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Analyzing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we considered 26 microearthquakes "just underneath" seismic stations. Making use of such special station-event configurations to determine the depth of these micro-earthquakes provided accurate relocation of aftershocks with a reference set of "ground truth (GT) events".  相似文献   
92.
通过人工爆破资料研究地球结构的独特优点是震源时间和位置精确知道.2010—2012年间福建省进行了一系列的爆破实验.本文利用手工拾取来自省地震台网记录的爆破地震初至Pg、Pn以及续至Pg波到时数据,采用联合反演方法构建了新的一维P波速度模型,即福建爆破模型(FJEM).与华南模型相比,FJEM模型对走时的拟合程度提高了45%,有明显改善.利用不同爆破地震数据组合得到稳定类似的福建地区一维速度模型,显示福建地区存在较简单的一维速度结构.对爆破地震的重定位显示传统使用的华南模型在福建地区具有较小的水平定位误差(平均0.52±0.45km),但存在较大深度误差(平均4.7±1.2km).FJEM模型表现出与华南模型相似的水平定位能力,但是震源深度误差更小(1.3±1.1km).对基于FJEM模型的合成天然地震目录的重定位,华南模型显示出相似的定位结果:(1)台站方位覆盖较好的福建中部地区的水平定位误差小;(2)台站方位覆盖差的福建海岸及海峡区域水平定位误差大;(3)震源深度误差则跟台站数目及方位分布没有明显的关系,而是与发震时间误差有互易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地震水平定位误差基本上受台站方位覆盖影响,而受参考速度模型影响不大;而在深度方面,本文改进的FJEM模型不仅更加接近真实的速度结构(拟合走时更好)而且也减小了深度误差.因此建议在福建及其邻近区域的日常定位中用FJEM模型替代华南模型.  相似文献   
93.
地震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以最小的延时和最便捷的方式向公众提供最准确的地震预警信息,本文基于互联网技术,面向移动端及桌面端用户,提出了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总体架构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了各类数据交换方式,推荐使用MQTT+JSON的数据格式作为服务端与客户端的交互方式,并利用LBS及GIS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一体化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通过综合测试,验证了系统在实时性、可靠性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4.
乌鲁木齐市城区隐伏断裂气体地球化学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道  张元胜 《内陆地震》1999,13(2):143-152
利用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城区7条隐伏断裂的重点地段进行了11个剖面的定位探测。结果发现,断裂带中地球脱气现象十分强烈,而远离断裂脱气则迅速减弱。11个剖面中9个剖面的土壤气氡在断裂上方异常显著,6个剖面的土壤气汞对断裂反映明显。经过数据数据处理和对比分析,有6条隐伏断裂在地面延伸的位置得到了较精确的判定。应当指出,地下水和人为开挖等因素对城市隐伏断裂的气体地球化学探测有较明显的干扰。  相似文献   
95.
NOAA AVHRR数据的高精度导航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NOAAAVHRR数据的导航定位中,一般只进行卫星轨道根数调整和卫星时间漂移校正,而未考虑卫星姿态系统偏差的影响。该文在定量分析影响导航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导航算法。该导航算法不仅对卫星时间漂移、卫星轨道根数进行约束最优调整,而且通过估算卫星姿态偏差将其融入到导航定位中加以校正。同时,将导航算法和卫星轨道计算、地面扫描点地理经纬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参考图像的高精度配准等结合起来考虑,利用具有足够定位精度的1∶100 万数字地图数据和高分辨率Landsat TM图像,提取地面控制点,使AVHRR数据导航定位精度在整条轨道大范围内提高到1 个像元,在星下点附近小于1 个像元。  相似文献   
96.
采用统计检验方法 ,将天山地区 ML≥ 3.6 (K≥ 9.9)级地震目录与 ISC、NEIC、中国历史地震资料汇编、新疆地震目录进行对比检验 ,结果表明 :天山地震目录与 I、N、Z、X地震目录的发震时刻及经纬度值无明显差异 ;天山地震目录给出的发震时刻、震源位置精度比其它任何一个地震目录都高 ;参检的各地震目录给出的震源深度离散度大 ,稳定性差 ;天山地震目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7.
