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1篇
  免费   996篇
  国内免费   1119篇
测绘学   360篇
大气科学   1261篇
地球物理   1903篇
地质学   1901篇
海洋学   509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382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黑龙江省延迟型低温冷害气候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延迟型低温冷害,探讨前人提出的东北地区低温冷害气候指标在黑龙江省的适用性,借鉴前人经验,考虑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北扩等因素,确定黑龙江省延迟型性低温冷害气候指标的技术路线、判识临界值和计算方案。利用1961-2012年黑龙江省27个气象台站5-9月平均气温,以热量指数距平冷害判识指标为参照,考虑低温冷害指标与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的密切关系,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黑龙江省延迟型低温冷害气候指标;经过验证,表明该指标判识的低温冷害年与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实际和发生规律相符,可作为监测指标;该指标所需数据量小,计算简便,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可采用该指标对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历史发生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62.
研究2013年1月29日哈萨克斯坦6.1级地震前新疆境内形变资料异常。结果表明:震前乌什水管仪两分量、伸缩仪北南分量、体应变和克孜尔水准、基线存在趋势性转折异常;乌什水管倾斜仪北南分量、体应变、分量式应变与柯坪垂直摆倾斜仪北南分量、拜城地倾斜两分量和库车东风煤矿地倾斜北南分量存在不同程度的中短期异常,趋势异常和中短期异常显著。  相似文献   
963.
应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E红外遥感资料对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的热红外异常信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地震黑体辐射热异常时空演化图分析知,中强地震前,往往会有较大范围的热异常演变,热异常大面积沿断层分布,震中位置往往位于边界或热异常变化最大处.对比实时的长波辐射涡度场变化,能更好的对应未来地震的发震区域,涡度异常经常分布在震中边界.  相似文献   
964.
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的遥感探测方法,即:首先选择适当的ETM+、ASTER以及Quickbird等遥感图像,分析可见光、短波红外、热红外波段的影像特征,反演地表温度;然后结合野外调查和前人资料,寻找天然气水合物的直接和间接遥感解译标志,进行遥感解译。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天然气远景区出现的几种遥感解译标志包括:地表上空高温异常(尤其是水体上空)、泥火山、沼泽地水体中大量气泡和棕黄色沉淀物,以及碳酸盐化、粘土化等指示信息。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大规模天然气水合物遥感调查和圈定靶区提供了基础方法。   相似文献   
965.
中国西北地区旱涝年南亚高压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  李耀辉  王式功  刘抗 《中国沙漠》2014,34(2):535-541
利用196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NCEP/NCAR再分析数据和站点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表明:中国西北区域重旱年典型特征为3、4月南亚高压中心均出现偏西约40°;偏旱年典型特征为3月至4月出现中心位置西移之后东撤,4月至5月出现西移,或4月偏东40°;偏涝年典型特征为7月至8月东西振荡幅度大;西北区域多雨年典型特征为5月中心位置位于孟加拉湾海域,9月明显出现南亚高压东部型,12月位置偏西40°。面积距平最明显的特征是重旱年、偏旱年南亚高压面积偏小,偏涝年、多雨年南亚高压面积偏大,同样也可以看到重旱年4月南亚高亚异常特征十分明显。强度和面积与西北区域降水很好的相关性主要存在于2—4月。  相似文献   
966.
从深部矿地球化学勘查实际需求出发,根据近年来20余个矿床研究结果,总结提出了热液成因有色金属矿床矿致异常规律--多维异常体系。多维异常体系是指产出在特定成矿地质时期地质体中,空间有序共存、形成机理各异、成矿指向递进的多属性地球化学异常体系,将在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以及沉积改造型等与热液作用有关的有色金属矿产深部矿预测和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安徽马头斑岩型钼铜矿为例,对该矿床多维异常体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该矿床中,存在着以Na2O为代表的负异常体系、以S为代表的矿化剂元素异常体系、矿化剂元素S与Fe和成矿元素间协同平衡体系、成矿及其伴生元素异常体系等,这些异常体系对成矿的指示作用是递进的,从而证实了多维异常体系的存在。对应用多维异常体系思路预测和评价深部矿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67.
长江流域沿江镉异常示踪与追源的战略与战术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在进行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显示,长江流域存在全流域的Cd异常。长江流域Cd异常示踪与追源研究的长期目标是查明长江流域沿江各主要支流(汇水面积大于5000km2)Cd等重金属元素的物质来源、迁移形式和输入/输出通量、分辨自然源与人为源各自所占份额,建立沿江各支流Cd时空演化模型,监测它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潜在生态效应进行预警预测;短期目标是针对Cd异常的重点地区,如长江源头、三峡库区、湘江流域、江淮流域、长江三角洲及流域内的4大淡水湖泊,查明Cd异常的来源,重建Cd异常形成的地球化学记录,评估可预见的将来(如10~50年)Cd异常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968.
武炳义 《大气科学》2005,29(5):747-760
利用国际北极浮冰运动观测资料(IABP)(1979-1998)以及NCEP/NCAR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再分析资料(1960-2002),通过求解海冰运动异常的复斜方差矩阵,研究了冬季北极海冰运动主模态构成及其与海平面气压变化的关系。冬季海冰运动主模态是由两个海冰运动优势模态的一个线性组合构成,与这两个运动优势模态有直接关系的海平面气压变化主要发生在北极海盆及其边缘海区。尽管北极涛动(北大西洋涛动)通过影响海平面气压进而影响北极海冰运动,但是,北极涛动(北大西洋涛动)并不是决定海冰运动主模态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969.
李宇彤  焦明若  李芳 《地震研究》2005,28(3):231-235
1999年海城-岫岩交界地区的Ms5.4地震和1975年海城Ms7.3地震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具有大量的前震和前兆异常。但由于两者震级不同,所以前兆异常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通过对这两次地震前地震活动特点及前兆异常的对比分析,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两次地震共性和个性可能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70.
川滇强震震前短期阶段地震活动空间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73年以来川滇地区21次6级以上强震的震前地震活动进行了全时空扫描,发现大多数强震在孕育中期至短期阶段,震源附近会出现两条或两条以上3级或4级中小地震条带。与强震孕育中期阶段相比,在强震孕育的短期阶段中小地震条带方向出现明显偏转,偏转角度为15°~150°。中小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的这种动态异常,可作为强震孕育、发展至短期阶段的一项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