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04篇 |
免费 | 2189篇 |
国内免费 | 10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94篇 |
大气科学 | 1931篇 |
地球物理 | 1212篇 |
地质学 | 2888篇 |
海洋学 | 908篇 |
天文学 | 251篇 |
综合类 | 457篇 |
自然地理 | 64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246篇 |
2023年 | 337篇 |
2022年 | 343篇 |
2021年 | 407篇 |
2020年 | 360篇 |
2019年 | 363篇 |
2018年 | 265篇 |
2017年 | 276篇 |
2016年 | 297篇 |
2015年 | 334篇 |
2014年 | 422篇 |
2013年 | 371篇 |
2012年 | 380篇 |
2011年 | 350篇 |
2010年 | 386篇 |
2009年 | 387篇 |
2008年 | 352篇 |
2007年 | 387篇 |
2006年 | 319篇 |
2005年 | 275篇 |
2004年 | 232篇 |
2003年 | 243篇 |
2002年 | 221篇 |
2001年 | 225篇 |
2000年 | 209篇 |
1999年 | 159篇 |
1998年 | 156篇 |
1997年 | 163篇 |
1996年 | 146篇 |
1995年 | 192篇 |
1994年 | 146篇 |
1993年 | 119篇 |
1992年 | 105篇 |
1991年 | 114篇 |
1990年 | 120篇 |
1989年 | 88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66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文针对裂缝性碳酸盐岩地层孔隙结构非均匀性和泥浆侵入特征,建立了侧向测井电阻率解释新方程。用于评价任丘油田裂缝性油、水层和计算有效裂缝孔隙度,见到了效果。 相似文献
32.
33.
结合四川土壤基层分类 ,选取四川紫色雏形土的几个土系 ,对土壤的水分发性能及其与土壤结构性尤其是机械组成和微团聚体组成的相关关系分析发展 ,土壤水分蒸发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与蒸发历时之间总体上符合乘幂方程 ;土壤蒸发速度与〈0 .0 0 1mm的颗粒含量呈明显相关关系 ,与 >0 .2 5mm的大团聚体含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4.
35.
36.
37.
碳酸盐矿物的阴极发光性与其Fe,Mn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根据不同地区和时代84件碳酸盐样品的阴极发光和Fe,Mn元素分析,在本次研究使用的仪器和实验条件下,方解石和白云石的阴极发光性与其Fe,Mn含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Mn<40μg/g(ppm)时,其阴极发光性主要受Mn的绝对含量控制,当Mn<20μg/g时,不具阴极发光;Fe>5000μg/g时,其阴极发光性与Fe的绝对含关系更为密切,当Fe>10000μg/g时,不具阴极发光;Mn>40μg/g,Fe<5000μg/g时,其阴极发光性受Fe/Mn比值的显著控制,此时当Fe/Mn<7时,具强的阴极发光,30>Fe/Mn>7时,具中等强度的阴极发光,Fe/Mn>30时,具弱的阴极发光。两个热液碳酸岩中单晶白云石样品的阴极发光性和稀土元素含量间的关系说明,碳酸盐矿物的阴极发光性可能还与某些稀土元素的存在有关,它们可能是某些样品具低激活电压和长发光余辉的原因。 相似文献
38.
39.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效果影响很大.结合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Φ)、泥质含量(Vsh)、粒度中值(Md)、束缚水饱和度(Swi)等资料,借助BP网络对渗透率进行预测.对萨尔图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的研究,认为萨尔图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PI2小层层内非均质性最严重,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式韵律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葡萄花油层组PI1-PI4小层层内非均质性强弱依次为PI2a,PI3,PI2b,PI1,PI4;层间非均质性在PI3和PI4间表现得最强,其他相对要弱;各小层平面非均质性相差无几,整体表现为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40.
碳酸盐岩油藏流动单元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流动单元研究对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该项研究在砂岩油藏研究中已取得较大进展.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成因、岩性和岩石结构构造、成岩后生作用、构造断裂作用、溶蚀作用等多因素对储集空间的影响,使已有的流动单元概念及研究技术方法难于应用.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地质特征,论证了碳酸盐岩储层渗流屏障的存在及其类型.提出区别于砂岩油藏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说明各类动态资料对油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较为重要.提出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包括:油藏压力趋势分析法、井间生产干扰分析法、流体性质差异分析法、井间干扰试井法.并结合塔河油田实际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