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1篇
  免费   696篇
  国内免费   682篇
测绘学   368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450篇
地质学   2149篇
海洋学   520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406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48年   2篇
  1941年   2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反光显微镜对"松科1井"南孔嫩江组一段泥岩样品中黄铁矿形态观察发现,嫩一段泥岩中存在两种基本的黄铁矿形态,即莓球和自形晶,以及由这两种形态衍生而来的集合体形态.通过对莓球黄铁矿大小的统计,建立起莓球黄铁矿大小分布的垂向变化曲线,依据莓球黄铁矿大小分布对底层水体氧化还原条件的指示原理,可以推断出嫩一段沉积期底层水体氧化还原条件曾发生过的变化过程,从而达到研究松辽盆地晚白垩世环境和气候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2.
中新世的岩浆活动对于判别青藏高原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拉萨地体西部左左乡地区新厘定出一套中新世石英二长岩。通过LA-ICP-MS测年,获得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2.38±0.46 Ma(n=13,MSWD=0.71),此年龄可代表石英二长岩的形成时代。全岩化学成分显示,其具有高的SiO2(65.87%~66.90%)、K2O(6.19%~6.41%)含量、K2O/Na2O值(1.7~1.8)及低的MgO(1.71%~1.76%)含量,岩石类型属于拉萨地体中新世钾质中酸性岩系列。依据岩石高的Mg#(56.5~57.8)值、Nb/Ta(16.0~16.4)值、Cr(46.0×10-6~48.9×10-6)、Ni(32.6×10-6~34.8×10-6)含量及大量的暗色包体,推测左左乡中新世石英二长岩形成于壳源岩浆与幔源岩浆的混合。依据区域内的隆升研究结果,推测印度板片分段俯冲及撕裂模型相比于岩石圈地幔对流减薄模型、增厚岩石圈拆沉模型、俯冲印度板片断裂模型能够更合理地解释拉萨地体中新世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成因。  相似文献   
993.
李宇  李文庆  孙金龙 《岩石学报》2022,38(10):3021-3036

本文对内蒙古莫尔道嘎地区(额尔古纳地块)花岗质岩石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 从而揭示区域构造背景。莫尔道嘎地区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 震荡生长环带明显, 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显示, 研究区花岗岩可划分为两个期次: 晚三叠世(~216Ma)和早侏罗世(201~195Ma)。莫尔道嘎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相似, 它们具有高硅(SiO2=67.09%~77.05%)、富铝(Al2O3=12.18%~16.83%)、贫铁(Fe2O3T=1.30%~3.48%)等特征, 属于准铝质-过铝质(A/CNK=0.97~1.13)、高钾钙碱性系列, 具有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此外,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和轻稀土元素(LREEs), 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 Nb、Ta、P、Ti等), 具有与俯冲带环境下形成的火成岩类似的特征。额尔古纳地块上同时期的钙碱性系列岩石组合的发现, 进一步表明莫尔道嘎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结合前人对东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时空变异分布特征的研究, 本文莫尔道嘎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质岩体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4.
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石薄片观察和锆石U Pb定年结果表明,大别山北淮阳带西段原“定远组”奥陶纪变质火山岩中新元古代浅变质岩片至少包含两类岩石,即750~720Ma的变质花岗岩和635 Ma的变质辉长岩。其中,变质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与北淮阳带东段庐镇关杂岩的形成时代一致。这两类新元古代浅变质岩石都经过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以构造透镜体或岩片形式产于奥陶纪的变质火山岩带(原“定远组”)中,并且与华南陆块北缘湖北随州—枣阳一带发育的2期大规模新元古代中、晚期基性岩墙群和花岗岩的时代以及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的原岩时代一致。这些成果进一步证明,它们可能是印支期华南陆块发生俯冲的初始阶段陆壳内部最早被拆离、解耦的岩片,并在南、北陆块汇聚、碰撞及造山过程中被推覆到华北陆块南缘古生代浅变质岩系之上。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不同位置、不同性质、不同地质年代断层分别进行布设测线,测量不同种类地球化学气体逸出浓度并开展专题研究,得出郯庐断裂宿迁段断层气Rn、CO2浓度变化同步性较好,浓度异常区域与断层破碎带具有一致性,郯庐断裂宿迁段断层气浓度与断裂活动年代有关,全新世活动断裂浓度最高,晚更新世活动断裂稍低,早第四纪断裂浓度最低等结论。此项研究对在郯庐断裂宿迁段开展地球化学气体观测,进而预测地震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6.
