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92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25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81.
Political ecology (PE) is rooted in a combination of critical perspectives and the hard won insights distilled from field work. The theoretical base of political ecology was joined, by Piers Blaikie and others, to an unflinching commitment to empirical observation of bio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phenomena in place. To this already ambitious mix was added a practical intent to contribute to material as well as social change: a practical political ecology of alternative development ran beneath the surface of much of this work. For many this led to serious encounters with policy and the machinery of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ions. While seemingly contradictory with the critical tenets of political ecology, Blaikie’s pursuit of this pathway led beyond the ivory tower to Political Ecology in the Key of Policy, initially to inform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olicy and eventually expanding - through the work of second-generation PE - to address internal policy in social movements and alternative development networks. Among recent variations on political ecology that have built partly on the work of Blaikie, Feminist Political Ecology (FPE) expands PE to address women as a group, and gender as a category. FPE and post-structural PE are based on multiple actors with complex and overlapping identities, affinities and interests. An emergent wave of political ecology joins FPE, post-structural theory, and complexity science, to address theory, policy and practice in alternative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combines a radical empiricism and situated science, with feminist post-structural theories of multiple identity and “location”, and alternative development paradigms. This approach honors the legacy of Piers Blaikie and other PE founders yet incorporates the insights and political projects of feminism, post-structural critique and autonomous or alternative development movements.  相似文献   
182.
利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一手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开发区居住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开发区居住人口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外来人口已成为开发区后期居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开发区的住房类型构成呈现多样化特点,政策和住房户型原因是影响住宅分化的重要因素;开发区在收入和社会阶层方面存在居住分化现象,具体表现为高收入和低社会阶层两级分化的空间隔离;作为新兴的郊区社区,开发区居民维权意识强烈,但社区联系较弱;上班通勤距离仍是影响居民居住地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改善居住环境、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也是极重要的因素。最后,从居民、开发商、地方政府、企业、母城及周边区域等多元主体共同作用的角度探讨了开发区居住空间的形成机制。当前,国内开发区大多面临从“产业功能地域”向综合型的“城市化功能地域”转型,但开发区既是“产业集聚区”又被作为“卧城”的复杂状况,也带来其居住空间特征及形成机制的复杂性。研究成果对于丰富城市居住空间理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3.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秀万  王恩宙 《遥感学报》2001,5(6):448-453
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是可持续发展研究中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之一。在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讨基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信息系统,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框架与实现方式。选择四川省攀枝花市作为研究区域,建立该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可持续发展评价信息系统,将可持续发展信息基础数据库、指标计算、指标的可视化表现、评价报告的自动生成及空间信息查询等集成为一体,并实现了系统的开放性、网络化,是规划方案制定、决策实现和公众参与的有效便捷工具,可以为可持续发展规划、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4.
我国超声地震模型试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超声地震模型试验是地球物理模拟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5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了超声地震模型试验的研究实践,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超声地震模型试验在方法理论、研究实践和工程应用上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我国地球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5.
本文从区域开发的角度,对双桥镇的自然与社会要素,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一是强化农田水利的配置工程及合理开采地下水,实行节水农业;二是种养结合,建立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地力培肥体系,建立种养结合的良种繁育体系,培植双桥特色的名、优、特、稀产品。  相似文献   
186.
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   总被引:56,自引:10,他引:56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和扩展是历史、自然、社会等综合因素长期演化的结果,现人世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影响着我国东中西部经济梯度的扩大。我国西部的发展必须实行全方位开放的战略,但重点仍应面向环太平洋地区的我国东中部,并且努力加快连通东西部的交通大动脉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7.
Marton  A 《地理科学》1997,17(1):8-17
在东北亚区域发展方向论述了经济快速增长,资源转移和区域贸易格局的特点,随着后分析了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国际环境以及图们江发展计划,指出图们江开发的几种可能选择和图们江与东北亚经济协作前景,特别提出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8.
本文就海湾战争,结合我国国情,联想我军测绘保障的建设谈了为适应高科技战争的要求应采取的几项措施,即:抓好动态的测绘保障,进行测绘保障体制的调整,开展未来战场的研究。其中还特别强调要抓好三件事:①加速我军测绘数据库的建立,不断提高数据测绘产品的生产能力;②加强地形分析方法和手段的研究;③加强快速定位保障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9.
关于中国世界城市发展条件与前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效民 《地理研究》1996,15(2):67-73
本文简要回顾了"世界城市"的理论背景及国内有关建设国际性中心城市的设想,根据世界城市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重点分析了中国建设世界城市的可行性和主要制约因素,并对中国未来世界城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90.
In this paper, I articulate a notion of ‘social dispossession,’ an optic that extends current theorizing on agrarian dispossession into the realm of social reproduction, by examining the testimonies of microcredit borrowers in rural Bangladesh.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on microcredit has highlighted new forms of subject-making employed by microcredit and other NGO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s. These developments have received insufficient attention in scholarship on agrarian change, both globally and in specific places. I correct this by arguing that microcredit drives social dispossession through three specific mechanisms: the confiscation of assets necessary to social reproduction (as well as to prod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debt relations within a community which reshape what reproduction can look like; and the re-configuration of women’s social status and subjectivities in relation to their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