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302篇
海洋学   6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4 毫秒
231.
本文利用减压微色谱柱,研究了CL-7402树脂分离富集钯的性能。  相似文献   
232.
谭龙华  潘建华 《矿物岩石》1996,16(4):122-125
本文研究了PTFE-TBP色谱柱的制作及用于萃取层析铬的条件。  相似文献   
233.
234.
李武帅  彭春霖 《岩矿测试》1997,16(3):196-200
研究了2_乙基己基膦酸单2_乙基己酯萃取色谱分离_原子发射光谱测定超高纯Tb4O7和Dy2O3中痕量稀土杂质,方法可用于纯度(质量分数w)为999999%~9999999%Tb4O7和Dy2O3的分析。在铽和镝的样品中其它稀土杂质的回收率分别为73%~133%和95%~120%,6次测定平均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8%~22%和79%~20%,分离周期为9h和12h。  相似文献   
235.
萃取—原子吸收法测定高纯氧化钐中的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广进  王嘉 《岩矿测试》1997,16(4):316-318
在pH3的弱酸性介质中,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_甲基异丁基酮萃取分离氧化钐以消除基体干扰,用4mol/LHNO3溶液反萃取后火焰原子吸收测定被富集的杂质镍。萃取时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为5∶1,反萃时体积比为1∶1,萃取时间5min,测定高纯氧化钐中杂质镍的回收率达98%。分离后的共存非稀土元素对测定镍无干扰。方法检出限为40μg/LNi,对w(Ni)=03×10-6的氧化钐测定6次,RSD=71%,试样加标回收率在93%~104%。  相似文献   
236.
研究了吗啉荒酸吗啉与Ni(Ⅱ)显色反应的条件,确定了当pH=9.0左右时形成黄色配合物。可见光区最大吸收波长λ  相似文献   
237.
水样硝酸盐氮同位素分析预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肖化云  刘丛强 《岩矿测试》2002,21(2):105-108
采用离子交换色层法和扩散法进行水样硝酸盐δ^15N分析预处理。所用的Dowex^R 1-X8树脂(>5mL)对50mL浓度为500、1000、2000mg/L的硝酸盐溶液的吸附率均>99.9%,30mL 2mol/L KCl溶液对树脂柱长5cm的色层柱洗脱率>95%。该方法适用于在野外及时对样品进行初步处理,并可在树脂柱内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影响分析结果。水样洗脱液用扩散法进一步处理,50℃时,对硝酸盐扩散10d,回收率>95%,且不会引起氮同位素分馏。  相似文献   
238.
本文试验研究了以硅烷化多孔微球硅胶为担体,P507为固定相,盐酸和硫酸作流动相,在小色层柱上分离稀土和钍的最佳条件。并进一步对偶氮胂Ⅲ与稀土和钍在水-乙醇体系当中的显色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将该法应用于岩石中稀土总量和钍的连续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239.
龚正初  邓德贤 《矿物岩石》1991,11(3):99-102
本文研究了二甲庚基硫醚-磺化煤油萃取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的条件。在0.1mol/L的盐酸介质中,以20%的二甲庚基硫醚-磺化煤油萃取富集,有机相直接喷雾测定金。用于合成试样中金的测定,回收率为100—101%,标准偏差为2.38×10~2μg/ml,变动系数为6.5%。测定25ml水相中15μg金时,200mg Fe,36mg Cu,25mg Ni,50mg Mg,2.5mg Pt,150μgPd不干扰。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适用于阳极泥或稀溶液中微量金的测定。  相似文献   
240.
超高温变质作用对认识大地构造- 热演化以及地壳成分分异等具有重要意义。南极大陆发育典型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分布于不同的构造域。主要的超高温地质单元包括内皮尔杂岩、茹尔(赖于尔)群岛、拉斯曼丘陵、吕措- 霍尔姆杂岩以及席尔马赫丘陵等。不同地质单元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分布规模不同,恩德比地内皮尔杂岩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分布广泛(~15000 km2),而席尔马赫丘陵等地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分布有限,超高温变质作用规模与出露特征的不同可能暗示了不同的成因机制与热源。各超高温地质单元中发育丰富多样的超高温矿物组合,如假蓝宝石+石英组合、斜方辉石+矽线石组合、尖晶石+石英组合以及含大隅石、刚玉、三元长石或富Al斜方辉石的矿物组合,在变质基性岩中还发育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高钛角闪石等矿物组合。丰富多样的矿物组合为研究超高温变质作用矿物反应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不同超高温地质单元,乃至同一超高温地质单元内不同区域的P- T- t轨迹类型不同,如有些超高温变质作用具有显著的近等温减压轨迹,而有些超高温变质作用主要记录近等压降温轨迹,反映了不同的演化历史或构造背景。南极大陆超高温变质作用可分5个期次,包括中太古代晚期(2850 Ma),新太古代末期—古元古代早期(2585~2450 Ma),新元古代早期(格林维尔期,约1000~900 Ma?),新元古代晚期(泛非期早期,650~605 Ma)和新元古代末期—早古生代(泛非期晚期,570~500 Ma),与超大陆(或超级克拉通)演化存在密切联系。不同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可能与板块构造演化的不同阶段有关,如弧后盆地或造山带垮塌阶段等;但超高温变质作用并不局限于现今板块构造体制。南极大陆多数超高温地质单元的研究程度还相对较低,对其矿物反应机制、变质演化轨迹、形成时代及持续时间、熔融反应及熔体成分演化等还缺乏深入认识,制约了对这些超高温变质作用的热源、动力学机制和构造背景等的准确解释,将来需要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