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7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389篇
测绘学   170篇
大气科学   224篇
地球物理   510篇
地质学   990篇
海洋学   273篇
天文学   2781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63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314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采用等效线性动粘弹性模型描述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基于一维等效线性波传法,对泉州盆地地震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修正Martin-Seed-Davidenkov动粘弹塑性模型描述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对泉州盆地非线性地震效应进行了大尺度二维精细化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地形地貌和土层横向不均匀性对地震效应的影响。将两种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随着基岩输入地震动强度增大,地表峰值加速度PGA放大效应总体呈现减小趋势,中震与小震、大震与小震的地表PGA放大系数之比依次为0.83~0.99、0.72~0.97;②该盆地Ⅲ类场地处,基岩、地表起伏不大,且土层横向分布较均匀,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地震效应特征类似;基岩或地表起伏剧烈、土层横向分布明显不均匀的Ⅱ类场地上,二维非线性分析给出的地表PGA放大系数明显大于一维等效线性结果,两种方法得到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及PGA随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二维非线性分析给出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大多呈现双峰甚至多峰现象,且PGA在土层特定深度处存在聚集效应,使PGA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呈现非单调性。  相似文献   
872.
粤闽赣交界区波速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台和达法,利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数字地震观测记录对粤闽赣交界区及邻区波速比特征进行研究,获取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结果:粤闽赣交界地区沿海一侧明显比内陆地区波速比要高;约在北纬24°,东经114°处,处走向北东方向上是波速变化比较明显的分界线,该分界线可能是由于地下两侧的岩石岩性不同造成的,或与该地区介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存在变异关有,也可能与此地区地震应力场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73.
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修正单纯的权重叠加法,采用潜力-限制性分析法分析了兰州新区建设用地的生态潜力和生态阻力,对其生态适宜性做出科学评价,得到兰州新区可用作建设用地的理想区域。结果表明:(1)兰州新区建设用地开发的生态潜力总体以一级为主,二级次之,三级和四级区所占比重较小;(2)一级生态阻力主要分布在新区南部山地,主要表现为地形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差、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等;(3)兰州新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达一级的面积所占比重最大,为39 425.91 hm2,占新区总面积的48.91%。三级适宜区面积最小,仅为6 513.2 hm2,占新区总面积的8.08%。对应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兰州新区土地应用可划分为集中建设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其中,集中建设区和重点建设区应为兰州新区建设用地开发的理想区域。  相似文献   
874.
广州市跨国制造企业研发模式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丽丽  林子棋 《热带地理》2014,34(2):191-198
跨国资本对发展中地区创新过程的影响已获得学术界高度关注,但对跨国资本在发展中地区研发模式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然有限。通过半结构式问卷调研与深入访谈,对广州市跨国制造企业研发模式演变及引致其模式变迁的本土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制造企业研发模式的演变主要表现为本地研发人员比例逐步提高,开始构建包含本地创新主体在内的多渠道技术获取网络;调整新产品发布策略,加大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增加对研发资源的投入,“独立”和“辅助”母公司技术研发的职能显化,开始将本土企业纳入创新链条等。市场规模扩张、本土企业技术能力增加导致的市场推力和珠三角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规制是引发跨国资本研发模式演变的主体因素。  相似文献   
875.
孙俊  潘玉君  汤茂林  杜莹 《地理研究》2014,33(8):1557-1568
基于编史学视角对国外地理学史著作的中国部分以及中国地理学史著作的考察,重点论述了实证主义和思想史两类编史方法论特征。考察表明:国外实证主义地理学史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核心,是一种普遍主义和进步主义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里并不存在实质性的中国古代地理学,而中国近代地理学则是欧美地理学的移植。在后历史的立场上,对地理学应作宽泛的理解,实证主义地理学史是建构的历史,中国学者遵循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建构了中国地理学理性的一面。中国地理学史人文的方面是通过思想史方法论建构起来的,这种方法通过中国古代原有文化体系、观念、概念、材料来认识地理学的发展史,首要的意义是与实证主义建构相反的还原。基于思想史方法论的中国近代地理学史研究表明,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形成首要的并不是西方地理学的移植,而是自主地基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学术重构,反映的是中西学术的双向互动,并不是西方地理学的单向传播。  相似文献   
876.
闪电定位仪在人影作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闪电定位仪系统所提供的多站综合定位资料和单站定位实况资料,结合9210系统所提供的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以及T 213和日本的数值预报等资料,在做出24h降水预报的基础上,用闪电数据、云图等资料可制作未来3h降水预报。根据3h预报对作业点的作业条件进行指示,从而可为人影作业服务。经过试用验证表明,研究结果对人影作业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77.
李功保 《安徽地质》2005,15(3):225-226
近年来,随着现浇结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建设物现浇板板角出现裂缝的现象越来越多,笔者就板角裂缝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78.
SCI-E干旱区研究重要期刊与投稿指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爱军  徐曼 《干旱区地理》2005,28(6):879-883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在对1997--2005年SCI-E收录的世界干旱区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期刊发义量指标(V1)、论文被引次数指标(V2)和期刊影响因子(V3)三项指标的加权综合评判分析,评选出世界范围内干旱区研究领域的28种重要期刊。介绍了世界干旱区研究重要期刊的相关投稿信息。  相似文献   
879.
Geophysics has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identifying areas contaminated by waste disposal, contributing to the greater efficiency of soundings programs and the installation of monitoring wells. In the study area, four trenches were constructed with a total volume of about 25,000 m3. They were almost totally filled with re-refined lubricating oil waste for approximately 25 years. No protection liners were used in the bottoms and laterals of the disposal trenches.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the resistivity and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 methods in characterizing the contamination of this lubricant oil waste disposal area in Ribeirão Preto, SP, situated on the geological domain of the basalt spills of the Serra Geral Formation and the sandstones of the Botucatu Formation. Geophysical results were shown in 2D profiles. The geophysical methods used enabl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geophysical anomalies, which characterized the contamination produced by the trenches filled with lubricant oil waste. Conductive anomalies (smaller than 185 Ωm) immediately below the trenches suggest the action of bacteria in the hydrocarbons, as has been observed in several sites contaminated by hydrocarbons in previously reported cases in the literature. It was also possible to define the geometry of the trenches, as evidenced by the GPR method. Direct sampling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soil and the water in the monitoring well) confirmed the contamination. In the soil analysis, low concentrations of several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were found, mainly naphthalene and phenanthrene. In the water samples, an analysis verified contamination of the groundwater by lead (Pb). The geophysical methods used in the investigation provided an excellent tool for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zation in this study of a lubricant oil waste disposal area, and could be applied in the study of similar areas.  相似文献   
880.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地质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孙贺  肖益林 《地球科学进展》2009,24(10):1105-1121
在多数地质作用过程中,流体都担任着元素迁移的载体、化学反应的活化荆的角色.大量研究表明,岩石、矿物以及元素在有无流体的情况下会表现出迥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所以对于认识某一地质过程而言,流体方面的研究往往能够提供极其重要的信息.流体包裹体则以其直接反映古流体的成分,在各种矿物中的普遍存在性,以及对各种后期改造有一定的抵抗力等特点而成为研究古地质流体的最佳样本,并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到各种地质过程的研究中.从基本概念出发,讨论了流体包裹体的种类和原生、次生流体包裹体的区分,对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要点以及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了简要的综述,着重介绍了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及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并举例说明了流体包裹体在矿床学、石油地质学中的应用,以及近期的一些关于流体包裹体中保存生物标志和生物遗迹化石的研究,最后对未来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