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8篇
  免费   734篇
  国内免费   291篇
测绘学   4407篇
大气科学   228篇
地球物理   444篇
地质学   1538篇
海洋学   307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801篇
自然地理   1866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303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695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591篇
  2008年   721篇
  2007年   702篇
  2006年   623篇
  2005年   545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哈尔滨市为例,探讨如何建立城市级空间数据共享和地理信息服务中心,从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中心和空间数据共享与服务两个方面来阐述在进行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时要着力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力求建立完善的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为城市级的地理信息行业应用和公众应用提供完整、统一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2.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日益突出,成因复杂,既包括人为地下水开采和城市建筑荷载作用,又包括自然土体固结和活动构造影响。地下水开采和建筑荷载是重要的驱动因素。如何提取区域尺度建筑载荷,评价其对地面沉降影响,是地面沉降灾害防治工作需要开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以简化后的容积率表征建筑载荷,首先利用PS-InSAR技术获取研究区地面沉降信息,然后使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提取出同等地下水开采影响下的不均匀沉降分布,其次采用阴影长度法提取了研究区建筑体高度,最终结合空间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建筑容积率与地面沉降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论:① 北京地区地面沉降比较严重,沉降速率大于30 mm/a的区域占比21.08%;② 地下水开采同等影响下的不均匀沉降区呈H形分布于平原区中部和北部;③ 阴影长度法能够较准确的评估出建筑容积率,可用于区域尺度静载荷的提取与分析;④ 在地质条件相似、水位变化相同的局部区域内,地面沉降速率与建筑容积率具有一定相关性,但相关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33.
标准农田规划空间决策支持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部分地区耕地的质与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迫切需要在平衡粮食安全与经济社会增长的基础上对其做出科学规划,而空间决策支持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该规划的编制。基于对标准农田规划过程的分析,将模型的概念框架分解为以下三个步骤:①构建标准农田资源评价模型:利用群体层次分析法和土地适应性评价模型评估标准农田资源;②构建标准农田规划备选方案生成模型:采用0 ̄1整数规划模型生成若干标准农田规划备选方案;③构建标准农田最优规划方案决策模型,采用非确定型决策模型辅助评价选取最优规划方案。文章对概念模型的规范化过程进行详细探讨,最后以浙江省桐庐县石阜镇为实验区,对模型进行实现和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34.
针对传统的河流信息识别和提取方法不适用于平原地区城市这一情况,该文基于北京市河流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提取城市水系网络,划分流域边界,并对河流的特征信息进行提取;从城市河流的特征识别、信息提取、空间插值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为其他城市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地理信息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应用,地理信息计算呈现出计算速度快、运行效率高、应用多样化的发展特征。而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飞速提升,传统的GIS数据处理方式并不能与之匹配,各种缺陷与弊端逐渐显现,亟待更高效的数据处理方式。目前,以并行集群计算技术和分布式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性能计算的出现,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思路,并逐渐发展形成了新一代的多核并行高性能计算系统。当前,如何利用新型硬件体系结构带来的计算能力,研究新一代高性能GIS计算系统,解决现在所面临的时空数据密集和计算密集问题成为重要挑战。高性能计算是基于一组或几组计算机系统组成的集群,通过网络连接组成超级计算系统以加强数据处理、分析计算性能的一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逐渐形成Hadoop,Spark和Storm 3大主流分布式高性能计算系统,它们三者各具优缺点。本文从高性能GIS算法、并行GIS计算、内存计算和众核计算4个方面梳理、归纳总结了高性能GIS的技术体系,分析了每类高性能GIS技术特征,综合分析、评述了近年来高性能GIS的研究进展,并对高性能GIS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为更完备、高效的高性能GIS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今后,并行GIS计算、高性能计算模式和分布式存储仍然是GIS技术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高性能GIS系统可有效地解决时空数据密集、计算密集和网络通讯密集等问题,大大提升GIS地理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36.
文物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已经有多种,包括考古学文献情报检索系统,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各种文物的考古学资料数据库和文物管理信息系统。但前三类系统各有其局限性,第四类系统尚在探索阶段。本文即是对浙江的文物遗存进行分类,确定文物遗存的编码方法的第四类系统的一个探索。即对文物进行6个方面属性的编码描述, 包括文物类别、埋藏地点、经纬度、文物年代、文化类型、保护级别等,以及对每一个文物遗存长短不一的文字描述; 并运用相关的Visual Basic,ComGIS,MapObjects,Multi-Scale GIS等技术建立含文件建立、编辑、查询及帮助等功能的浙江省文物管理信息系统;另系统还运用了虚拟技术,对文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进行遗存分布特征的研究,向公众展示文物遗存和文物遗存数据的管理等。  相似文献   
37.
对数字地球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数字地球”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然而,数字地球在目前还仅仅是一个概念。为了逐步建立“数字地球”,需要就“数字地球”的理论、技术以及实现进行深入地探讨。从“数字地球”的产生背景、基本概念、研究内容、构成框架、关键技术、实施难点和发展战略等方面谈了对“数字地球”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38.
讨论GIS系统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阐述GIS系统在区调过程中对各种资料的处理与编辑,包括野外资料的采集、图层的划分及图形与图像图件的编制。建立了榆关镇幅综合信息库。  相似文献   
39.
CAD/GIS集成方法在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交叉快速发展,多种技术相互借鉴并走向融合,是当前信息科学应用领域中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CAD/GIS集成应用的必要性,接着阐述了CAD/GIS数据集成与功能集成的一般方法,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给出了一种数据解译器组成结构,可以有效地实现CAD/GIS数据的无缝集成。同时,提出了以组件技术实现CAD/GIS功能紧密集成的概念模式。最后,以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为例,验证了CAD/GIS集成能明显提高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40.
以某大理石矿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矿山岩溶塌陷的机理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地下水活动、覆盖层特征、岩溶发育程度和人类活动强度四个方面,共6个评价指标,建立某大理石矿岩溶塌陷预测评估体系。在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和各评价因子分级标准的基础上,以 MAPGIS 空间分析作为数据处理工具和系统运行平台,生成某大理石矿岩溶塌陷易发性分区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