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1篇
  免费   696篇
  国内免费   682篇
测绘学   368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450篇
地质学   2149篇
海洋学   520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406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48年   2篇
  1941年   2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玉尔吐斯组富有机质沉积层段分布广泛, 层位稳定, 其中的硅质岩发育, 并伴有磷矿产出. 硅质岩的Al/(Al + Fe + Mn)和Si/(Si + Al + Fe)比值分别在0.0023 ~ 0.0046和0.965 ~ 0.98之间, 表明其形成于海底热水沉积环境, 且远离陆源区. 富有机质沉积层段明显富集As, Hg, Pb, Zn, Cu, Co, P, V, Ba等微量元素, Ba/Sr比值分布在21.2 ~ 158.1之间, 与现代海底热水沉积物中的Ba/Sr比值相似, 具有明显的海底热水沉积特征; 硅质岩的稀土元素总量SREE从8.81 ~ 56.682 mg/g, 平均值为31.414 mg/g, 介于大陆边缘硅质岩与深海硅质岩稀土总量之间; 硅质岩的LREE/HREE比值为1.01 ~ 3.56, 显示出海底热水沉积的特征. 该组中有机质丰度(TOC)与表征海底热水活动的地球化学参数Ba/Sr值等具有正相关趋势, 这表明海底热水活动对有机质的富集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紫外辐射如何影响人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乜虹 《青海气象》2004,(1):71-71,81
太阳辐射能量的波长范围较宽,对人类而言,其中大部分的太阳辐射是肉眼无法看得见的。波长越短,辐射强度越大,并且对于生物体潜在的危害也就越大。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其波长在290~400nm(十亿分之一米),这比可见光的波  相似文献   
73.
黄中雄 《广西气象》2004,25(2):34-36
对AB报中灾情段及地方补充段中灾害项目的编发应注意的问题给出了概括、总结,供编报时参考。  相似文献   
74.
北京云蒙山片麻状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应用锆石SHRIMP定年方法对云蒙山片麻状花岗岩进行年代学研究 ,得到 4组年龄 :14 4± 4Ma、16 0~ 16 3Ma、193~ 2 18Ma和 2 4 16Ma。其中 14 4± 4Ma代表了云蒙山岩体的侵位时间 ,16 0~ 16 3Ma和 193~ 2 18Ma两组年龄可能是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虏锆石的年龄。 2 4 16Ma与Davis等的锆石U_Pb法上交点年龄 (190 0~ 2 4 0 0Ma)一致 ,可能反映了原岩的时代 ,说明该花岗岩来源于晚太古代片麻岩的局部熔融或者是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了晚太古代的锆石。  相似文献   
75.
New structural and petrological data unveil a very complicated ductile de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north-western Dabie Shun, central China. The finegrained symplectic amphibolite-facies assemblage and coronal structure enveloping eclogite-facies garnet,omphacite and phengite etc., representing strain-free decompression and retrogressive metamorphism,are considered as the main criteria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early-stage deformation under HP metamorphic conditions related to the continental deep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and the late-stage deformation under amphibolite to greenschist-facies conditions occurred in the post-eclogite exhumation processes.Two late-stages of widely developed, sequential ductile deformations D3 and D4, are recognized on the basis of penetrative fabrics and mineral aggregates in the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which shows clear, regionally, consistent overprinting relationships. D3 fabrics are best preserved in the Suhe tract of low post-D3 deformation intensity and characterized by steeply dipping layered mylonitic amphibolites associated with doubly vergent folds. They are attributed to a phase of tectonism linked to the initial exhumation of the HP rocks and involved crustal shorte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pright structures and the widespread emplacement of garnet-bearing granites and felsic dikes. D4 structures are attributed to the main episode of ductile extension (D^24) with a gently dipping foliation to the north and common intrafolial, recumbent folds in the Xiongdian tract, followed by normal sense top-to-the northductile shearing (D^24) along an important tectonic boundary, the so-called Majiawa-Hexiwan fault (MHF), the westward continuation of the Balifan-Mozitan-Xiaotian fault (BMXF) of the northern Dabie Shan.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two stages of ductile deformation observed in the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reflecting the post-eclogite compressional or extrusion wedge formation, the subhorizontal ductile extension and crustal thinning as well as the top-to-the north shearing along the high-angle ductile shear zones responsible for exhumation of the HP unit as a coherent slab,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recognized in the Dabie-Sulu UHP and HP metamorphic belts, suggesting that they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in time and space. The Xiongdian-Suhe HP metamorphic unit thus forms part of the Triassic(250-230 Ma) collision orogenic belt, and can not connect with the South Altun-North Qaidam-North Qinline UHP metamorphic belt formed durin~ the Early Paleozoic (500-400Ma).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瞬变电磁测深的资料预处理、参数计算、图件编制及原始测量曲线中高频率起始段变异曲线的修正,为地层的划分、断裂构造的确定提供了依据,选择确定了适合寻找砂岩型铀矿找矿的解释图件,达到了解决研究地层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77.
