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0篇
  免费   1396篇
  国内免费   215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7391篇
海洋学   226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405篇
  2018年   364篇
  2017年   377篇
  2016年   411篇
  2015年   406篇
  2014年   409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491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01.
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部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致密储集层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储集层成岩作用特征和储集层致密化成因机制及过程。研究区长8油层组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交代、溶蚀及构造破裂等成岩作用,整体处于中成岩A期晚期。典型成岩序列依次为机械压实、绿泥石黏土膜、早期(泥晶)方解石胶结、石英次生加大、长石、岩屑溶蚀、自生高岭石胶结、自生石英胶结、中期(含)铁方解石胶结。综合研究认为:(1)近物源伴随湖平面快速上升的沉积环境提供了储集层致密化的物质基础,不同沉积微相储集层物性差别较大,分流河道最好,分流间湾最差;(2)长8油层组原始孔隙度为41.35%,压实作用损孔率为50.67%,造成储集层孔隙度急剧降低,胶结作用损孔率为37.48%,导致孔隙度进一步减小,溶蚀作用仅增加了3.26%的孔隙度,难以有效改善储集层质量;(3)上述沉积与成岩因素共同导致储集层致密,致密化过程可分为压实孔隙骤减阶段、早期胶结减孔阶段、溶蚀作用增孔阶段和晚期胶结致密阶段共4个阶段;(4)油气大量充注期储集层孔隙度远低于10%,长8油层组先致密后成藏。  相似文献   
702.
在辽河盆地各构造单元中以西部凹陷湖泊沉积持续时间最长,是研究辽河盆地沙河街组页岩气成藏的良好地区.本次在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的暗色泥岩主要发育在半深湖-深湖环境中,暗色泥岩具有厚度大、连续性强、分布广的特点.有机质丰度较高,TOC平均值在2.18%左右.干酪根类型以II型为主,偏向产气.有机质成熟度基本大于0.59%,表明泥页岩已基本进入大量排烃阶段.脆性矿物总量达到43.1%~61.5%,有利于页岩气开采.在页岩气成藏的地质因素分析基础上,综合研究认为,清水洼陷是沙河街组页岩气富集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703.
侯彦冬  姬书安 《地质通报》2017,36(7):1097-1103
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志丹群产出丰富的四足类动物化石:龟类、离龙类、鳄形类、鹦鹉嘴龙类、剑龙类、甲龙类、兽脚类、鸟类和早期哺乳类。采自内蒙古杭锦旗老龙豁子志丹群罗汉洞组剑龙类关联的荐椎与肠骨化石新标本,其形态特征显示该标本可被归为鄂尔多斯乌尔禾龙(Wuerhosaurus ordosensis)。该标本解剖学研究表明,鄂尔多斯乌尔禾龙腰带还具有以下特征:上髋臼面前缘向后凹而后缘内侧更加内凹。鄂尔多斯乌尔禾龙(Wuerhosaurus ordosensis)和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平坦乌尔禾龙(Wuerhosaurus homheni)在腰带上存在明显区别:(1)鄂尔多斯乌尔禾龙肠骨前突延伸较短,肠骨前突背缘向后逐渐向背侧拱曲、高度逐渐加大,而平坦乌尔禾龙肠骨前突后端背腹缘大致平行;(2)鄂尔多斯乌尔禾龙上髋臼面较小;(3)鄂尔多斯乌尔禾龙左右肠骨前突延伸方向与中轴线之间的夹角略小于平坦乌尔禾龙。这些区别进一步表明,鄂尔多斯乌尔禾龙和平坦乌尔禾龙是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704.
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位于大兴安岭中段科右前旗索伦地区,主要岩性为流纹岩和流纹质晶屑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分析表明,3组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7±2Ma、133±2Ma和123±1Ma,即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形成于133~123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类似于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有斜长石和少量角闪石部分熔融残留。锆石的~(176)Hf/~(177)Hf值介于0.282854~0.283026之间,ε_(Hf)(t)为较高的正值,变化于+5.5~+11.5之间,Hf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828~439Ma,表明兴安地块地壳的主体增生年代为新元古代—显生宙。通过对比东北地区(以邻区为主)同时代岩浆-构造活动,研究区内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这种伸展构造环境的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于欧亚大陆之下的弧后伸展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05.