以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坨76块沙四上亚段扇三角洲沉积体为例,通过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对其层序地层单元进行了精确划分对比,将坨76块沙四上亚段扇三角洲沉积体共划分为4个准层序,18个层组,29个单层,并研究了各准层序及其内部层组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在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准层序及层组边界在地层记录中的表现形式随地理位置而变化。在上述基础上,探讨了扇三角沉积体系中最基本的准层序和层组2级层序地层单元与油气汇聚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完全由一种相构成的准层序、层组基准面旋回中,孔隙度和渗透率是A/S值变化的函数,在准层序及层组内部随A/S的变化,储层物性及其含油饱和度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7.
计算了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弧段的浅源地震与俯冲速率的相关系数,证实了俯冲速率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因素。地震统计结果展示马里亚纳中深度(60~300 km)地震存在较明显分段性,且与海底地形起伏度相对应,推断这种现象一方面因为海山俯冲引起的板块破裂程度高,导致更多的流体供应所致; 另一方面可能与海山俯冲机制导致板片局部变形有关。通过全球P波波速模型,提取马里亚纳之下大约8.0 km/s的等值面,揭示了俯冲板片的深部形态,在马里亚纳弧的南北两侧之下,存在两个明显的缺失,代表了板片深部的撕裂,且北部撕裂程度要比南部高,可能与北部小笠原高原与南部卡罗琳洋中脊俯冲有关。重力数据与地震数据揭示了相对于马里亚纳俯冲带北部,南部可能为强耦合,菲律宾海板块之下410~660 km不连续界面滞留为太平洋板片,西南部与马里亚纳俯冲带南部俯冲太平洋板片相连。初步推断这种结构与具有较大浮力的卡罗琳洋中脊可能共同决定了马里亚纳俯冲带南部8°N、137.3°E存在的旋转极。  相似文献   
998.
MSCT和X线平片在诊断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价值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X线平片和多排螺旋CT诊断腰椎滑脱的准确性,并评价临床价值。方法:搜集40例经X线平片、MSCT检查诊断并手术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X线平片和MSCT判定腰椎滑脱程度、部位、类型的结果与手术对照。结果:40例患者,27例手术证实为真性滑脱,13例为假性滑脱。以手术为对照,X线平片、MSCT诊断腰椎滑脱程度和部位准确率为100%;X线平片判定腰椎滑脱类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为分别为59.3%、100%、100%和54.2%;MSCT判定滑脱类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X线平片和MSCT对滑脱类型判定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X线平片、MSCT判定腰椎滑脱程度和部位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判定腰椎滑脱类型,MSCT比X线平片好,X线平片目前仍是基本的筛查方法,MSCT进一步明确腰椎滑脱类型诊断,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建立孕震断层中锁固段的临界破坏—断裂力学与其蠕变过程联系,发现每个锁固段断裂点与加速应变能释放起点的累积Benioff应变之比,有着依赖于锁固段个数的指数律关系,指数函数的底数为1.48.在最后一个锁固段破坏以前,每一个锁固段的临界破坏—断裂过程表示一个中等强度或更大震级预震(preshock)的产生过程;在最后一个锁固段破坏之后,主震将发生.通过相当数量地震实例的回溯性预测分析,表明这一指数律能可靠地应用于中等强度预震和主震的预测.该方法能够在地震的中期、短期以及临震预报方面发挥作用.常数1.48很可能是表征中等强度或更大震级的预震和主震产生过程的普适常数.我们还对地震预报研究中某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从理论和技术层面论证了本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00.
重力场对弹道导弹自由段落点影响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伟  刘根友  郝晓光 《测绘科学》2009,34(5):118-120,83
利用EGM96地球重力场模型,采用数值积分方法分析了重力场J2项、J4项以及扰动重力对弹道导弹自由段落点偏差的影响,讨论了积分步长的选取和重力场模型阶数的选取。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对6000km左右自由段射程的弹道导弹,J2项引起的落点偏差最大达到15km以上;J4项引起的落点偏差最大达到60m左右;扰动重力的影响可达到数百米,为达到米级的落点精度,需考虑到30阶左右的重力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