在边境测图过程中,经常遇到较大面积云层问题,使航测测图无法顺利进行。能充分利用的影像资源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影像,有国产高分2号、SPOT-6、资源3号等单片卫星影像,无立体像对影像。通过对国情普查的影像分析选取,选取一试验区域进行试验,用国产高分2号卫星影像与SPOT-6卫星影像组成立体像对测制地物地貌,用Worldview卫星立体像对影像测制同一区域的地物地貌,将两种影像源组成立体模型测制的地物地貌进行比较及精度统计,说明单片卫星影像在航测测图中达到的精度。  相似文献   
78.
张晓科  蔡元峰  潘宇观 《地质论评》2016,62(6):1590-1602
蒙脱石具良好的阳离子可交换吸附特性。在提纯蒙脱石的基础上,用氯化铵(NH_4Cl)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分别交换蒙脱石层间阳离子制备了改性蒙脱石,并用提纯蒙脱石、改性后的蒙脱石吸附碱式硫酸铬溶液中的铬离子,获得含铬蒙脱石样品。针对上述的含铬蒙脱石进行包括粉末X射线衍射术(XRD)、电子顺磁共振谱术(EP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术(FTIR)以及电感耦合与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测试和分析。吸附残余液的化学分析结果和含铬蒙脱石样品的XRD结果显示CTAB对蒙脱石的层间的封闭是较完全的,层间几乎未发生交换吸附;而NH_4~+—蒙脱石和蒙脱石层间则发生交换吸附。吸附前后样品的红外吸收谱发生了较大变化,表明三个含铬样品的红外吸收谱上出现的硅醇和铝醇向低波数延展的现象是由铬离子吸附在蒙脱石结构片的六方孔中所致。EPR的结果指示甚至在蒙脱石的少量四面体和/(或)八面体位中也有Cr~(3+)占位。  相似文献   
79.
在强震动力作用下,边坡常会产生较大的永久位移,且抗滑桩锚固段顶端前侧局部地层易进入塑性屈服状态,这在传统的悬臂式抗滑桩抗震设计计算中没有给予充分考虑。基于Nemark滑块位移法和极限分析原理,提出了考虑边坡设计安全系数和地震永久位移的作用于抗滑桩上设计滑坡推力的计算方法;同时,根据锚固段地层进入塑性屈服状态的情况提出把锚固段分为塑性区锚固段和弹性区锚固段分别计算,前者按极限地层反力法采用悬臂梁模型计算,后者按照弹性地基梁模型计算,在两者界面处需满足桩体内力和变形以及地层反力的连续条件。结合一土质边坡工程算例,给出了所提出的悬臂式抗滑桩抗震设计三段分析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和结果,进一步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技术合理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80.
自1973年PDC钻头应用以来,油气钻井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PDC钻头在早期约15年时间内发展缓慢。此后,由于加强技术创新,如多层聚晶金刚石层、非平面界面专利、防回旋技术、滤钴工艺、优化水力学设计以及计算机建模等,促进了PDC钻头迅猛发展、广泛应用。目前,PDC钻头在世界上所钻进尺数已占到约90%。NOV公司近年推出4种太阳神PDC切削齿,由其制作的PDC钻头提高了热稳定性、抗研磨性、抗冲击韧性与导向性等。这类钻头可以钻进硬岩与研磨性地层,以及一些难钻地层,具有较高的钻进效率和较好的耐用性。Helios太阳神系列PDC钻头成功地应用于挪威、中东、澳大利亚以及美国等地的油气田。斯伦贝谢公司推出的ONYX玛瑙360°滚动PDC可保持刀齿锐利、相对冷却及延长寿命,显著地提高了钻头耐用性。在美国许多油气田应用表明,这种滚动PDC制造的钻头比固定齿PDC钻头平均钻进效率可提高40%以上,而钻头的工作寿命则可提高40%~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