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7篇
  免费   967篇
  国内免费   1976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719篇
地质学   5040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16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51.
载金石英的阳离子效应及其对含矿性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文  傅平秋 《矿产与地质》1993,7(4):273-277
石英的阳离子效应指石英结构中Al~(3+)与Si~(4+)的置换作用.在分析海南戈枕断裂金成矿带石英中普遍存在的这一作用,以及由此造成的石英粉末红外谱(IR)、顺磁共振谱(EPR)及热释光曲线(TL)特征,进而讨论了这些特征与金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2.
根据地质、地球化学和资源总量预测等方法的综合研究表明,在阿尔泰高山区红山咀断裂以北宽20~30km,东西长约150km地带为一重要金成矿带。金矿赋存于晚古生代陆相酸—中酸性火山岩地层中,空间上受冰长石-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带严格控制,是以毒砂、辉锑矿等金属硫化物为主要载体的层控浅成低温热液溶滤型金矿,也是一种新的重要的金矿工业类型。  相似文献   
353.
短路线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在地质找矿工作中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方法之一,应用范围广,对解决某些地质问题能发挥较好的作用。此方法在构造地球化学与地质找矿中被实际应用,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等特点。  相似文献   
354.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拼贴带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孟习  孙炜 《吉林地质》1999,18(4):8-18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吉林省境内)地质构造的研究历来为学者所关注,研究成果颇多。笔者通过最新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带重磁场的总体特征,即近乐西向展布的地球物理场态,被北东向或与之相联系的其它方向的重磁场带或梯度带分隔、切割、和改造;区域构造框架--古东西构造,为中生代北东向等构造改造、包容及其它各复合关系,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通过对该带的5个构造重磁场区段之一的富尔河区段的剖析,确证生  相似文献   
355.
地震统计区的划分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构造地质背景的分析,依据地球物理特征和强震活动特点,讨论和划分该区地震活动统计区,探讨研究区地震活动的复发特点、地震构造特征、潜在地震危险性及强度,分析研究区未来强震发生的强度和可能地点,结果表明,目前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处于第8个活跃期,仍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且未来数年存在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应密切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和祁连山中西段地区。  相似文献   
356.
用分段线性速率整体动态平差法处理了兰天武地区20多年来的多期水准资料,分析了该区现今大地垂直形变场演化与地壳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垂直形变七十年代曾表现出山间盆地大幅度上升的强烈逆继承性运动;八十年代华家岭等两北部山地上升、东南部盆地下沉的继承性运动增强;而目前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继承性运动状态。进一步分析认为:强烈逆继承性运动和继承性运动增强是区域应力场趋于强化的标志;正常继承性运动的恢复可能是应力场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57.
A dating of two biotite samples taken from the meso- and low-temperature mylonites within the Shangyi-Chicheng fault belt on the north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yields 40Ar/39Ar isotopic ages of (399 ± 1) Ma and (263 ± 2) Ma, respectively. These data reflect an Early Devonian deformation and a Late Carboniferous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event along the fault, suggesting that the tectonic activities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Paleozoic should be reconsidered.  相似文献   
358.
大别山地震波速度剖面的重力拟合及花岗岩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对穿越大别山造山带的六安—大冶宽角反射地震剖面进行了重力拟合。拟合结果表明严格按宽角反射地震速度换算成的密度剖面所产生的是一个重力高,它反映出大别山是一个穹隆,与实测大别山重力低大相径庭。只有将位于大别山山根上,南北大别之间设置一个从地表直达莫霍界面的巨大低密度体,重力曲线才能得到很好的拟合。这个低密度体应为近北西走向的花岗岩带。它与反射地震剖面上石镇透明反射地震带位置吻合,但宽度远较反射地震透明带为大。重力曲线的拟合进一步说明,在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碰撞后的白垩纪时,大别山出现一个伸展期,在这个时期,大别山穹隆形成,并伴随有大规模花岗岩的侵入,超高压变质岩从地壳中下部折返到地表。研究说明,联合应用反射地震、宽角反射地震和重力,进行综合解释是必要的,可以得到更令人信服的地质结论。  相似文献   
359.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解析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发育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5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的地震剖面构造解析。揭示了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对比分析了龙门山北段与南段构造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差异。提出龙门山北段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晚三叠纪变形强于新生代;龙门山南段则以基底卷入的叠瓦状冲断为特点,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变形尤为突出。与前陆褶皱冲断带相对应的是,川西晚三叠纪时期的周缘前陆盆地主要表现在整个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前渊地区;而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再生前陆盆地却局限在川西盆地的南部,并且印-藏碰撞的持续挤压作用使得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不断向东扩展进入川西盆地南部。  相似文献   
360.
Continuous exposure in the Pindos mountain chain (Greece) and the detailed stratigraphic measurements in the area enable us to construct eight balanced cross sections across the Pindos Fold-and-thrust belt (PFTB) and to approach quantitatively some parameters which controlled foreland evolution. The 160-km-wide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Apulian continent in Greece was progressively shortened from east to west at rates of 6 mm/year between the Early Oligocene and Late Eocene. From the rear to the frontal part of the wedge, fault-bend folds, duplexes and imbricates were formed, while strain was partitioned into faulting (~34%), layer parallel shortening (~23%) and buckling (~9%). Foreland subsidence and internal deformation of the orogenic wedge are strongly affected by two parameters of equal importance: the thrust load of the overthrusted microcontinents and the rigidity of the underthrusted Apulian passive margin. Changes in the thickness of the pre-orogenic sediments and reactivated transform faults induced salients. During the Lower Miocene, the orogenic wedge in the Peloponnese suffered additional uplift and westward gravitational gliding induced by the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of the Palaeozoic rift zone of the Phyllite-Quartzite Series, which was reactivated and returned to the earths surface during the Hellenic orogen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