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316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4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赵福林 《甘肃地质》2016,25(2):90-93
利用Excel表建立水井项目信息数据库,设立条件关系编写KML运行程序,利用谷歌地球应用软件阅读水井信息,使水井分布和水井属性在平面内显示。极大的方便了水井项目立项、施工、维护等工作。  相似文献   
62.
在地图内容和形式数学表示的基础上研究了地图的数学定义。由于引入隐式地图和变换条件,故所有储存地图信息的载体均可属于地图的范围,从而使地图定义获得了广义的解释和精确的表达。  相似文献   
63.
郑文俊  邵永新  田山 《地震》2005,25(2):53-60
对地下水位地震前兆异常开展了参数提取方法的研究, 并以其提取的结果为输入, 对1984~2002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异常参数分布做了全时空扫描, 继而将全部图像与华北地区构造活动性量化评估的数字化图像进行了叠加, 实现了地下水位异常动态扫描与区域构造活动性背景的结合。 在此基础上, 对1985年以来华北地区5级以上地震前的地下水位短期图像演化情况做了全面分析, 提取出了判别异常区的指标以及地震短期异常区的演化特征, 并最终建立了华北地区强震前地下水位短期前兆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64.
郑文俊  邵永新  田山  董晓阳 《地震》2006,26(4):29-36
开展了水氡前兆异常参数提取方法的研究, 并以其提取的结果为输入, 对1985~2002年华北水氡异常参数分布做了全时空扫描, 继而将全部图像与华北地区构造活动性评估的数字化图像进行了叠加, 实现了水氡异常动态扫描与区域构造活动性背景的结合。 在此基础上, 1985年以来华北地区5级以上地震前的水氡短期图像演化情况做了全面分析, 提取出判别异常区的指标以及地震短期异常演化特征, 并提出了华北地区强震前水氡短期前兆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65.
    
《GFF》2012,134(2):159-163
Abstract

A simplified aeromagnetic interpretation map of the Eskilstuna SW and SE map-sheets, south central Sweden, is presented. Two types of anomaly pattern are observed: banded and dyke-like patterns.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banded anomaly pattern corresponds to the gneissic pre-dyke basement, which consists of two units: (a) a volcanic-sedimentary complex (the so-called Leptite formation) with intermediate to high magnetization level; (b) a sedimentary complex with low magnetization level. Dykes of mafic rocks are clearly defined on aeromagnetic maps. On a regional scale the dykes trend in E-W, N-S and NNW-SSE directions. The investigated area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W dykes. A pattern of mutually perpendicular NW- and NE-trending faults is also a prominent structural feature of the area.  相似文献   
66.
    
《GFF》2012,134(3):253-269
Abstract

The fracturing of the crust in southern Sweden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opographical data, presented by the National Land Survey as the Relief Map of Sweden. Rock blocks of 3 different orders are presented in maps. On the basis of these maps, four regions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 of the fracture pattern; southeastern Sweden with fairly regular pseudo-orthogonal patterns, southwestern Sweden with lensoidal patterns, the central belt with a penetrative north-southerly trend, and Skåne in the Fennoscandian Border Zone. Southeastern Sweden is dominated by a N10W grain, while the other regions, west of a line c. 30 km east of Lake Vättern, have a N20E grain. Rock block boundaries have been separated into 6 sets, according to their orientation. All sets show an arrangement of fractures into megalenses. The rate of the relative uplift of Fennoscandia is symmetric across southern Sweden, although the seismi-city is mainly confined to the western part. This implies that the differential movements in southeastern Sweden are aseismic, suggesting that the fracture pattern can accommodate applied strain. In southwestern Sweden, however, slip cannot occur along displaced curved fractures. The occurrence here of a late pseudo-orthogonal pattern in seismic areas, implies that new fractures form, if the crust cannot deform along existing fractures.  相似文献   
67.
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的Rayleigh波群速度分布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Rayleigh波群速度资料反演得到中国大陆及其临近海域的(70°E-145°E,10°N-55°N)15-120s周期的群速度分布图像. 塔里木盆地在15s处清楚地显示为低速,在16-33s左右没有显示,但在36-5s显示为高速,说明塔里木盆地有较深的根. 青藏高原块体是44s至120s图像中最为突出的低速块体,南面与印度板块的分界线以及与北面的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的分界清晰,其块体中西部的速度低于东部. 泰国清迈附近存在一尺度为1000km左右的低速带,可能是青藏高原块体的物质向东南方向迁移造成上地幔物质上涌的结果. 南北地震带表现为强烈的速度梯度带,西面为低速,东面为高速. 中国南海的中央、日本海中央、菲律宾海表现为海洋性地壳. 菲律宾海的图像与地形及地震带完全吻合. 环绕菲律宾海及日本海存在400km左右宽的低速带,可能是岩浆活动带.  相似文献   
68.
浮游植物作为食物链的基础,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黄海作为我国重要的渔场,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因此对该区浮游植物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叶绿素a浓度是反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指标。利用谷歌地球引擎平台对2002-2018年的MODIS Aqua叶绿素a浓度数据进行处理,并研究其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然后结合区域气候、水文与地理特征以及海洋表面温度、风速、盐度、光合有效辐射和混合层厚度数据分析了其分布与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受陆源营养物质输入、近岸上升流以及黄海中央冷水团影响,叶绿素a浓度分布呈现由近岸向黄海中部递减特征;在季风、气候、水文的控制下,受风速、海洋表面温度、光合有效辐射、中央冷水团的影响,叶绿素a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4月份,而最小值出现在6、7月份;受苏北沿岸海域海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沿岸海域盐度明显增加,海州湾叶绿素a浓度增速较大;影响黄海叶绿素a浓度变化的环境因子较复杂,除了部分月份存在显著的相关影响因子外,在全年和各季中不存在主导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9.
为了研究大连市近40年海岸带环境变迁和演化规律, 基于谷歌地球历史影像, 采用GIS技术提取和分析了大连市1984-2018年海岸线变化信息. 结果显示大连市海岸线增长经历了低-高-低3个阶段, 时间节点为2004年和2014年. 围(填)海增速与GDP增速曲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从空间来看, 大连市海岸线变化主要分布在湾区和河口地区, 主要类型为填海造陆区和围海养殖区. 其中填海造陆区主要集中在市辖区中南部沿岸和长兴岛开发区, 围海养殖区则分散在北部和东部瓦房店、普兰店和庄河等地.  相似文献   
70.
张岩  张卫  刘鹏  王成良 《北京测绘》2014,(1):75-78,87
地形图体现测量时的地形地貌,随着城市建设和自然风蚀的影响,其逐渐与实地现状不一致,故实施地形图修测很有必要。本文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地形图修测方法进行了具体试验,提出了具体思路和作业流程,对地形图快速修测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