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1篇
  免费   996篇
  国内免费   1122篇
测绘学   360篇
大气科学   1262篇
地球物理   1903篇
地质学   1901篇
海洋学   511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382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用能谱方法分析了黄海的海表面水温(SST)场的准周期变化。由分析结果清楚地看出,SST具有高频准周期变化:黄海北部以2.6—3.2,1.4—1.7,3.6—3.8和6.7个月的准周期为主;3.3—3.6,5,1.3—2.3及6.7个月在黄海南部占优势。同时,两个海域都有6.7和3.3年的明显的准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2.
南海海温异常与ENSO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使用1958-1987COADS资料,应用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分析方法,分析南海海表面温度场(SST)和风场(u及v)。结果发现,南海海温异常基本独立于西太平洋,同时存在类似于ENSO事件的年际变化,ENSO发生前冬季南海有异常降温过程,之后有增暖事件发生。分析还表明,南海SST异常主要取决于经向风场的异常强迫。南海SST与ENSO事件的相关性实质上反映了季风异常对ENSO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由磁异常Z_α和重力异常g,利用样条函数的微、积分性质,从泊松方程出发,直接解得磁性体的磁化方向。该方法适用于任意形状磁性体的磁异常。  相似文献   
14.
资料显示,在整个台湾以东海区内磁异常几乎全为负磁异常,磁异常分块现象明显。通过对本海区的磁力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表明本海区的地磁异常表现为明显的条带状异常特征。由于受板块差异性运动的影响,以加瓜海脊为界,东西两侧具有不同的磁条带方向,在加瓜海脊以东,磁条带为NW-SE向(120°),而在加瓜海脊以西则为近东西向(80°)。加瓜脊以西地区的扩张时间为45~38Ma,相当于19~16号磁条带;而加瓜脊以东地区的扩张时间为40~35Ma,相当于17~13号磁条带。加瓜脊以西的磁条带相对于以东的磁条带要老,由此推断出加瓜脊以西相对于东侧发生了北向位移。  相似文献   
15.
Temperature data at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past 45 years were studied and we found adiploe mode in the thermocline layer (DMT): anomalously cold sea temperature off the coast of Sumatra and warm sea temperature in the western Indian Ocean. First, we analyzed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temperature anomaly (TA) along the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in different layers. This shows that stronger cold and warm TA signals appeared at subsurface than at the surface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This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may be a strong dipole mode pattern in the subsurface tropical Indian Ocean. Secondly we us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 (EOF) to analyze the TA at thermocline layer. The first EOF pattern was a dipole mode pattern. Finally we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DMT and surface tropical dipole mode (SDM), DMT and Nino 3 SSTA, etc. and these correlations are strong.  相似文献   
16.
东亚冬夏季风对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异常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年的Reynolds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热带印度洋秋季海表温度距平(SSTA)与后期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主要模态是全区一致(USB)型和偶极子(IOD)型,USB型模态主要代表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长期变化趋势,而IOD型模态主要反映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年际变化。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气候变率中既存在着明显的ENSO信号,也有独立于ENSO的变率特征,独立于ENSO的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变化的主要模态仍是USB型和IOD型。前期秋季USB模态与东亚冬季风及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之间为负相关关系;与前期正(负)IOD模态相对应,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弱(强),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偏强(弱)。USB型和IOD型模态对后期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影响是独立于ENSO的,但ENSO起到了调节二者相关显著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发生和演变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第三代海洋模式(L30T63 OGCM)进行了改进。分析了该模式1959年1月—1998年12月的40a积分结果,以此研究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发生、发展和消亡的物理机制。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表面异常东风引起的异常环流结构是偶极子发生、发展的主要动力学原因,其表面异常东风转换为异常西风所引起的异常环流结构调整是偶极子消亡的主要动力学原因;海气界面热通量异常的交换对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偶极子模态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垂直输送作用是热带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偶极子模态发生和演变的主要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述功  高仰 《海洋科学》1989,13(2):24-27
根据我们实测的水深、重力连续剖面资料,计算了自东海至北斐济盆地的地壳厚度。本文旨在对冲绳海槽至马里亚纳海沟的重力异常和地壳结构进行初步的研究。该地段位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以西,构造活动十分复杂、剧烈,并含有多种类型的地壳结构。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7年(1993~1999)月平均的SST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域海洋表层温度锋在一年中的逐月变化特征,表明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存在明显的季节内变化。结合风场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东北季风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表明东北季风风速的增加有利于温度锋强度的增强。通过对黑潮南海流套入侵较强的1999年2月与流套入侵较弱的1998年2月的SST卫星遥感资料的对比分析,考察了黑潮南海流套的入侵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潮流套的较强入侵能够增加陆架温度锋的强度,对温度锋的走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黑潮延伸区的海平面异常和中尺度涡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3~2004年卫星高度计TP/Jason-1和 ERS/ENVISAT提供的海平面异常(SLA)融合数据,分析了黑潮延伸区12年来的平均海平面异常的变化特征及中尺度涡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黑潮延伸区海平面异常(SLA)呈递增趋势,年平均上升率为8.89mm/a,显著性周期是1年、0.5年和6年;黑潮延伸区的海平面异常和海表面温度异常的低频分量与Nino3指数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这说明,黑潮延伸区的海平面变化和海表面温度与厄尔尼诺事件密切相关,都受到黑潮变化的密切影响.在日本东部的黑潮延伸区,中尺度涡自东向西移动,寿命约为1年,移动速度大约是10经度/年.气旋涡和反气旋涡的面积呈现几乎同步增减的规律,均呈年周期变化,上半年少,下半年多.在1997~1998年,黑潮延伸区内中尺度涡的面积显著减小,并且正好对应于Nino3指数极大值出现的年份.因此,黑潮延伸区内中尺度涡的数量和强度也与厄尔尼诺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