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江汉叠合盆地地处扬子地区中部,夹持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与江南造山带中段之间,是中生代中期以来在扬子浅海台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典型海陆交互相-陆相叠合盆地,其中充填了厚逾10000m的中三叠世-新近纪陆源碎屑岩系。据印支期以来的造山活动历程与成盆演化特点,将盆山耦合过程划分为造山前期、主造山期、造山后期与非造山期4个阶段,将盆地充填层序划分为陆架边缘、前陆、断陷和坳陷4个(盆地世代)超层序。依据盆内沉积物碎屑组份分析,发现中三叠世江南造山带进入强造山活动期,白垩纪末进入造山带坍塌后的活动平静期;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主造山活动阶段为晚三叠-早侏罗世,古近纪末处于非造山活动相对平静阶段。盆区整体呈现东部造山活动早,山带隆升早,持续时间长,剥露地层较快较早进入变质岩层段;西部造山活动时间晚,隆升时间相对较晚,剥露地层在早侏罗世初期才依次切入变质岩层段;盆地南、北缘山带总体呈现多幕式差异隆升过程。  相似文献   
62.
华南地台盖层褶皱及其形成时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福祥 《地质与勘探》1999,35(4):5-7,11
研究表明:印支运动的褶皱作用非常轻微,认为其导致华南法台盖层全面褶皱的观点是不恰当的。华南地台盖层全面褶皱是由晚三叠世以来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形成的同步一类同步褶皱。主要褶皱时代很晚,在南北太平洋大地构造域是晚侏罗世至中始新世,在特提期大地构造域是中晚始新世之交。  相似文献   
63.
通过在松辽外围中新生代盆地群巴林左盆地开展的非地震综合物探剖面测量工作,利用综合重力、磁法、大地电磁测深成果,基本圈定了巴林左盆地范围、盆地基底起伏和埋藏深度,了解了不同电性层的厚度变化情况,推断了断裂构造.研究成果表明,应用非地震综合物探方法在火山岩覆盖区调查潜在沉积盆地分布、构造格架是可行的.高精度重力、磁法、大地电磁测深综合物探方法组合在油气地质调查中效果明显、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64.
盆地类型是油气远景评价的关键参数之一,不同类型盆地的叠加关系反映了不同时期成盆动力体系的不同.大庆探区外围中新生代盆地是经历强烈构造改造残留的叠合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基底组成和结构的差异,导致不同成盆期的盆地类型不同.按照盆地的成因分类主要发育裂谷(断陷)、拉分、前陆(挤压)和拗陷4种盆地类型,及前陆\断陷、断陷\拗陷、陆缘裂谷\断陷\挤压\拉分3种叠加形式.提出了按照构造层约束的4个成盆期演化.通过对盆地演化、古地理环境、构造运动等资料分析,确定了4期盆地演化的盆地类型.  相似文献   
65.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the Meso-Cenozoic basins were mainly formed due to fault block and block movement. The Mesozoic fracture structures correspond basically to modem large rivers in direction. Such faults were usually developed to rift and formed lake-type tectonic basin, such as the Amrokgang-, Taedonggang-, Ryesonggang-, Hochongang-, Jangphari-, Susongchon-, Pujon-, and Nampho basins. The Mesozoic strata are considered to be divided into the Lower Jurassic Taedong System, Upper Jurassic Jasong System, Upper Jurassic-early Lower Cretaceous Taebo System, and the Upper Cretaceous-Paleocene ( Chonjaebong, Hongwon, Jaedok Series). The Cenozoic block movement succeeded the Mesozoic fault block movement. The Kilju-Myongchon Graben and Tumangang Basin, etc, are the basins related to the fault zones developed from the Oligocene to Miocene. In addition, the Tertiary basins were formed in many areas in the Miocene (e. g. Sinhung, Oro, Hamhung, Yonghung, Anbyon, Cholwon, etc). The Cenozoic sedimentation occurred mainly from the late Oligocene to Miocene. The Kilju-Myongchon Graben was the fore deep connected to the sea and the basins inclined in the Chugaryong Fault Zone are intramountain basins. Therefore, coal-beating beds and clastic rocks in the intramountain basins and rare marine strata and terrigenous clastic rocks are main sedimentary sequences in the Cenozoic.  相似文献   
66.
华南大陆部分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单元属南华造山带,可分为NW-NWW向的滨特提斯褶皱系和NE向的滨太平洋褶皱系.滨太平洋褶皱系包含东南大陆边缘弧褶皱带和东南大陆边缘弧后褶皱带,是晚三叠世以来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累积叠加形成的.主要褶皱时代,在陆缘弧褶皱带是晚侏罗-中始新世;在陆缘弧后褶皱带是中晚始新世之交.讨论了华南及邻区中新生代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成因和羽状对称特点,以及陆壳减薄板段、主动大地构造单元和被动大地构造单元几个概念.  相似文献   
67.
南海及邻域中,新生代盆地类型与油气资源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杜德莉  曾维军 《地质论评》1998,44(6):580-589
在南海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周缘盆地发育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盆地分类的理论,试将南海及周缘的35个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两型十一类。各主要盆地的油气地质特点表明,不同类型的盆地,其油气远景不同。分析认为,在板内拉张离散环境中所形成的盆地,含油气远景最佳,是目前勘探和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68.
乌拉根铅锌矿床和萨热克铜矿床是西南天山中新生代盆地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层控砂砾岩型矿床,乌拉根铅锌矿床产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K1 kz5)的粗砂质细砾岩中,后期经历了弱的构造改造作用;萨热克铜矿床产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上段(J3 k2)杂砾岩中,其北矿段后期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改造作用,南矿段可见岩浆热液蚀变作用后...  相似文献   
69.
我国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砂岩型铀矿是我国具有工业意义的铀矿床类型之一 ,是核工业目前主要勘查类型。本文在扼要概述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对当前研究现状 ,尤其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研究现状及地浸地质条件进行了评述。从多方面探讨了该类型铀矿床的发展方向及值得重视的基础地质研究及研究方法手段等。  相似文献   
70.
受多期非均衡造山作用以及多构造体制的叠加,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发生差异构造变形.基于区域构造动力学机制,将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分为4个期次:印支期(T2-T3)、早燕山期(J1)、中燕山期(J2-K1)和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K2-E).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地震剖面的构造解析,认为印支期-中燕山期主体变形方式为逆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