对于常规的逆时定位成像方法,成像结果中强震源的成像值通常远大于并且会掩盖弱震源;同时,成像结果中假象的压制与消除也一直是该技术中颇受关注且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结合了混合成像条件与高通滤波,从图像对比度的角度加强定位成像效果.提出了反传检波点随机选择的方法,通过重复进行随机选择与随机分组,从而得到不同震源的、包括一些冗余在内的更多信息,通过对信息的融合以提高定位可靠性.提出了筛选模型的概念,将成像过程中各点的波场反传序列引入震源判断标准,构建函数以大致量化震源存在的可能性,结合阈值,构造出由0和1组成"筛选模型",对成像结果进行通过性选择,以此消除假象并提高震源识别的正确性.通过简单模型和复杂模型,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对各类干扰因素的适应性与抵抗性.  相似文献   
98.
根据福建地震台网的地震目录,利用各个地震事件前4台的P波到时对Tnow定位方法和4台连续定位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定位结果相差不大,大部分地震事件的定位偏差也都较小;随震中距的增大,两种方法对网外地震的定位偏差可能增大,这可能和台站集中在震中的一侧、参与定位的台站与地震之间的张角较小有关。波速结构对4台连续定位方法的定位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速度模型将有助于改善地震预警定位结果。采用Tnow定位方法不能定位的地震事件相对于4台连续定位方法要多,这可能是由于Tnow定位方法应用了未触发台站的信息,而部分P波到时信息因台站断记或震相记录不清晰等原因而未在地震目录中体现导致的;综合考虑两种定位方法的局限性有助于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
The 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re (ISC) publishes the definitive global bulletin of earthquake locations. In the ISC bulletin, we aim to obtain a free depth, but often this is not possible. Subsequently, the first option is to obtain a depth derived from depth phases. If depth phases are not available, we then use the reported depth from a reputable local agency. Finally, as a last resort, we set a default depth.In the past, common depths of 10, 33, or multiples of 50 km have been assigned. Assigning a more meaningful default depth, specific to a seismic region will increase the consistency of earthquake locations within the ISC bulletin and allow the ISC to publish better positions and magnitude estimates. It will also improve the association of reported secondary arrivals to corresponding seismic events.We aim to produce a global set of default depths, based on a typical depth for each area, from well-constrained events in the ISC bulletin or where depth could be constrained using a consistent set of depth phase arrivals provided by a number of different reporters.In certain areas, we must resort to using other assumptions. For these cases, we use a global crustal model (Crust2.0) to set default depths to half the thickness of the crust.  相似文献   
100.
青藏高原冬季风演变的新特征及其与中国西南气温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颖  李栋梁  王慧  郑然 《高原气象》2015,34(1):11-20
利用1951 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60 2010年西南地区77站月平均气温数据,定义了冬季代表月(1月)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季风强度和位置的新指数,并分析了该指数与中国西南地区地面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代表高原冬季风的冷高压强度和位置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由弱到强的突变,80年代中期则是由偏北到偏南的突变。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高原冬季风强度的振荡频率加快,由较长的7年周期向4年周期转化;位置指数的4年与10年周期存在明显的反相变化,自2005年以来位置振荡周期由10年向4年转化,南北摆动更为频繁。(2)当高原冬季风偏强时,北方冷空气与西南暖湿空气在西南地区交汇减弱,云量减少,辐射增温作用使西南地区温度一致偏高,西南地区东部低层出现异常下沉运动中心,下沉增温作用使该地区温度偏高更明显;当偏弱时,则相反。(3)当高原冬季风偏北时,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南支槽加深,西南暖湿空气与北方冷空气交汇于川滇地区,产生异常上升运动,云量增多,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且冷空气活动频繁,西南地区温度一致偏低,上升冷却作用使西部气温偏低更明显;当偏南时,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