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60篇 |
免费 | 684篇 |
国内免费 | 4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02篇 |
大气科学 | 200篇 |
地球物理 | 174篇 |
地质学 | 933篇 |
海洋学 | 53篇 |
综合类 | 1024篇 |
自然地理 | 13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119篇 |
2021年 | 139篇 |
2020年 | 135篇 |
2019年 | 129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188篇 |
2016年 | 161篇 |
2015年 | 186篇 |
2014年 | 264篇 |
2013年 | 226篇 |
2012年 | 306篇 |
2011年 | 325篇 |
2010年 | 287篇 |
2009年 | 157篇 |
2008年 | 198篇 |
2007年 | 191篇 |
2006年 | 209篇 |
2005年 | 186篇 |
2004年 | 175篇 |
2003年 | 136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98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与三维数字城市集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M的发展为数字城市三维模型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数据来源,现有研究主要关注BIM空间实体模型向三维表面模型转换,缺少建筑语义信息映射及整体集成方案研究。本文以构成建筑骨架的主要空间构件为研究对象,在参考IFC标准基础上,结合数字城市应用特点设计了具有空间语义一致性的建筑构件信息模型BCM,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筑信息模型和三维数字城市集成方案。首先,基于CAD图纸开展BIM模型交互式构建,然后,通过空间和语义信息映射将其转换为BCM,并基于ArcGIS Geodatabase建立建筑构件信息库,在三维数字城市场景开展建筑构件信息的集成应用。该方案可实现建筑构件信息与三维数字城市的大规模集成,对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进一步开展建筑内外模型集成展示、建筑节能分析、内部设施管理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2.
3维可视化平台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数字马鞍山建设中3维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思路。从2,3维协同服务的角度设计了3维建设技术路线,并对海量数据传输加载及2,3维联动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有益的解决方案。为其他城市建设地理空间框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3.
章冯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189-192
信息孤岛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经过程,信息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国土的建设必然需要对国土资源数据进行整合。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结合增城市国土资源数据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数据仓库的国土资源数据整合方案,并对增城市1∶2 000的空间基础数据进行了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84.
数字化城市管理简称数字城管,就是指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的信息化措施。本文以宁波为例通过研究宁波的数字城管的结构组成、管理模式、工作流程、运行绩效,从中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最后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85.
86.
黄央沟位于“5.12”汶川地震的极重灾区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地震使沟内山体发生大规模的滑坡和崩塌,其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地震后黄央沟泥石流十分活跃,2010年8月13日、8月18日和2013年7月9日均暴发了泥石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对黄央沟泥石流灾害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详细分析了黄央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并对已有防治工程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针对防治工程存在的问题和黄央沟泥石流的特点,建议在沟道下游和堆积区修建排导沟,使泥石流顺畅排入龙溪河;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来稳定沟道内的崩滑堆积体和不稳定斜坡,减少泥石流物源;沟口公路采用高架桥跨越方式通过泥石流堆积扇。该研究结果可为强震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武汉长江底钻孔同位素单井法地下水流速、流向测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论述了在武汉市长江底部第四纪孔隙含水层中用单井稀释法测定地下水流速、流向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在这种试验条件下所得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测试结果表明:武汉长江底部JC II 6号钻孔处地下水流向从上到下都受到地表长江水流的影响。上部受到影响大,而深部较弱,地下水流向从上到下逐渐向东偏转35°左右。上部中细砂层中的地下水流速,大于下部粗中砂层中地下水流速。本次测试由于测定点靠近江心地下水排泄带,其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头差0 5m左右,试验虽然采取了特殊的施工工艺,也还可能受到垂向流的微小影响,使测试结果中的水流速度比实际地下水水流速度可能要稍偏大些。但因本点水文地质条件决定了三段之间或地下水流和江水之间无明显的水头差,所以引起的误差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88.
89.
90.
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在地面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地面沉降这一复杂系统中,既含有已知的又古有未知的或非确定的信息,可以作为一个灰色系统来研究.本文针对地面沉降的下沉曲线非线性特征,提出用一种基于残差灰色预测模型对地面沉降量时间序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后的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得到了提高,在沉降量比较大和水准点比较稀少的地区,利用此模型预测地面沉降可减少地面沉降监测经费,并能实时提供地面沉降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