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4篇
  免费   689篇
  国内免费   700篇
测绘学   1900篇
大气科学   489篇
地球物理   572篇
地质学   1840篇
海洋学   215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972篇
自然地理   355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388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485篇
  2013年   580篇
  2012年   537篇
  2011年   570篇
  2010年   477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427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359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任美锷 《地理学报》1993,48(5):385-393
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由于地面沉降等原因,过去30年的相对海平面上升率远大于全球或全国海平面上升率(约1.5mm/a)。下一世纪,根据IPCC的最佳估计,至203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8cm。我国三大三角洲,根据目前地面沉降情况、发展趋势及政府的控制措施,估计203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量老黄河三角洲(天津地区)为60cm,现代黄河三角洲(山东省东营市地区)为30—35cm,长江三角洲(上海地区)为30—40cm,珠江三角洲20—25cm,以上估计数可供沿海有关决策部门制订今后长远发展规划及拟订政策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372.
南极地区冰雪消失对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修群  谢倩 《地理学报》1993,48(5):394-402
本文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北半球夏季南极地区冰雪覆盖的消失对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候影响的过程。结果表明南极冰雪消失不仅影响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而且通过引起热带环流异常如增强东亚季风环流和减弱Walker环流等引起北半球大气环流和我国夏季气候的异常。南极冰雪覆盖的消失将给全球气候带来严重后果。文中也对南极冰雪气候效应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73.
本文以湖北大别山区为例,提出了自然条件复杂,资料缺乏的山区土地资源第一性生产力的估算方法,并计算了湖北大别山区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即在土地资源带及类型(组合)区划分的基础上,以资源类型(组合)区为基本单元,通过典型地区抽样获取资料,运用多种数学模型测算,并经过综合判定,求得各类型(组合)区,资源带主要作物的第一性生产力。  相似文献   
374.
本试验针对怀化地区山地制度建设问题,通过建立山地档案制度,使山地产权制度、使用权流转制度和山地开发管理制度更趋规范化、科学化,消除由于流转不规范而影响山地开发的隐患,对促进山地的集中,规模开发和利用,提高山地生产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375.
川江流域防护林区森林地面积仅占全区林地面积的44%,而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宜林地等尚需抚育或营造的林地占56%,其中宜林地尚有20%。在分析区内林地利用现状的同时,指出了各类林地的主要土壤类型、主要问题及造林或抚育的难易。着重从森林营造和管理角度,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林地措施。  相似文献   
376.
选择甘肃省民勤县绿洲作为典型荒漠化区域,根据荒漠化土地分类体系确定决策树的结构及各类地物在树形中的位置。基于各类地物的光谱反射特性和图象数据反映的综合特征,采取相应的识别和提取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遥感数据源。对于非荒漠化土地分类,利用土壤调节植被指数、阈值数字信号统计可以分离成一类树枝;而重点讨论的3种荒漠化土地类型的分层分类,则相继采用光谱特征提取、几何特征提取、纹理特征提取、监督分类以及植被指数等复合识别指标进行分枝。结果表明:利用决策树分层提取法可以有效地排除和避免提取地物时所有多余信息的干扰及影响,目标明确。同时,为提高分类的精度,开展野外遥感调查和特征分析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377.
在GPS空间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于山区土地资源动态示范研究背景下,总结山地GPS野外测量方法和经验。山地GPS测量作业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保证测量数据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强度。GPS测量数据已成为国土资源动态监测和管理领域的新型数据源。  相似文献   
378.
The inherent problems of classifying or inventorying potential mineral resources (as opposed to known mineral resources) pose specific challenges.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a conceptual mineral exploration model and GIS to generate mineral potential maps as input to land-use policy decision-making is illustrated. We implement the criteria provided by a conceptual exploration model for nickeliferous-laterites by using a GIS to classify the nickeliferous-laterite potential of an area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Philippines. The spatial data inputs to the GIS are geological map data, topographic map data, and stream sediment point data. Processing of these data yields derivative maps, which are used as indicators of nickeliferous-laterite potential. The indicator maps then are integrated to furnish a nickeliferous-laterite potential map. This map is compared with present land-use classification and policy in the area. The results indicate high potential for nickeliferous-laterite occurrence in the area, but the zones of potential are in places where mine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is prohibited. The prohibition was imposed before the nickeliferous-laterite potential was assessed by this study. Mineral potential classification therefore is a critical input to land-use policy-making so that prospective land is not alienated from future mineral resourc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379.
苏南地区近20年城市用地扩展的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和结构演变是城市化过程在空间地域上所反映的重要特征。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大,城乡用地矛盾也日趋突出,尤其是本来人多地少的苏南地区更是如此。本文试图通过近20年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市用地扩展和结构演变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探讨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宏观调控对策,为城乡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80.
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和Arc/Info软件,研究1995年至2000年兰州至格尔木铁路沿线的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交通干线(公路和铁路)的影响程度与范围。主要结果如下:(1)东线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西线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较大;(2)东线缓冲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没有显著变化,西线缓冲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明显升高。缓冲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交通干线的轴向影响规律;兰州至西宁铁路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显著影响范围是5km,青藏铁路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显著影响范围是7km;(3)9个城市缓冲带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表明:城市扩展主要发生在1km缓冲带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