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3篇
  免费   705篇
  国内免费   451篇
测绘学   720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931篇
海洋学   52篇
综合类   1048篇
自然地理   14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News articles capture a variety of topics about our society. They reflect not only the socioeconomic activities that happened in our physical world, but also some of the cultures, human interests, and public concerns that exist only in the perceptions of people. Cities are frequently mentioned in news articles, and two or more cities may co-occur in the same article. Such co-occurrence often suggests certain relatedness between the mentioned cities, and the relatedness may be under different topics depending on the contents of the news articles. We consider the relatedness under different topics as semantic relatedness. By reading news articles, one can grasp the general semantic relatedness between cities; yet, given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news articles, it is very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for anyone to manually read them.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mputational framework which can ‘read’ a large number of news articles and extract the semantic relatedness between cities. This framework is based on a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model and employs a machine learning process to identify the main topics of news articles. We describe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is framework and its individual modules, and then apply it to an experimental dataset with more than 500,000 news articles covering the top 100 US cities spanning a 10-year period. We perform exploratory visualizations of the extracted semantic relatedness under different topics and over multiple years. We also analyze the impact of geographic distance on semantic relatedness and find varied distance decay effects. The proposed framework can be used to support large-scale content analysis in city network research.  相似文献   
932.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网络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庄德林  杨羊  晋盛武  韩荣 《地理科学》2017,37(4):546-553
基于2004~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跨区布址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江三角洲城市网络的主要联系流由 “Z”字形空间结构演变为“金字塔”形结构。 高行政级别城市在网络要素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省会城市的中介能力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沪杭宁甬苏合6城市构成了长三角城市网络的核心层,核心-边缘层联系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联系方式;城市网络凝聚子群具有明显的地理粘着性,沪宁和杭州凝聚子群分别是群内联系和群际联系的标杆。  相似文献   
933.
王波  甄峰 《地理科学》2017,37(8):1127-1134
借助百度新闻媒体指数功能,收集281个地级市或以上城市在2011~2014年间的媒体指数,分析基于互联网新闻媒体的城市网络空间影响力差异及其变化。其次,通过对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从政府因素与市场因素两个方面探讨城市在实体空间中的特征(或传统影响力)是如何作用到城市在网络空间中的影响力。并且,通过对各年数据的回归分析,进一步考察政府因素与市场因素作用机制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34.
采用综合指数评价、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了2004~201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门户功能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门户功能上升趋势明显,空间上由“一极三强”的格局演变为“一极四强”; 各类门户功能的空间差异整体上呈缩小趋势,其中国际门户功能的差异明显大于综合和国内门户功能,而组间差异是导致门户功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所有门户功能均由南-北方向分布向东-西方向分布转型。长三角地区门户功能的演化是由多重因素驱动形成的,国内和国际门户功能的驱动机理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35.
基于TM影像的哈尔滨市主城区绿地降温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振  吴相利  臧淑英  吴长山  李苗 《地理科学》2017,37(10):1600-1608
选取2001年、2005年、2013年和2015年的4期同季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哈尔滨市主城区地表温度,以SPOT影像为数据源提取30块城市绿地斑块,将地温空间格局与城市绿地斑块进行空间耦合分析,以揭示绿地对城市热岛地温格局的干扰影响。结果表明:从空间上看,哈尔滨市主城区热岛效应显著,主城区分布着大面积高温区和次高温区,极高温区则呈点状、面状或带状孤岛型分布特点;从动态上看,城市热岛的空间格局呈现从城市中心的老城区逐渐向外围新开发建设区域扩展的特点。绿地斑块内部平均温度除与自身特征有关外,还与其空间布局和周边景观格局相关。绿地斑块降温程度和降温范围与绿地斑块面积呈正相关关系,与绿地斑块形状指数呈负相关关系,绿地降温范围与绿地斑块周长呈正相关关系。当绿地斑块面积为0.055 km2时,绿地斑块对周边温度的降温效率较好,当绿地斑块面积在0.070 km2时,绿地斑块对周边降温的面积效率较好。  相似文献   
936.
以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2004—2015年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数据为基础,研究人口、产业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城镇化质量整体偏低,人口、产业和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水平偏低,长期处于失调状态;多数中心城市的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土地利用效率较低,人口集聚能力有限。结合片区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规划,提出了提高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的路径。  相似文献   
937.
农民工外出务工动机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力资本成为影响其城市融入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河北省清苑县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运用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法研究外出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增长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相对于进入全国中心城市和其他中小城市的农民工群体,区域中心城市的农民工技能增长的比例最高。在人力资本增长途径上,非正式学习途径效果突出,正式培训对人力资本增长的效果以区域中心城市最为显著,不仅进入该类城市的农民工能够获得更多的正式培训机会,而且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频次及培训专业化程度均较另两类城市高。非正式学习受农民工学习主动性的影响,Logistic回归显示企业培训频次对技能提升主动性发挥正向作用且效果最强,而地方文化设施环境与农民工技能提升的主动性呈现负相关,全国性中心城市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38.
会展业是当前我国都市发展的新要素和明星产业。利用TOPSIS法从城市规模、外贸经济、对外交通、城市环境、旅游发展和会展业发展6个方面综合评价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26个成员城市的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并借助Arc GIS软件分析空间格局,进而探讨影响因素和协调机制。结果显示:(1)等级分布上,京津冀城市协调分布较为均匀,长三角呈现"沙漏状"两极化聚集的层次分布。(2)空间分布上,长三角为"一轴(宁、常、锡、苏、沪)两点(杭、甬)"优良协调、北部和中部失调的空间格局;京津冀为核心(京、津)优质协调、协调度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协调机制是会展业子系统与城市系统的同向发展过程,通过会展业子系统与相关子系统进行协调互动,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939.
应用 1988年和 1992年福州市卫星图像 ,对福州市热岛效应进行动态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原热岛范围内高温区增加 ,热岛范围明显扩大 ,尤其是市区东部施展最快 ,在 1988~ 1992这 4年中福州的热岛范围向东扩展了约 15km2 ,同时热岛外围小热岛也不断涌现。在这些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福州市热岛效应动态变化的原因以及减轻热岛效应影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40.
介绍了城市综合功能GIS组成及其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交通管理、社会经济和商业管理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