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9篇
  免费   947篇
  国内免费   854篇
测绘学   244篇
大气科学   578篇
地球物理   1502篇
地质学   2075篇
海洋学   418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53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5篇
  1921年   1篇
  1908年   1篇
  1900年   1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利用P、S波最大振幅比计算得到东昆仑断裂带玛沁段周围2008年以来57个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小震错动方式以走滑型活动为主,平均主压应力P轴方位角为50°,倾角为5°,主张应力T轴方位角为140°,倾角为4°,与该区所受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92.
刘薇  张晓清  胡玉 《高原地震》2012,(4):20-24,35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9年8月28日青海省大柴旦地区发生的Ms6.3级地震及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序列主要沿宗务隆山南缘断裂带分布;余震序列优势分布方向为北东东。该序列与宗务隆山南缘断裂带走向一致,与震源区的区域构造基本一致,余震主要分布于主震的南侧。此次地震主震发生在宗务隆山南缘断裂带北侧,Ms6.3级地震主破裂面走向、倾向、倾角与该断裂带产状基本一致,主震破裂面南侧余震活动强于北侧。  相似文献   
293.
山东及邻区地震的重新定位及其与活动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山东及其邻区1975~2010年发生的地震经震相到时数据校正后,用双差定位(Hypodd)和Hypoinverse 2000定位法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分析结果表明:重新定位的地震在空间分布上与区域构造结合更为紧密,震源深度的分布与人工地震勘探所推测的断裂相吻合;研究区地震多发生在5 ~25km深度范围内,分别在10km和16km左右存在两个明显的优势分布层,推断为这两个优势分布层分别位于上地壳底面和中地壳;地震活动图像表明中强震易发生在上下地壳交界的脆-韧转换带内,是区域应力作用下深部构造动力与浅层断裂运动变形的结果.  相似文献   
294.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atellite imagery interpreta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we study the active features and the latest active times of the Chuxiong-Nanhua fault, the Quaternary basins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ult and the 1680 Chuxiong MS6 ¾ earthquake. Several Quaternary profiles at Lvhe, Nanhua reveal that the fault has offset the late Pleistocene deposits of the T2 and T3 terraces of Longchuan river, indicating that the fault was obviously active in late Quaternary. The Chuxiong-Nanhua fault has been dominated by dextral strike slip motion in the late Quaternary, with an average rate of 1.6-2.0mm/a. Several pull apart Quaternary basins of Chuxiong, Nanhua, and Ziwu etc. have developed along the fault. The 1680 Chuxiong MS6 ¾ earthquake and several moderate earthquakes have occurred near the fault. The Chuxiong-Nanhua fault are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ose earthquakes, the latest fault movement was in the late-Pleistocene, and even the Holocene. In large area, the Chuxiong-Nanhua fault and the eastern Qujiang fault and the Shiping fault composed a set of NW-trending oblique orientation active faults, and th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all mainly dextral strike slip. Th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like the red river fault of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southwestern boundary, are concerned with the escaping movement of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相似文献   
295.
刘芳  祝意青  赵云峰  刘涛 《中国地震》2017,33(4):532-539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在塔藏断裂、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附近,震源机制为走滑型。重力场静态异常和动态异常变化可为研究深地壳结构性质提供重要的物理场信息。本文利用WGM计算的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及实测流动重力数据进行小波多尺度分解,分离得到不同深度场源特征的地壳介质横向不均匀性。结果表明,WGM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和实测重力数据的小波多尺度结果较为一致,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九寨沟地震发生在区域重力场的四象限分布中心位置,不同时空尺度的重力场变化对于深入认识潜在地震危险性趋势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96.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震后,浙江省地震局利用大数据采集了1031.99万条手机位置记录和4.46万个空间格网位置。本文结合24hr连续定位的手机数据,使用手机位置数据分别对九寨沟灾区人口从时间和地理维度上进行了量化分析,估计了多维人口分布的偏差,同时,探讨了剔除微观误差数据用户来估算灾区通讯基站退服分布的方法。该项工作为震后快速获取灾区人口实时动态分布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地震灾害评估提供了较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297.
The social impac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is one of the hotspots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from climate change, it could be learned from the adapting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history.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cognition on the historical impacts of climatic change in China and on coping with the climate changes in the future based the published papers in recent years is summarized. The followings are the main conclusions. ①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pacts of climatic change in the history was negative in the cold periods and positive in the warm periods, but there wer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 and responses. ②The cooling trend on centurial scale and the social economic decline run concurrent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supported by bet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warm period could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the social vulnerability when the climate turned to the cold period. ③Strategies and policies to cope with the climate change in the history were adopted according to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ircumstances and the subjects. Initiative adaptation promoted by governments was an effective way.  相似文献   
298.
海水中主要含硫化合物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降解可产生丙烯酸(AA)和活性气体二甲基硫(DMS)。2011年8月对黄海冷水团海域的AA及相关参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海水中AA的浓度为0~0.208μmol/L,平均值为(0.081±0.075)μmol/L。AA的高值区出现在海域的东南部,可能是受到长江冲淡水的影响。AA的浓度总体上呈现出由南到北递增的趋势,与Chl-a较为一致,表明该海域的AA主要是由DMSP裂解产生的。表层海水中AA与温度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AA的垂直分布表现为:中层底层表层,这可能是产生AA的浮游植物与消耗AA的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海域中AA浓度与DMSP或DMS无明显的相关性。AA浓度远高于DMS,AA/DMS平均为106∶1,初步估算出DMSP降解产生的AA约为66.5%。AA/Chl-a平均为126.6 mmol/g,比DMSP/Chl-a高1个数量级,比DMS/Chl-a高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99.
长江流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中下游地区更是我国最具实力的经济带。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实现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离不开水利的支撑和保障。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水利发展现状,分析水利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思考水利促进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00.
本文提出了磁尾宽频带静电噪声强谱段的一种新的激发机制。在等离子体片边界层中存在着瞬时的局域性的晨昏电场。电子和离子对该电场的响应不同:在电场存在的区域内,电子作回旋漂移运动,而离子轨道在的时间尺度内可视为直线。由于等离子体片边界层中等离子体是非均匀的,这就导致了电荷分离的产生,从而可激发静电不稳定性。本文通过求解含电场的Vlasov方程,计算了由此产生的不稳定波的频率和增长率,考察了波矢方向。上述计算结果均与强谱段静电噪声的观测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