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6篇
  免费   1587篇
  国内免费   4561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564篇
地质学   10822篇
海洋学   635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40篇
自然地理   375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374篇
  2022年   460篇
  2021年   453篇
  2020年   395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349篇
  2016年   374篇
  2015年   416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416篇
  2012年   497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427篇
  2005年   394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352篇
  2001年   442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287篇
  1997年   357篇
  1996年   306篇
  1995年   289篇
  1994年   272篇
  1993年   230篇
  1992年   237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66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7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碳酸岩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酸岩是出露相对较少的幔源岩石,其中Sr与Nd是研究地幔物质组成的主要对象之一。本文统计了世界上主要碳酸岩的锶、钕、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显示,碳酸岩源区主要是洋岛玄武岩高U/Pb的HIMU端员和富集端员(EM1或EM2)的混合作用;此外大部分碳酸岩的锶、钕同位素落在大洋玄武岩范围内;这些均表明其成因与地慢柱有密切联系。碳酸岩及与之共生的硅酸岩的同源或独立源区模式部很难充分解释两者同位素组成特征,逭反映碳酸岩的演化模式涉及更复杂的过程。可能是俯冲作用使碳酸岩源区经历不同时间和程度的富集、亏损过程导致地幔源区成分不均一。  相似文献   
152.
The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CWT) analysis reveals the instantaneous variability of the foraminiferal δ18O and δ13C of Site 1143 for the past 5 Ma at the eccentricity, obliquity and precession bands. The cross CWT analysis further demonstrates nonstationary phases of the benthic -δ18O relative to ETP at the three primary Milankovitch bands in the last 5 Ma. The instantaneous phases between benthic -δ18O and δ13C at the precession band display a prominent 128 ka period, probably the cyclicity of the nonstationary climate close to the eccentricity. To explain these nonstationary phases, it is desirable to introduce a nonlinear response model to the global climate system, in which the output has a prominent cycle around 100 ka to match the 128 ka cycle of the instantaneous phase of the δ13C and -δ18O on the precession band.  相似文献   
153.
指出了《冀北兰城子-蔡家营子-带红旗营子群的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有违地质学原理和同位素测年方法及解释方面的不当之处。在列举变质作用中流体导致岩石同位素体系再次均一化实例;讨论测年数据的地质意义与地质关系的相互检验和不同测年方法的合理使用问题;深入分析研究红旗营子群内Sm-Nd测年样品的特征之后,认为宜将红旗红旗营子群的生成年代定为新太古代。  相似文献   
154.
田伟  魏春景 《中国科学D辑》2005,35(3):215-224
北秦岭存在一套低Al的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闪长岩系列岩石, 其形成时代在430~399 Ma之间, 并具有正εNd(t)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模拟计算表明, 它们由二郎坪群中的变拉斑玄武质岩石重熔而来, 不同残留相和熔融程度形成了不同岩石类型. 重熔过程残留相的热力学分析显示, 该岩石系列代表温度升高、压力降低的过程, 表明存在加厚地壳的拉张减薄作用.  相似文献   
155.
合肥盆地钻井地层的同位素测年与地层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肥盆地内部中、新界地层大面积被第四系覆盖,其地层的时代与划分主要依赖已有的6口深井地层资料。由于缺乏可靠的化石记录,这6口深井地层时代与划分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制约了对该盆地的油气勘探与远景评价。本文利用这6口深井泥岩类岩屑中自生伊利石,在其结晶度分析基础上,进行了K-Ar同位素测年,成功地获得了不同深度上的地层形成时代。据此地层年龄,文中对这6口深井所钻遇的地层进行了重新的划分。  相似文献   
156.
碲在地球上是一种稀有分散元素,碲在地壳中的丰度很低,仅为1.0ng/g;但碲在富钴结壳、海底多金属结核、深海沉积物和陨石中的丰度异常高。为了查明深海沉积物中碲异常的原因,我们对比分析了深海沉积物中磁性部分与全岩的碲含量和氦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磁性部分的He含量和3He/4He比值及Te含量较全岩的值明显偏高;3He含量与Te含量同步变化;在3He-Te关系图上,二者具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首次提出深海沉积物中的碲异常与氦同位素异常一样可能是由宇宙尘注入引起的;海底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中的碲异常可能也与宇宙尘有关。深海沉积物中的碲异…  相似文献   
157.
Sedimentation rates in the Wanggang salt marshes, Jiangsu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Land-ocean interaction in coastalzone is one of the key m att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G eosphereand Biosphere Program (IG BP). The key problem s of the second phase in the next decadeinclude the m aterial cycle, the system evolution process …  相似文献   
158.
对黄沙坪矿床硫化物期矿物进行矿物包裹体温度和成分测定,并进行热力学计算,获得毒砂-闪锌矿阶段成矿温度为300°,logfCO2为0.4~1.4;logfCH4为-2.05~2.07logfH2O为1.67~1.93;logfO2为-32.87~-38.39。对矽卡岩期和硫化物期硫化物进行硫同位素测定,获得矽卡岩期黄铁矿的δ34S为4.1‰~4.6‰; 硫化物期硫化物的δ34S为6.2‰~17.5‰,并具有δ34SSp大于δ34SGn和两组δ34SΣs值。对长石、方铅矿和闪锌矿进行了铅同位素测定,获得长石的206Pb/204Pb比值为18.429~19.305,207Pb/204Pb比值为15.598~15.905;208Pb/204Pb比值为38.647~39.235。方铅矿和闪锌矿的206Pb/204Pb比值为18.00~18.772,207Pb/204Pb比值为15.580~16.045,208Pb/204Pb比值为38.490~41.560,并呈线性排列,显示矿床硫铅是两种以上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59.
青藏高原腹地植物碳同位素组成对环境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植物碳同位素组成是特定环境影响的结果,通过对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可以揭示植物生长期环境信息。针对青藏高原腹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过渡区植被碳同位素组成进行研究;该区高山嵩草样δ13C值在-25.63‰~-27.95‰间,平均值-26.63‰;高寒草原区混合样δ13C值于-26.29‰~-27.73‰间,平均值-27.04‰。高山嵩草样δ13C值总体呈现由南东往北西方向正偏趋势,研究区北部高寒草原区混合植物样也呈现出由南向北富重碳同位素趋势。这些变化规律被认为是主要受降水环境影响的结果,而区域内降水条件的展布规律则是受高原夏季风运移方式的控制。对植物δ13C值与地理位置的回归分析表明,该区植被碳同位素组成与地理位置相关,高山嵩草样(r=0.44603,n=29,p<0.05)和混合样(r=0.8112,n=5,p<0.1)均表现出对区域降水环境条件的良好响应。据此,以该区植物δ13C值为背景,进行合理推算,拟定了研究区内干旱区和湿润区界限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