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4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350篇
测绘学   541篇
大气科学   305篇
地球物理   192篇
地质学   599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94篇
自然地理   6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While agriculture is expanded and intensified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decreases in land use intensity and farmland abandonment take place in other parts. Eastern Europe experienced widespread changes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in 1991, however, rates and patterns of these changes are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 Our objective was to map and analyze changes of land management regimes, including large-scale cropland, small-scale cropland, and abandoned farmland. Monitoring land management regimes is a promising avenu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land use intensity changes. For mapping and change detection, we used an object-based approach with Superpixel segmentation for delineating objects and a Random Forest classifier. We applied this approach to Landsat and ERS SAR data for the years 1986, 1993, 1999, 2006, and 2010 to estimate change trajectories for this time period in western Ukraine. The first period during the 1990s was characterized by post-socialist transition processes including farmland abandonment and substantial subsistence agriculture. Later on, recultivation processes and the recurrence of industrial, large-scale farming were triggered by global food prices that have led to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22.
近30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地出现了一系列与地面变形相关的灾害,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地面变形的监测对预防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基失稳等灾害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亟需一种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性能稳定同时兼顾经济性的监测系统,以弥补常规技术在实时性、覆盖面与精度等方面的不足。本文详细介绍了分布式光纤传感(DFOS)的基本原理和其在地面变形监测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列举了几种常见的DFOS技术,并综述了这些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地面变形机理研究及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对不同的监测方案和铺设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总结了基于DFOS的地面变形监测技术当前存在的瓶颈,指出了今后该课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3.
超采深层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已经成为华北地区大中城市的主要地质灾害。本文以华北地区地下水开采漏斗边缘的砂性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复加荷卸荷试验,分析了砂性土的卸荷回弹特征,阐述了砂土并不是完全弹性的,它同样存在一定的塑性特征,并且说明了砂土的回弹量的大小是个变量,其回弹能力随着反复回弹次数、回弹应力大小及哪一应力进行回弹而变化。该研究结果对治理开采深层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等灾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遥感技术在山区土地荒漠化评价中的应用--以东川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遥感数字图像统计分析与处理,确定了分类图,沟谷图,绿度指数图是评价山区土地荒漠化的有效图象,进行了沟谷指标,绿度指数分级,肯定了遥感技术应用于山区土地荒漠化评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5.
毛乌素沙地臭柏根系分布及根量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毛乌素沙地臭柏(Sabina vulgaris)灌丛根量、根系直径和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臭柏根系分布深度可达2.0 m,水平延伸幅度达灌丛边缘以外1.0 m左右处;其根量主要集中在0~60 cm的土层内,占根系总量的60%~70%,呈倒金字塔型分布。根系直径以< 3 mm的细根居多,占剖面总根量的72%左右,集中分布在0~30cm的土层中。> 7 mm的粗根数量很少,占总根数的0%~5%。臭柏根量和直径分布特征依立地条件及土层深度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26.
27.
区域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陆地系统科学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黄秉维  陈传康 《地理学报》1996,51(5):445-453
对区域持续发展的研究是持续发展深化的必由之路。区域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对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各种要素的综合规律的揭示,即陆地系统科学。对持续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既是地理科学责无旁贷的任务,也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8.
李斌 《热带地理》1997,17(4):327-333
市场经济的基本模式,是以效率为特色,兼顾市场,政府和社会作用“三位一体”的模式,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肇庆地区在市场经济导向下,尤其在珠江三角洲市场的作用下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方向与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29.
红壤丘陵小区域水平上不同时段土壤质量变化的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王效举  龚子同 《地理科学》1997,17(2):141-149
引相相对土壤质量指数的概念,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小区域水平上土壤质量时空变化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方法,并用于千烟洲试验站开垦利用11a后土壤质量变化的评价。统计分析服农田,桔园,牧草地,人工林,天然林等多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0.
半荒漠风沙区土地沙漠化生物整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德祥  魏玉梅 《中国沙漠》1997,17(2):194-198
试验证明,土地沙漠化生物整治技术能在半荒漠风沙区取得显著的作用和效果。在柠条、毛条、花棒、杨柴、沙木蓼等灌木树种的适生立地上营造防风固沙林,林后3~4年,灌木就可郁闭成林,流动沙丘完全被控制变为固定沙丘;林下植被结构得以改善,优良品种增多,如能合理开发其饲料等用途,还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