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一次夏季雷暴天气过程中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利用探空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闪电定位仪数据,分析了2009年7月30日发生在南京地区一次雷暴天气过程的雷达及闪电数据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对流有效位能Ecap比起K指数(IK)等对于对流潜势预报具有更明显的指示作用,0 ℃层和-10 ℃层高度的降低有利于雷暴云的雷电活动;整个过程以负闪为主导,闪电强度越大,闪电频数也越高,每次闪电峰值后,都对应一次谷值;闪电数据与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叠加后分析发现,回波的生消演变对应着闪电频数和强度的生消演变,负闪主要落在强回波中心区域,正闪零星分布于回波强度梯度较大的区域;雷达径向速度图像特征变化更能揭示闪电发生发展的机制,逆风区对应雷暴中心区域,不仅是强降水的中心区也是闪电的中心区,对逆风区的识别监测能够更好的指导雷暴预警报工作;利用雷达数据计算的云底动能施力参量,能够很好的描述支持闪电起电的热动力特征,云底动能施力对雷电增长的贡献有一段持续传输过程,该参量峰值比频闪峰值和强度峰值都约有0.5 h的提前量。  相似文献   
202.
基于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CIMISS)数据库,以一致率(冻土深度用误差绝对值)作为检验指标。对山东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5项自动综合判识数据,与同期台站观测结果做对比检验,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总云量判识一致率为65.8%,云量偏差绝对值为1的占比51.1%;大部分不一致的情况出现在实况为阴天到满云时,判识结果为无云或少云。云高分类后与人工观测的总体一致率为85.0%。各站云高一致率均高于云量。2)雾凇、雨凇、雾、轻雾、浮尘、扬沙、沙尘暴、积雪和结冰等9种现象综合判识结果与台站观测一致率达92.0%以上;霜、霾、露的一致率为75.0%以上。结冰、轻雾、雾与霜命中率较高;积雪、雨凇与扬沙漏判率较高;沙尘暴、雨凇、扬沙和雾凇空判率较高。3)雨凇、雾凇判识效果受单站样本大小的影响;评估期内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无草温观测任务,是造成积雪现象漏判率高的主要原因。有降水天气现象时,同时出现的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不判识,是其漏判率增大的原因之一。4)评估时段冻土数据绝对误差平均值为1.6 cm,判识与实测误差绝对值在1~10 cm之间的占82.8%,判识效果较好。通过评估分析可见,基于卫星、探空、自动气象站、雷达、闪电定位等多源数据,结合模式再分析产品,实现综合判识结果与台站观测数据一致性较好,能够更好地满足气象预报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03.
介绍了我国第27次南极考察埃默里冰架外缘实施航空摄影的研究目的及实施方案,并对像控点的GPS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像控点坐标。通过ZSS 3(中山站连续运行站)的已知坐标,分析解算结果精度是否满足航空摄影的成图精度。  相似文献   
204.
随着电信与移动通信公司新一代网络的开通,数据业务将变得非常重要,其中以移动用户位置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成为关键内容之一。在手机定位服务中,必须通过电子地图系统将获取的终端位置转换成用户真正关心的地理信息。首先介绍了手机定位服务的概念及常用的手机定位方式的特点,分析了手机定位服务中应用布尔莎模型进行WGS-84坐标系到地图坐标系的转换方法,阐述了手机定位服务可提供的功能和手机定位服务中电子地图需要具备的功能。最后,分析了手机定位服务存在的缺点和使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5.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needs to establish in all of the national parks how large the parking lots should be in order to enjoy and preserve our natural resources, for example, in the Delicate Arch in the Arches National Park. Probabilistic and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s were developed between the number of vehicles (N) at one time in the Wolfe Ranch parking lot and the number of visitors (X) at Delicate Arch 1.5 miles away in the Arches National Park, southeastern Utah. The value ofN is determined such that 30 or more visitors are at the arch only 10% of the time.  相似文献   
206.
构建村镇民俗旅游电子商务、实现民俗旅游的信息化、网络化是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与民俗旅游市场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村镇民俗旅游的特点,采用旅游电子商务模式,以Web Service技术为基础,结合Web2.0技术、WebGIS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构建了基于GeoWeb2.0的村镇民俗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以旅游目的空间信息为纽带的多媒体信息Mashup展示。为村镇管理部门、旅游从业者提供一个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交流的整合平台,为解决民俗旅游经营中遇到的交流推广问题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207.
试论广州高新区的发展与布局区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郑静 《热带地理》1999,19(1):1-10
讨论了广州高新区发展现状、性质、空间布局、管理体制以及目前国内外宏观环境等问题,指出由于其它城市高新区的挑战,改变了广州高新区发展的外部条件,使其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空间布局不利,本地科技力量薄弱,管理体制不畅等综合原因,导致广州高新区发展滞缓。文中在分析广州科技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城市总体规划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4点建议,以求尽快改善广州高新区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8.
目前普遍使用的基于图层的空间数据库模型存在许多问题。基于特征的空间数据库模型是一种新的空间数据存储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GIS的发展方向。采用超图数据模型分析、设计和描述土地利用特征在概念和逻辑层次的提取与定义,建立土地特征分类体系,进行基于特征的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建模。  相似文献   
209.
贵州省旅游业区位重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王铮  王莹  李山  翁桂兰  宋秀坤 《地理研究》2003,22(3):312-323
基于王瑛、王铮(2000)提出的旅游业区位模型,在考察了贵州省旅游景观分布后,本文修正了他们的模型,并划分了旅游业区位带:风景名胜带;奇异风光带;特色资源带;差异突出的文化与自然风光带。旅游业的这种空间机构类似杜能模型,但决不是杜能现象而是新地理现象。本文强调,贵州省以舞阳河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属于青年期,在形态结构上不同于云南以石林为代表的壮年期地貌和广西的以桂林为代表的老年期地貌,是一种新的旅游地貌资源,需要突出资源特点开展营销。根据新的区位模型,本文讨论了贵州省旅游业区位,并且提出3条建议:通过建设高速公路将原来行程9小时的路程缩为6小时的;以舞阳河风景区为中心组织特色资源区;建设航空港发展一些资源条件好的地区为旅游亚中心。  相似文献   
210.
It is essential to ensure equal accessibility to services, such as sport and recreation facilities or green and water environments. Differences in accessibility can potentially cause negative health and social welfare implications. Accessibility and service area analy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cess equality are typically rather simple. They are often based on arbitrary travel-distance thresholds and made only with a single mode of transport in mind. Thus, they exclude the multidimensional nature of accessibility where individuals' travel behavior and perceived accessibility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a PPGIS method was used to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distances and durations that respondents travel with different modes of transport to access popular water environments. Service area analyses were built on person-based and objectively measured threshold values that not only take into account the spatio-temporal elements of transport networks and a land use component but also recognize the requirements and preferences of individuals and their capacity to access and participa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common mode of transport to access waters is walking. Generally, the residents travel by foot for 1.7 km to access water environments. Cars were found a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mode of transport used, and most of the popular water environments are accessible by car from every corner of the study area in a given travel threshold tim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deriving local parameters and the potential of the PPGIS approach for accessibility and service area deline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