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83篇 |
免费 | 1228篇 |
国内免费 | 117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1篇 |
大气科学 | 61篇 |
地球物理 | 916篇 |
地质学 | 4816篇 |
海洋学 | 409篇 |
天文学 | 44篇 |
综合类 | 298篇 |
自然地理 | 1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38篇 |
2022年 | 283篇 |
2021年 | 228篇 |
2020年 | 255篇 |
2019年 | 250篇 |
2018年 | 152篇 |
2017年 | 183篇 |
2016年 | 226篇 |
2015年 | 194篇 |
2014年 | 311篇 |
2013年 | 276篇 |
2012年 | 286篇 |
2011年 | 342篇 |
2010年 | 262篇 |
2009年 | 290篇 |
2008年 | 296篇 |
2007年 | 291篇 |
2006年 | 293篇 |
2005年 | 261篇 |
2004年 | 274篇 |
2003年 | 205篇 |
2002年 | 213篇 |
2001年 | 190篇 |
2000年 | 169篇 |
1999年 | 149篇 |
1998年 | 138篇 |
1997年 | 128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70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5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结合国内外VLBI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动态,从天体测量、空间大地测量和深空探测等角度,对我国天测与测地VLBI观测网络的未来建设进行了需求分析和测站配置技术指标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最早出现文献记载的“中国”“中华”“华夏”名称及其文献释读和各种含义的考证,探索蕴含几千年文明化石底蕴的国名、族名--“中国”“中华”“华夏”名称的由来和含义,进而更全面地解读中国文化的脉络和内涵。认为夏部族原是古老的黄帝族的后裔,到了鲧和禹的时期,在今嵩山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部族。夏有大而美好之意。认为“中国”有地理的中国之意,指“中央”“京师”“国中”“中原”;“中国”有民族的“中国”“华夏”之意;“中国”有文化的“中国”和“华夏”之意:即核心、权威、正统之意,具有睿智、高贵之意,具有中庸、适宜之意,具有光华、礼仪、文化、文明之意;“中国”有国号的“中国”之意,即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简称“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便成为人民当家做主新国家的名称。 相似文献
16.
从建造和改造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晚石炭世珍子山组的发育特征,分析了与赋煤有关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珍子山组含煤段沉积厚度比较稳定,含煤性较好,受后期构造破坏较轻,是较好的赋煤区。该研究为密山地区进一步找煤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针对DTC-150防爆地质超前探测仪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研制新型矿井多波多分量地震反射波观测系统的必要性.通过对大量工程预测预报资料的分析,结合煤岩有效地震波频率特性等4个关键技术的研究,得出了煤岩有效地震波频率范围和观测系统的有效布设方式,研制了高速、高精度、多通道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给出了掌子面绕射回波形成的探测盲区和巷道声波的处理方法,提出了掌子面绕射回波与直达波不重叠的条件.新型矿井多波多分量地震反射波观测系统的研制成功为矿井提供了更为准确、更长距离的超前预测预报手段,同时也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铜山—石砀山铜钼矿位于江苏宁镇山脉中段龙潭—仓头背斜南翼,矿体主体受接触带构造控制。以往地质工作缺少深部研究,对物化探异常再解释工作不够,物探方法找矿专属性研究不细致,综合研究程度较浅。综合分析铜山—石砀山地区地质、物性资料,采用1∶2 000高精度磁法测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等物探技术,圈定地磁异常8个(C1—C8),推断由2个磁性地质体、8个矽卡岩体引起。择优对C2异常进行了钻探验证。研究认为该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高低阻过渡带部位的磁异常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即该区中酸性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部位具有含铜钼磁铁矿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对比分析研究区及周边找矿信息,认为铜山—石砀山地区找矿深部有潜力,外围有远景。 相似文献
19.
禾青井动水位对断层蠕动与慢地震过程的响应初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湖南禾青井深井水位观测的异常图象为例进行定性分析,发现动水位观测有可能直接反映出断层的滑动或断层的慢地震过程,前者可能为地下水物理参量的观测与研究提供亲折思路,后者则可能对震源物理学的发展和地震预报水平的提高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China Geology》2020,3(2):230-246
The Dongyang gold deposit is a newly discovered epithermal deposit in Fujian Province, Southeast China, along the Circum-Pacific metallogenic belt. Herewith, the authors present mineralogic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clasma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 between Au and Te, As, S, Fe, etc., and discuss the gold precipitation process. The pyrites in this deposit are Fe-deficient, and are enriched in Te and As. The authors infer that As was mainly in form of As-complexes, and Te-Au-Ag inclusions/solid solution also exsits in the Py I. Along with the depletion of Te and As, they were less active chemically in the Py II, and Au may be incorporated into As-rich and Fe-deficient surface sites by chemisorption onto As-rich growth surfaces. Because of the incorporation of new fluid, Te and As became the most active chemically in the Py III, which was the main elements precipitation stage, and As dominantly substituted for S in the lattice of pyrite, due to the more reducing condition. The authors propose Au was in form of invisible gold,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gold can be considered as post-pyrite event, while the Au-bearing minerals were result of post incorporation of gold in arsenian pyrit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