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207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卫星测高与卫星重力对洋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测高与卫星重力的发展为进一步研究洋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从EGM 96 ,GGM0 1与未来的GOCE任务获取的高精度高分辨率海洋大地水准面的角度对洋流的研究方法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12.
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缺陷,研究了利用Kalman滤波技术进行大规模GNSS网参数(主要包括测站位置参数、卫星轨道参数及极移参数)估计的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并利用40个全球均匀分布的IGS站多天的观测数据对理论成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估计得到的测站位置参数与IGS结果各分量较差的RMS值分别为0.85、1.1、1.21 cm,得到的卫星轨道参数外推1 h后与IGS最终星历各分量较差的RMS值分别为9.8、8.6、7.2 cm,得到的极移参数与IERS结果的较差基本在1 mas之内;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估值精度,可有效地用于GNSS网各类参数的估计。  相似文献   
213.
基于1961-2014 年岷江上游及其周边地区20 个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了研究区近50 a 的气候突变,结合DEM、土壤、水系、土地利用等数据构建了干旱河谷典型特征的诊断指标体系,准确地界定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范围并分析了其气候突变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气候突变的时间节点为1981 年,当前气候条件(1982-2014 年)下,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总长度约为151.63 km,面积约705.62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94%),主要分布于松潘镇江关以下,经茂县凤仪镇至汶川县绵褫间的岷江干流,以及黑水河谷和杂谷脑河谷等岷江支流的两侧。(2)当前气候条件下干旱河谷较气候突变前(1961-1980 年)覆盖河道两岸更宽的范围且向北延伸,长度增加20.87 km,面积增加81.61 km2;(3)气候变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是引起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范围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14.
3维地图及其设计:对地图学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3维地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对于3维地图的定义并未统一,而对于3维地图的设计也未形成一定的标准。结合相关的文献,笔者认为扩展人类的空间认知手段和范围才是3维地图的本质目的所在,其定义应根据其是否具备超2维的感知效果来确定,而3维地图的设计原则也应从3维感受效果和新的符号视觉变量体系来考虑,同时充分利用2维地图信息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15.
论污染场地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加科学、规范地开展污染场地调查工作,作者依据多年积累的污染场地调查经验和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跟踪,对污染场地的定义、分类、调查阶段划分及污染调查测试清单的确定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对比十余个发达国家污染场地的定义,给出了污染场地的定义。借鉴污染物属性与地下水赋存介质分类法思想,提出了污染物种类与场地介质组合的污染场地分类方法。基于场地调查工作的实质,考虑简化性、标志性和可操作性,将污染场地调查划分为资料收集、初步调查、详细调查三个阶段。在归纳总结国内外筛选和确定优先控制污染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提出了确定污染场地调查测试清单的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216.
Wetland Definitions: Creation,Evolution and Applicatio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n this paper,we review the creation,evolution and application of wetland definitions.Varying wetlands are found from the tundra to the tropics and on every continent except Antarctica in the planet.Wetlands have many distinguishing features,the most notable of which are water presence,unique soil conditions,and biota that are adapted to or tolerant of saturated soils.Many wetland defini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by cientists,U.S.federal agencies,and the Ramsar Convention for both scientific and regulatory purposes.Wetlands are not easily defined but a well-conceived,science-based definition of wetlands is important for scientists and resource managers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wetlands and/or to use and protect wetlands.A scientific definition is the basis for wetland classification.Developing an effective wetl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requires a well-conceived,science-based definition and clearly explicit guidance on the appropriate use of various wetland indicators to verify the presence of wetlands on the ground.Based on a wellaccepted wetland definition,both wetland classification and inventory further provide needed information and a working frame for wise use and management of wetlands.  相似文献   
217.
论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平华  路文科  刘永宏 《安徽地质》2009,19(4):308-310,320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测绘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建立测绘信息管理系统能有效的管理测绘数据,加速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本文从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系统的功能以及它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来讨论一下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218.
地理信息科学学科领域界定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地理信息科学形成与发展已十多年,该文介绍、分析、论证了Goodchild关于地理信息科学是“信息科学有关地理信息的一个分支学科”定义的准确性;通过对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信息科学的学科界定、认知问题、研究主题等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工作与成果的重新思考、分析与研究,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地理信息科学的重要研究主题,界定了地理信息科学的学科领域,旨在为推动地理信息学科的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219.
The effects of plate rheology (strong plate interiors and weak plate margins) and stiff subducted lithosphere (slabs) on the geoid and plate motions, considered jointly, are examin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spherical models of mantle flow. Buoyancy forces are based on the internal distribution of subducted lithosphere estimated from the last 160 Ma of subduction history. While the ratio of the lower mantle/upper mantle viscosity has a strong effect on the long-wavelength geoid, as has been shown before, we find that plate rheology is also significant and that its inclusion yields a better geoid model while simultaneously reproducing basic features of observed plate motion. Slab viscosity can strongly affect the geoid, depending on whether a slab is coupled to the surface. In particular, deep, high-viscosity slabs beneath the northern Pacific that are disconnected from the surface as a result of subduction history produce significant long-wavelength geoid highs that differ from the observation. This suggests that slabs in the lower mantle may be not as stiff as predicted from a simple thermally activated rheology, if the slab model is accurate.  相似文献   
2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