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98篇 |
免费 | 484篇 |
国内免费 | 1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91篇 |
大气科学 | 76篇 |
地球物理 | 237篇 |
地质学 | 579篇 |
海洋学 | 150篇 |
天文学 | 17篇 |
综合类 | 335篇 |
自然地理 | 29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106篇 |
2020年 | 134篇 |
2019年 | 123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189篇 |
2016年 | 187篇 |
2015年 | 165篇 |
2014年 | 203篇 |
2013年 | 298篇 |
2012年 | 284篇 |
2011年 | 241篇 |
2010年 | 165篇 |
2009年 | 159篇 |
2008年 | 215篇 |
2007年 | 224篇 |
2006年 | 201篇 |
2005年 | 156篇 |
2004年 | 144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102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简要介绍了航空物探平面剖面图的自动绘制方法,给出了绘制中对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彩色渐变填充着色、彩色渐变渲染着色等几种可视化处理方法,并提出了着色中渐变度、透明度概念及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83.
将地图投影概念由传统的曲面到平面的变换扩展为曲面到曲面的变换,并提出一套适合于大型GIS和地球数字产品的实用\"地图投影\"模型。该模型的视图采用等距离切圆柱投影,度量空间是椭球面几何系统,符合计算机环境下GIS视图与度量空间分离的特性。鉴于全球多分辨率连续可视化,精密可视化量算、三维、多维地球数据统一,标准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只有在统一的空间系统内,全球资源、生态环境数据才能进行精确的地理分析等4个方面的需要,从地图投影发展到本模型将是方向和技术趋势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从对震害进行分析和研究的目的出发,讨论了航空遥感飞行与影像图制作的有关技术和实施问题,主要包括在震害研究和调查中,航摄与制图比例尺的选择、航空遥感飞行的方案设计、利用影像图进行震害研究分析的优越性及系列震害专题影像图的确定与制作特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85.
介绍了通过识别地图编号得到地图位置信息,进而利用公里格网点对扫描地图进行定向与纠正的过程。对其中的关键原理和算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86.
地球表层是地球各层圈相互作用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重要场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资源。由于天然的和人为的作用,地球表层环境遭受的破坏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加强地球表层系统的研究,有计划地编制地球表层系统系列地质图件,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总结当代地质制图发展特点和地球表层系统研究重点基础上,提出编制地球表层系统系列地质图件的意见。 相似文献
87.
88.
本博士论文在前人构建的陆面水文过程模型TOPX和区域气候模式RIEMS的耦合模式的框架基础上,针对耦合模式中RIEMS对降水和蒸散发的模拟精度较低,RIEMS和TOPX模式之间尺度不匹配等几个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天气雷达资料的定量估测降水方面的研究获得了对沂沭河流域最佳的Z-R关系,并通过雷达雨量计联合校正法得到较高精度的面降雨量;采用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算法对雷达反演的面雨量及区域气候模式RIEMS的降水输出进行了数据同化方案研究,获得了更好的降水模拟效果;在RIEMS和水文模型TOPX构成的耦合模型中加入同化方案,实现了流域降水的实例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同化方案明显改善了水文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89.
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和地震剖面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首先用人工合成记录结合11口井的VSP资料,对鄂尔多斯下古生界进行层位标定。在此基础上,对鄂尔多斯全区下古生界371条共长15 683 km的地震剖面进行了重新处理和地层解释,这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以此为基础,把鄂尔多斯下古生界划分为5个地层单位,即寒武系中下部、寒武系中上部及冶里组和亮甲山组、马家沟群下部、马家沟群上部、平凉组和背锅山组,并作出了它们的等厚图。从这些等厚图可以看出:前4个地质时期的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三凹”,即西缘凹陷、南缘凹陷和东缘凹陷(或东部凹陷)呈“U”形从西南东三面包围着一个中部隆起。最后一个地质时期的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二凹”,即西缘凹陷和南缘凹陷呈“L”形镶嵌在一个巨大的鄂尔多斯隆起的西缘和南缘。到奥陶纪末,鄂尔多斯全区以及整个华北地台均变为隆起区,从而结束了鄂尔多斯隆起和凹陷并存的历史。 相似文献
90.
徐健;蔡忠亮;赵军;杨文;李伯钊;王淼 《测绘地理信息》2017,42(1):73-77
智能移动终端以及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成熟与普及,使得电子地图向着移动便携化发展。移动计算环境下,电子地图的呈现方式不再保持固定不变,而是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根据具体情境做出动态变化。本文阐述了以自我为中心电子地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内容,并提出从自我的角度对电子地图进行空间信息组织以及可视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