从弧后扩张向陆内伸展转换的产物,暗示该构造体制的转换时间约为97Ma。 相似文献
994.
评“河南西峡盆地产恐龙蛋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河南西峡盆地产恐龙蛋地层研究新进展"一文主张用"走马岗组"、"赵营组"和"六爷庙组"来替代正式命名的一套地层名称,这样做既不符合地层命名原则,又易引起新的不必要的混乱。在晚白垩世时西峡、淅川两盆地在岩性组合特征上是相似的,浙川盆地并不是"岩性特征简单",西峡盆地也不是"岩性复杂"。西峡盆地晚白垩世"红层"应采用"高沟组、马家村组和寺沟组"这套地层名称。 相似文献
995.
1968-2009年叶尔羌河流域冰川变化——基于第一、二次中国冰川编目数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项目最新冰川编目成果和中国第一次冰川编目结果, 对中国叶尔羌河流域1968-2009年冰川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总体上处于退缩状态, 面积减少了927 km2, 年平均面积减少23.2 km2, 年均面积缩小比例为0.36%·a-1, 与中国其他地区冰川退缩程度相比属于中等水平. 叶尔羌河流域不同规模冰川的退缩幅度存在差异, 小冰川大幅萎缩, 甚至消失; 规模较大的冰川相对变化幅度较小, 一些冰川出现过跃动. 从朝向分布来看, 位于南坡的冰川退缩最为严重, 而西坡较小. 冰川集中分布在海拔5 100~5 500 m和5 500~5 900 m区间, 海拔4 700~5 100 m区间的冰川面积减少最为显著. 消失冰川大多数为面积在0.2~0.5 km2的小冰川, 且朝向东北坡的冰川消失数量最多. 研究区有冰川分裂现象, 也出现了支冰川前进超覆现象, 统计表明该流域有13条冰川在前进后形成6条冰川. 1968-2009年研究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加, 总体上看, 降水增加缓解了因升温而导致的冰川退缩. 相似文献
996.
吐哈盆地东缘泥盆纪花岗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对吐哈盆地东缘四顶黑山超单元中的黑云母花岗岩进行锆石SHRIMPU-Pb定年,获得(386±5)Ma(MSWD=1.01)的206Pb/238U表面年龄。根据该岩体的岩石学和锆石的矿物学特征,将此年龄解释为该岩体的侵位年龄。根据这一定年结果和该花岗岩与围岩(被当地地质工作者归入古元古代星星峡群的变质岩)具有相同的构造变形特征,结合已有的年代学、岩石化学和相关地质资料,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①吐哈盆地东缘与南缘为同一古生代活动陆缘的不同部分,其形成演化与以康古尔塔格碰撞带中洋壳残片为代表的古洋岩石圈板块向西伯利亚古板块之下的俯冲有关;②吐哈盆地东缘以近东西走向、向南倾斜的片理或片麻理为特征的变质变形事件发生在386Ma以后。 相似文献
997.
作为构造活动和古地理演变最为敏感产物的三角洲系列(泛指河流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广布于不同类型的构造盆地中,盆缘坡度常是构造活动的表现。地貌,扇三角洲的堆叠及其几何学和与之共生的层序组合就成为指示构造活动的一种物理参数。裂谷演化过程中,形成扇三角洲—浊流沉积—辫状河三角洲组合的特殊充填序列。前陆盆地则发育着由深变浅的次深海(或深海)—浅海浊积扇/扇三角洲—海陆过渡—陆上磨拉石组合。走滑拉分盆地中构成特有的歪斜扇体,普遍为向上变粗和变粗又变细的层序。故可以此作为判别古构造性质的物理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998.
Seismo-tectonic areas of historical strong earthquakes with M
S≥7 along Xianshuihe-Xiaojiang fault zone are divided, and their individual fault-pattern and tectonic geomorphology are analyzed.
Those strong-earthquake areas are located in some special parts of the fault zone, where the major branch-faults of the fault
zone form left stepping, parallel, and fork-like patterns. In the strong-earthquake areas structurally complicated basins
are developed, such as pull-apart basins in fork-like area, in double stepping area, and in stepping and fork-like areas.
Foundation item: Chinese Joint Seismological Science Foundation (9507424).
Contribution No. 2001A003, Institute of Crustal Dynamics,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 相似文献
999.
北礁凹陷作为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的一个典型半地堑凹陷,层序地层具有明显的膝折变形特征,几何学分析显示出伸展断层转折褶皱模型特点。经过对凹陷内部构造变形的测量和推算,本文确定了北礁凹陷断层转折褶皱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及其运动学过程,揭示了凹陷主要裂谷阶段的水平伸展量,其总的伸展量可达到12 km,平均伸展速率约为0.44 km/Ma。通过构造几何学方法推测始新世末期该区域海平面上升了约200 m。并运用伸展断层转折褶皱理论,按照平衡剖面原理,正演了北礁凹陷及北礁低隆起的伸展构造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理塘混杂岩位于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新龙县-理塘县一带,其内部保存有完整的混杂岩系,包括蛇绿岩残片、洋岛残块、洋内弧残块、复理石建造、裂谷残片、高压变质岩等,是恢复和反演甘孜-理塘洋盆演化的理想地区。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理塘混杂岩的物质组成、构造环境及形成时代,进一步约束了甘孜-理塘洋盆的时空、性质以及演化历程。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甘孜-理塘混杂岩带内蛇绿岩年龄为(346±17)Ma、(286.2±5.1)Ma、(219.5±2.2)Ma、(216.1±2.3)Ma,洋岛年龄为(271±10)Ma、(245.1±1.5)Ma、(211.8±1.8)Ma,在侏罗纪瑞环山组粉砂岩夹层中测得碎屑锆石最新年龄为(196±3)Ma,结合大量的古生物化石鉴定结果,分析认为理塘混杂岩最早的年龄记录可追溯至中泥盆世,最晚可延至早白垩世,是甘孜-理塘洋盆中泥盆世-早白垩世连续演化的记录。综合以上研究成果,笔者还大致建立了甘孜-理塘洋盆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演化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