南澜沧江火山弧带红豆山花岗斑岩属于过铝质钾玄岩性S型花岗岩,SiO_2含量为71.1%~74.4%,全碱含量高(K_2O+Na_2O=8.4%~9.4%),富钾(K_2O/Na_2O=3.9~5.0),铝饱和指数(A/CNK)为1.06~1.21;具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负Eu异常(δ Eu=0.53~0.74);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Th、U等),但亏损Sr、P、Ti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红豆山花岗斑岩具火山弧花岗岩与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为活动大陆边缘弧的产物。红豆山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0.3±3.6Ma,形成于晚三叠世。红豆山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时代与小定西组基性火山岩非常相似,两者是同一期岩浆活动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706.
为弥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盖层的研究空白,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与盖层基本特征,选取泥岩孔隙度、渗透率、厚度以及排替压力4个参数,结合灰色理论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泥岩盖层封盖性能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盆地东南部泥岩北东部较厚,整体呈从北向南减薄的趋势,南部孔隙度及渗透率均偏高;泥岩盖层排替压力较大,大于8 MPa的平面面积占70%以上;由灰色理论打分评价可知,山西组整体盖层封盖性能较好,封盖能力特强(Ⅰ类盖层)、封盖能力强(Ⅱ类盖层)的盖层分布区域广泛,Ⅰ类和Ⅱ类盖层主要发育于盆地北部、北东部,中部延长、延安、志丹等周边地区,盖层封盖性好,Ⅲ类盖层(封盖能力中等)、Ⅳ类盖层(封盖能力差)主要发育于南部。盖层发育较好的地区,经勘探开发与试气,单井日产量可达上万方,证明评价结果与勘探实践匹配。  相似文献   
707.
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测井、录井以及地震资料,将尼日尔Termit盆地上白垩统Madama组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MS),并进一步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以及高位体系域。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识别出前积反射地震相、河道充填反射地震相、平行-亚平行反射地震相以及杂乱反射地震相等四种类型,并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相类型。认为层序MS的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高位体系域则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Madama组整体表现为一个海退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08.
研究区位于羌塘地块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交汇处,保存有一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海相沉积记录,是研究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沉积环境演化及其沉积盆地类型的理想地区。通过对岩性组合、沉积环境、古生物化石等方面进行研究,厘定出欧利组,并探讨了欧利组时代归属及沉积盆地类型。根据欧利组中发现的小光星珊瑚、轮形异通珊瑚、米契林柱剑珊瑚、安多准柱剑珊瑚等化石,确定欧利组时代为晚侏罗世。初步分析沉积环境为局限台地-潮坪沉积,局部具潮汐水道沉积,沉积相分析表明研究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盆地类型为弧后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709.
Due to energy shortage and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resources in shallow underground space have been rapidly exploited and utilized. So that studying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othermal response in gneiss is necessary for effective and rational use of underground heat. Based on field test of thermal response in gneiss under hydrogeological survey project carried out in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development zone in Liaoning Province, this thesis analyze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of geothermal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in main gneiss of Laoning Province. The initial formation temperature ranges from 10.80℃ to 15.80℃ according to field test.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condition of natural water content, the averag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Quaternary loose rocks comes as clay silty silty fine sand medium sand coarse sand gravelly sand. This order is consistent with thermal condu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gneiss obtained in the laboratory. Formation temperature recovery in different strata follows as granite medium sand clay. This order is opposite to the absolute value of temperature recovery curve slope of corresponding lithology, which shows that the stratum with higher temperature recovery rate has lower temperature recovery curve slope.  相似文献   
710.
云南、贵州地区对晚二叠世宣威组底部Nb-REE多金属富集层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其成因还有较大争议.为厘清沐川地区宣威组底部Nb-REE多金属富集层成因机制及富集规律,本研究开展了野外实地调查、矿物学、岩相古地理与岩石地球化学等系统性研究,探讨其物源、富集规律,建立了成矿模式.结果 表明,川南沐川地区宣威组底部N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