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09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45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药水沟—红门寺地热田位于兰州—民和盆地西缘 ,由药水沟、龙王沟温泉和红门寺地热孔组成。利用物化探指标对该地热勘查靶区筛选 ,对地热条件较好的药水沟进行地、物、化和水文综合勘查 ,查明了控制地热的地质构造背景和热水通道 ,提出下步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922.
左伟  陈洪玲  王桥  李硕 《山地学报》2004,22(2):240-247
在对重庆市忠县区域TM遥感数据进行波谱信息特征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覆被信息提取的波段组合方案;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和野外数据检验工作,实现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重要生态安全指标因子之一——土地覆被因子的数据提取,并用GIS技术对其时空变化的驱动力因子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效果和效率令人非常满意。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尺度山区县域的土地覆被数据提取与地学分析的技术和方法难题,而且揭示了忠县土地覆被的时空分异特征。这是用常规与传统的技术方法与研究手段难以实现的,也为山区县域生态环境退化评价和生态恢复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尝试。通过GIS空间分析,揭示了忠县土地覆被和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异特征。忠县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表现为耕地与林地在“制高地”上(海拔500m以上)的大互换,在平川坝地地区建设用地大量占用优质耕地、林地等土地覆被类型;水土流失发生的坡度分异不明显,主要分布在200~800m间,与坡耕旱地分布密切相关。从总体上,这种变化使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功能发生退化。分析发现,忠县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有:(1)人口压力和经济发展落后是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状态恶化的社会经济背景因素;(2)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人为因素;(3)脆弱的生态环境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环境背景因素。因此,必须采取包括生态移民、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等在内的忠县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923.
丘陵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景观生态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远  华璀  邓兴礼 《山地学报》2004,22(5):533-538
景观生态学以人与景观的相互关系为着眼点,既注重景观系统的功能特征,又注重景观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概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以位于桂东南丘陵地区的广西横县为例,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将土地利用持续性评价与景观生态学原理相结合,从景观生产力、景观受胁度与景观稳定性3方面构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土流失面积比、地均工农业产值、景观破碎度和生产力多样性等14项指标,对丘陵地区土地持续利用的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和程序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24.
巫山县新城区主要衍生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水库区自然地质灾害调查和研究已广为报道。但对衍生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涉及甚少。三峡移民迁建的县城、乡镇和工厂多位于长江沿岸低山斜坡地带,迁建区内沟谷密布、切割强烈、地形复杂,几乎无可供成片建设的平坦地带。为满足移民工程的需求,迁建业主都采用“削坡填沟”的施工方式,即在道路、迁建场地内侧开挖高边坡,外侧修建挡土墙,并将开挖的弃土弃渣堆积于挡土墙内或冲沟中。这在道路、迁建场地两侧形成了众多的人工高边坡、高挡墙,沿冲沟堆放了成串的弃土弃渣。对巫山县新城区详细的衍生地质灾害调查表明,三峡移民迁建工程施工中开挖的高边坡、修建的挡土墙和沿冲沟堆放的弃土弃渣都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天然山坡的稳定性,堵塞了地表迳流的排泄途径,在某些地段存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衍生地质灾害的内在因素.直接威胁移民建设工程。论文以巫山县新城区为重点,采用遥感调查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人工高边坡、高挡墙和弃土弃渣堆放场进行调查评价。经调查共计人工高边坡、高挡墙、弃土弃渣堆放场122个,选定了重点监测对象20个,并对可能发生衍生地质灾害的3个地段进行了分析,为各级移民管理部门进行适时管理和决策提供现时性强、数据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925.
四川泸沽铁矿大顶山矿区泥石流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顶山支沟为一典型矿山泥石流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为开矿弃渣所造成。流域面积1.8km^2,支沟长2km,沟床平均纵比降38.5%。松散固体物质储量在700万m^3以上,一旦遭遇强暴雨,极易形成泥石流。50年一遇设计频率的泥石流流量为364m^3/s,100年一遇设计频率的泥石流流量为419m^3/s。拦砂坝设计高度20m,最大基础埋深8m,高出原沟床面12m,可拦挡松散固体物质32万m^3。在设计频率下发生的泥石流,拦砂坝可以有效拦挡,不会对盐井沟3号拦砂坝造成直接危害。大顶山支沟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日常维护需按设计书的要求进行。此外,建议在汛期加强巡查,人工爆破沟内直径大干1m的石块,禁止在沟内及山坡上,特别是排土场上乱挖滥采矿石,以免加速废石矿渣向下游输送运移。同时继续实行封山育林,努力恢复植被覆盖,增大排土场人工堆石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26.
通过野外勘察在干旱缺水的左云县北部剥蚀堆积平原区找到了地下水的富集带,查明了剥蚀堆积平原区地下水的赋存规律,推翻了剥蚀堆积地区贫水、无水论的观点,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水源问题,为左云县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927.
根据叫河—大清沟地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在分析区内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利用R型因子分析和马氏距离对元素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与探讨,系统阐述了测区内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衬值)异常特征、马氏距离异常特征,指明了寻找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有利层位和成矿元素主要富集地段,为区内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8.
蓝田将军岔金多金属矿受地层、断裂带控制。矿种数量较多,探明储量较大。矿体赋存于熊耳群细碧角斑岩系中,与构造蚀变带产状基本一致,呈脉状、透镜状。  相似文献   
929.
基于遥感数据的元江县植被/土地利用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元江县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6.8%,垂直高差达2253m,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只用一个解译体系来解译这一有较大差异地区的影像是有困难的。因此本研究为提高影像解译的准确性,在对2002年2月9日覆盖元江全景的TM卫星影像进行数据校正、影像融合、影像分层、计算机自动监督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结合野外踏察及地形图、土地利用相关信息对机读结果进行目视检验和GIS分析校正,最终划分出18类植被类型、9类土地利用类型。判读结果经检验,土地利用的判读精度为84.2%,植被类型的判读精度为80.6%。  相似文献   
930.
吉林西部土地荒漠化预测研究--以吉林省镇赉县为研究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崔海山  张柏  刘湘南 《中国沙漠》2004,24(2):235-239
以吉林西部土地荒漠化典型区之一的镇赉县为研究对象,在GIS的支持下,根据研究区两个时期的遥感影象,解译出土地利用图和荒漠化土地分布图,通过叠加处理把荒漠化土地作为单独地类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中剔除,得到两期包括荒漠化地类的土地利用类型图,进一步叠加,得到监测期内镇赉县荒漠化土地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介绍了马尔柯夫荒漠化预测模型的建立过程,并应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和分析了镇赉县土地荒漠化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镇赉县荒漠化将继续发展,荒漠化土地将逐步蚕食掉现有的草地、林地和耕地,2050年,荒漠化土地将占研究区的32.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