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0篇 |
免费 | 648篇 |
国内免费 | 18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6篇 |
大气科学 | 29篇 |
地球物理 | 274篇 |
地质学 | 1181篇 |
海洋学 | 130篇 |
天文学 | 28篇 |
综合类 | 97篇 |
自然地理 | 13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70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99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100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8 毫秒
71.
潍北凹陷是昌潍坳陷的次一级凹陷盆地,也是胜利油田外围常规油气开采区。潍北凹陷孔店组二段发育了较厚的暗色泥页岩,是页岩气形成最有利层段,也是常规油气的生烃母岩。利用昌页参1井数据,结合以往资料,对潍北凹陷孔店组二段岩性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组成、泥页岩含气性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孔店组二段上亚段下部和中亚段下部具备页岩气资源勘查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2.
2003-2004年在汉江中游江段共监测654船次,统计渔获物6914.16 kg,生物学测定1682尾鱼,共采集鱼类78种,隶属18科58属.目前汉江中游渔获物组成和结构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翘嘴红鲌、瓦氏黄颡鱼、鲶、鲢、黄尾鲴、大鳍蠖等在渔获物中比例已经很少;草鱼资源也明显下降;铜鱼、青鱼、蒙古红鲐、鳡、细鳞斜颌鲴、吻鮈、长吻鮠、拟尖头红鲌、鳙、鳜等在渔获物中已基本消失;而鲤、鲫、黄颡鱼、长春鳊、赤服鳟等中小型鱼类在渔获物中的比例却相对上升;渔获物中个体大的鱼减少,低龄鱼及幼鱼个体比重增加.与70年代资料相比,汉江中游鱼类资源已呈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73.
74.
75.
中元古代晚期浅海高能沉积环境中的海绿石:以天津蓟县剖面铁岭组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绿石是一种富钾、富铁的含水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在沉积学领域常被作为一种普遍的指相矿物。多年研究的结果表明,现代海绿石主要形成在慢速、弱还原的较深水环境中,而且还可以作为"凝缩段"的识别标志之一。天津蓟县剖面中元古界铁岭组第二段灰岩中的海绿石,产在高能叠层石岩礁之中,主要以胶体形式富集在叠层石和均一石的边界上,代表较为典型的原地海绿石;较高的氧化钾含量(大于8%)而显示出高成熟海绿石的特点。很明显,铁岭组二段灰岩中的原地高成熟海绿石,不但不能作为"凝缩段"的识别标志,而且也不是长时间地层间断的产物。由于形成在正常高能浅海环境,而且处于中元古代末期,与现代沉积中的海绿石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代表了中元古代末期的正常浅海还处于含氧量不够充分的弱还原状态,最终使铁岭组灰岩中的海绿石成为前寒武纪海绿石产出的一个典型代表,也间接的表明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海绿石产出的多样性特点。 相似文献
76.
临夏盆地在东亚新生代地层、古气候、古生物研究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盆地东部的郭泥沟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磁组构研究,以揭示从早中新世到早上新世临夏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郭泥沟剖面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有磁铁矿、磁赤铁矿、赤铁矿和针铁矿,但剩磁载体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从上庄组和东乡组的褐红色粉砂质粘土到柳树组和何王家组的褐黄色粘土,赤铁矿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与沉积物颜色变化一致.郭泥沟剖面沉积物磁组构类型为正常沉积磁组构.结合岩石磁学结果和磁组构参数特征可揭示临夏盆地早中新世-早上新世沉积的演化过程:早中新世上庄组为稳定湖相沉积,古水流方向为NNW,与南北向的大夏河方向一致;中中新世气候发生较明显的干湿波动,形成了东乡组的褐红色湖相粉砂质粘土夹粉砂、砂和青灰色泥灰质粘土条带,古水流方向主要为NNW,沉积过程主要受大夏河控制;中中新世晚期,受青藏高原构造运动影响,沉积相由湖相细粒沉积物转变为虎家梁组河流相砂砾层;同时,盆地的水动力条件也发生改变,晚中新世柳树组湖相沉积过程同时受南北向大夏河和东西向洮河控制,两个方向近垂直的河流共同作用导致柳树组内沉积各向异性度较低,面理和线理均不发育,磁化率最大轴偏角分布比较分散,磁组构确定的古流向为东西向和南北向;早上新世期间,由于受青藏高原隆升影响,沉积了何王家组下部的河流相砂砾层;受构造抬升影响,大夏河重新主导何王家组上部洪泛平原相沉积过程,水动力条件较为单一稳定,古流向主要为N向,与大夏河流向一致.
相似文献77.
78.
79.
该矿床产于尚义-赤城深断裂南侧之水泉沟正长岩外接触带中。区内主要地层为桑于群第二岩段,原岩为一套中基一中酸性火山熔岩,含金量平均为46×10-9。矿体主要受控于东西向断裂带中,该带既为导矿构又是容矿构造。矿体具垂直分带特点。即地表为石英脉型,往深部渐变为蚀变岩型。区内赵家沟正长岩属于印支期水泉沟碱性杂岩体东延部分,含金量平均为22.2×10-9;赵家沟金矿床形成与该岩体密切相关,岩体外接触带是本区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80.
Ki-Suk Lee 《GeoJournal》1998,44(3):249-257
Since the Tumen River Area Development Project(TRADP) was launched in 1991, Hunchun city located between North Korea and Russia
along the river corrido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nd unique border city. Hunchun, formerly a strategic military city, is
emerging as an international trade linkage center through Satouz and Quanhe on the North Korea side and through Changlinzi
on the Russian side. Furthermore,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Hunchun Border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 (HBECZ)
in the city is becoming the main source of the growth, providing a new role for the border city. Its underlying economic momentum
comes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hinese-Korean labor forc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y transferred from Korea,
Japan, and others.
The most important expected new role for Hunchun is as a new 21st century entrepo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acific rim and
Eurasia by rail and trunk lines, and as a new regional center of the border region based on both a newly generated urban subsystem
and the increasing informal sector of cross border busines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obstacles to overcome in the near future,
such as the possible military tensions among the three border nations, the guarantee of free entries and sailing on the Tumen
river, and agreements concerning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