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06篇
地质学   87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Using seismic data of the aftershocks sequence of the April 20, 2013 Lushan earthquake recorded by seismic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stations in the source region, with the visual inspection of particle motion diagrams,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contains the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of fast shear wave and the time-delays of split shear waves at every station, and analyzes the crustal anisotrop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ource region. In the study area, the polarization direc- tions at stations BAX, TQU, L 132, L 133, L 134, and L 135 are northeast,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trike of Dachuan- Shuangshi fault. There are two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at MDS and L131, which are northeast and southeast. The scatter of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suggests the complex stress field around these two stations where two faults intersect. For the normalized time-delays at every station, the range is 1.02-8.64 ms/km. The largest time-delay is from L134 which is closest to the mainshock, and the smallest one is from L133. The variations in time-delays show the decreasing at stations BAX, L134, and L135 because of the stress-relaxation after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42.
Severe damage to steel space structures is rarely reported when compared to other structural systems damaged during past major earthquakes around the world.Two gymnasiums of steel space structures in downtown Lushan County that were damaged during the 2013 M7.0 Lushan earthquake i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observations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ypical damage to these two steel space structures ranges from moderate to severe.Moderate damage includes global buckling and dislocation of bolted connections of truss members,and inelastic elongation of anchor bolts and sliding of pedestal plates of supports.Severe damage includes member fracture caused by local buckling,and fracture failure of anchor bolts and welds.The distribution of structural damage to these two structures is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futur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43.
陈晨  胥颐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2):4028-4036
利用四川省地震台网的震相数据和双差定位方法对芦山MS7.0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了精确定位,根据余震分布确定了发震断层的位置和断层面的几何特征,并对余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芦山MS7.0级地震的震中位于30.28°N、102.99°E,震源深度为16.33 km.余震沿发震断层向主震两侧延伸,主要分布在长约32 km、宽约15~20 km、深度为5~24 km的范围内.地震破裂带朝西南方向扩展范围较大,东北方向略小,余震震级随时间迅速衰减.震源深度剖面清晰地显示出发震断层的逆冲破裂特征,推测发震断层为大川—双石断裂东侧约10 km的隐伏断层.该断层走向217°、倾向北西,倾角约45°,产状与大川—双石断裂相比略缓,它们同属龙门山前山断裂带的叠瓦状逆冲断层系.受发震断裂影响,部分余震沿大川—双石断裂分布,西北方向的余震延伸至宝兴杂岩体的东南缘,与汶川地震的破裂带之间存在50 km左右的地震空区,有可能成为未来发生强震的潜在危险区.  相似文献   
44.
浅谈芦山地震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运泰  杨智娴  张勇  刘超 《地震学报》2013,35(3):285-295
地震序列是对地震现象的回顾性描述,只有在地震序列结束后它才有可能被确切无疑地判定.鉴于龙门山断裂带或地震带的整体性、统一性和系统性,不可否认在其西南段发生的芦山地震是与汶川地震一样的同属于龙门山断裂带的事件.鉴于芦山地震的震源位置、震源机制、震级大小和破裂区覆盖的范围,目前可认为它是汶川地震迄今最大的余震.鉴于地震序列的判定是对地震现象的唯象的描述,有相当的任意性,对芦山地震究竟是"新的主震"还是"汶川余震"的"讨论"实质上是在根据经验判定地震的类型,即使目前看"主震说"提出的4条"论据"明显缺乏说服力,"余震说"比较有说服力,但最后都需要等到地震序列结束之后才有可能"定论".作者认为,相对于需要等到地震序列结束之后才能"定论"、甚而在地震序列结束之后未必能"定论"的芦山地震究竟是"新的主震"还是"汶川余震"问题,应当更为关注芦山地震的发生引出的一些重要的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与防震减灾问题.  相似文献   
45.
利用强震记录校正的芦山7.0级地震峰值加速度震动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考虑场地效应的震动图快速生成方法,综合考虑震中地区地质构造背景、震源机制解结果及中国西部地区地震动参数衰减特征,估计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加速度分布图.利用地震后获得的强震记录计算了强震台站观测值与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估计值之间的系统偏差,进一步修正了峰值加速度分布图.结果显示,由于芦山地震属于高角度逆冲型地震,加大了震区的震动程度,特别是震中附近30km范围内震动程度比校正前的结果更高.  相似文献   
46.
芦山地震前康定地温变化现象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近年来,中国大陆强震主要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周边,该地块成为近期中国大陆强震主体地区.在一些关键构造部位,开展地壳活动信息监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作者所在研究组专门研发了适于野外观测的无线地温遥测设备,在鲜水河断裂带建立了无线地温遥测台网.在2013年4月20日的芦山地震前后,观测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从2013年1月31日开始,康定地温出现持续变化,并与台站周围小震活动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根据温度与力之间的关系,基岩温度突变的内在本质是应力调整.从构造角度看,龙门山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同属于巴颜喀拉地块的不同边界,康定测点与芦山地震之间存在关联性,上述温度变化可能与芦山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47.
2013年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触发滑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了MS7.0地震.文中简要介绍了芦山地震的基本情况与芦山地震区历史地震及其相关地震滑坡情况.依据2008年汶川地震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的空间关系,对芦山地震滑坡大体分布范围进行了推测.根据地震滑坡分类学,将芦山地震滑坡分为破坏型滑坡、连贯型滑坡、流滑型滑坡3大类.其中,破坏型滑坡包括岩质崩塌、岩质滑动、岩质崩滑、土质崩塌、土质滑动等5类;连贯型滑坡包括土质坍塌与慢土流2类;流滑型滑坡为快速流滑.破坏型滑坡如岩质崩塌、岩石滑动、土质崩塌这3类是芦山地震滑坡中最常见的类型.基于震后可利用的高分辨率航片,初步解译得到3 883处滑坡位置点数据.最后,从余震对滑坡的影响,芦山地震滑坡与邻区地震滑坡对比分析,对后续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滑坡精细解译的启示等3个方面开展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8.
楼梯间作为地震中人员疏散和救援通道,其抗震设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2010年实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加强了结构中楼梯间的设计要求,结合该规范的实施,本文总结了芦山地震中各类结构中楼梯间的震害现象.通过对梯板、楼梯间墙体、与楼梯间相连的主体结构等位置的震害分析,指出了规范中关于楼梯间新增条文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抗震设计建议,为规范修订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芦山7.0级地震宏观场地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汶川地震之后,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庐山县又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其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目前认识较少.通过专项工作,考察了雅安雨城区、芦山县、天全县、宝兴县等地区的结构震害及其场地条件,包括软土场地、老河床、不利地段、潜在滑坡等,分析了不同场地条件与震害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地震震害与场地条件有较密切关系,震害形式主要表现为软土震陷、河谷地形控制震害分布、不利地段加重震害、潜在滑坡的威胁、地质灾害堵塞交通等,其中软土震陷、河谷地形震害分布、不利地段处理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建立了基于有限断层的芦山地震的混合震源模型,突出破裂面上滑动量分布中凹凸体的主导作用,同时借助k平方模型表达对震源复杂性认识尚不够深入所带来的随机性.混合震源模型中全局震源参数均值与局部震源参数均值的确定,主要依据统计的半经验标定公式,进一步借助截断正态分布将区域地震、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性提供的参数限值结合起来,生成最终的震源参数值.基于上述思路,本文共建立了30组芦山地震混合震源模型,进而以芦山地震8个近场观测台站为试算点,借助地震动反应谱残差评价的方法,从30组模型中选定了表达“平均”特征的混合震源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