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08篇 |
免费 | 1997篇 |
国内免费 | 19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14篇 |
大气科学 | 2248篇 |
地球物理 | 2271篇 |
地质学 | 4619篇 |
海洋学 | 1240篇 |
天文学 | 568篇 |
综合类 | 972篇 |
自然地理 | 9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1篇 |
2023年 | 294篇 |
2022年 | 413篇 |
2021年 | 439篇 |
2020年 | 337篇 |
2019年 | 448篇 |
2018年 | 269篇 |
2017年 | 266篇 |
2016年 | 278篇 |
2015年 | 416篇 |
2014年 | 709篇 |
2013年 | 569篇 |
2012年 | 722篇 |
2011年 | 734篇 |
2010年 | 647篇 |
2009年 | 763篇 |
2008年 | 952篇 |
2007年 | 686篇 |
2006年 | 610篇 |
2005年 | 804篇 |
2004年 | 608篇 |
2003年 | 653篇 |
2002年 | 618篇 |
2001年 | 468篇 |
2000年 | 345篇 |
1999年 | 231篇 |
1998年 | 140篇 |
1997年 | 149篇 |
1996年 | 113篇 |
1995年 | 130篇 |
1994年 | 144篇 |
1993年 | 112篇 |
1992年 | 92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69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6篇 |
1980年 | 9篇 |
1965年 | 16篇 |
1964年 | 9篇 |
1961年 | 12篇 |
1960年 | 14篇 |
1959年 | 10篇 |
1954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1.
利用混合法构建三维数字岩心(英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弹性波有三维数字岩心描述了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X射线CT扫描是获取三维数字岩心最准确和直接的方法,但实验成本高。本文结合沉积过程模拟和模拟退火算法,提出了重建三维数字岩心的混合法,基于岩石二维图像重建三维数字岩心。利用岩石颗粒沉积算法构建初始数字岩心,作为模拟退火算法的初始状态。运用模拟退火算法调整岩石颗粒和孔隙的相对位置,使三维数字岩心与岩心二维图像具有相似的自相关函数,从而建立三维数字岩心。与传统模拟退火算法相比,该方法计算时间明显减小。运用局部孔隙度理论定量比较了重建数字岩心和岩心X射线微CT图像,两种数字岩心具有相似的均质性和孔隙连通性。利用有限元方法和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分别模拟了重建三维数字岩心的地层因素和渗透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相比传统模拟退火算法,混合法重建数字岩心的传导特性更接近真实岩心的传导特性。 相似文献
52.
土壤传导-对流热通量计算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气象站的地温资料,设计了一种同时考虑传导、对流两种传热方式时的土壤热通量计算方法,计算了土壤中的传导热通量、对流热通量及总热通量。发现对流热通量与传导热通量具有同样的量级,均为101—102mW/m2。另外还初步分析了三种热通量结果与地震的关系,单站热通量序列表明地震前地热能量是持续累积的。 相似文献
53.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计算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大陆范围内 T e值有很大的范围,不同构造单元有不同的 T e值.T e值的大小与岩石圈的热结构(热年龄)、壳幔耦合等因素有关.同时 T e值和地壳厚度、地表有关矿产的分布、岩石圈地幔的物质组成等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4.
煤田火区特征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
——以乌达煤田火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覆盖变化是土地分析与评价和生态环境变化预测的重要科学基础, 通过精确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
获取高精度的土地覆盖图是研究煤田火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必要手段。本文以最大似然法、光谱角度法、面向对象
分类法和基于复合分区的分层分类法进行乌达煤田火区土地覆盖分类的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复合分区的
分层分类方法分类精度较高, 总体分类精度为92.97%, kappa 系数为0.9155。该方法通过基于地表热辐射特征、热
异常状况、地貌类型, 以及对生态系统扰动状况等的划分, 减少了地物信息的混淆度, 即通过提 相似文献
55.
56.
地球轨道旋回沉积节律研究进展——兼论轨道旋回的沉积学特征、年代学意义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球轨道旋回是古代沉积记录中常见的由地球轨道参数变动控制的沉积节律,它不仅自身表现显著的节律性,而且通过反馈体系强烈影响着沉积作用。同时,轨道旋回节律在不同的沉积背景下以不同的沉积特征显现和规则性叠加。地球轨道旋回赋有的规则频率变化特征又使其具有年代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它是天文地质学、地层学及沉积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根据国内外资料综述了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地球轨道旋回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7.
机器学习在当今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机器学习的预测效果往往依赖于具体问题.集成学习通过综合多个基分类器来预测结果,因此,其适应各种场景的能力较强,分类准确率较高.基于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计划恒星/星系中最暗源星等集分类正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恒星/星系分类算法.从SDSS-DR7(SDSS Data Release 7)中获取完整的测光数据集,并根据星等值划分为亮源星等集、暗源星等集和最暗源星等集.仅针对分类较为复杂且困难的最暗源星等集展开分类研究.首先,对最暗源星等集使用10折嵌套交叉验证,然后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等算法建立基分类器模型;使用梯度提升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作为元分类器模型.最后,使用基于星系的分类正确率等指标,与功能树(Function Tree,FT)、SVM、RF、GBDT、XGBoost、堆叠降噪自编码(Stacked Denoising AutoEncoders,SDAE)、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深度感知决策树(Deep Perception Decision Tree,DPDT)等模型进行分类结果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在最暗源星等集分类中要比FT算法的星系分类正确率提高了将近10%.同其他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较强的提升算法、深度学习算法相比,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也有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58.
城市化引起的气温上升是土地覆盖变化影响区域气候的重要体现.本文采用"观测资料减去再分析"(Observation Minus Reanalysis,OMR)的方法估计四川盆地和周边地区下垫面城市化改变对夏季地面2 m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设计了不同城市化下垫面扩展变化的WRF模拟试验,对1998—2012年四川盆地及周边区域夏季逐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最低气温进行模拟.在检验模式模拟性能的基础上,利用OMR方法类似的思路定量探讨城市化下垫面对地面气温变化趋势的可能影响.结果显示,(1)基于站点观测资料的OMR分布表明成都、重庆地区的城市下垫面对夏季升温的影响可达0.1℃·a-1;(2)WRF试验模拟的结果与实际观测接近,能较合理刻画出该地区夏季温度的平均分布及时间变化特征,可以用于该地区城市化区域气候效应的研究;(3)不同城市化进程的模式模拟试验中气温变化趋势的差值与基于站点观测的OMR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类似,都证明了重庆和成都的城市下垫面对地面2 m温度的升高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在日内低温的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