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32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985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中国东北—华北新生代火山活动的深部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洋 《地质论评》1999,45(7):174-179
在综合地质年代学、数值模拟和岩石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新生代玄武质火山活动是岩石圈发生拆沉失稳,导致软流圈地幔发生强迫对流的结果。发生在东北—华北地区中部的岩石圈拆沉失稳诱发了早第三纪火山活动,而地幔对流环的扩展引起的热机械侵蚀作用使得周边地区相继发生岩石圈拆沉,从而导致晚第三纪第四纪火山活动的产生。拆沉失稳机制得到了大地热流、布格重力异常反演和新构造运动研究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992.
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是现今青藏高原东北缘重要构造边界带。该构造带内新生代沉积地层出露完整,包括渐新统—中新统巨厚的河流相—洪泛相—三角洲相—浅湖相—深湖相多旋回沉积地层和角度不整合其上的上新统冲积扇砾岩层,其中漳县含盐盆地沉积序列底部渐新统砾岩层(孙家峡砾岩)和上新统砾岩层(韩家沟砾岩)是两套代表性砾岩沉积。虽然两套砾岩都为粗砾岩,但沉积特征却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通过对两套砾岩的地貌特征、沉积岩石组合、砾岩的砾石结构和成分及古流向等特征的比较,提出了孙家峡砾岩是一套典型的河流加积砾岩层,而韩家沟砾岩则是一套典型的冲洪积扇粗砾岩的认识。结合对两套砾岩空间分布、地层产状和其上覆、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以及其与区域断层之间的构造配置关系等分析,认为渐新统孙家峡砾岩是伸展正断层控制的断陷河谷沉积,而上新统韩家沟砾岩则是逆冲断层控制的冲洪积扇沉积。这为西秦岭北缘新生代不同阶段的构造属性、构造转换和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过程等提供了新的地质约束。  相似文献   
993.
岷江断裂带晚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来自钻孔的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岷江断裂带由2个不同性质的断裂组成:早期岷江逆冲断裂和晚期岷江正断裂。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资料发现在岷江西侧山麓之下存在一套厚度大于110m的早更新世灰黑色湖相地层,三叠系灰岩逆掩在这套湖相地层之上。由此确定岷江断裂是一条西倾的逆冲断层,逆冲作用发生在中更新世之前。在中更新世时期,岷江逆冲断裂发生构造负反转,在其前缘形成一条东倾的正断层,它控制了岷江上游漳腊盆地的发育。本文认为,岷山地区现今地震活动并非受控于岷江断裂带,而可能受到虎牙断裂及岷山隆起深部滑脱构造的控制,岷江断裂带位于该深部滑脱构造的上部。进而认为逆冲—推覆构造样式可能是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造山和快速隆升的主要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994.
综合分析了开平煤田的煤系上覆新生界沉积特征和含水性,对其与矿井充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和预测,指出其下部段位的含水性弱,不应因底部有卵砾石层而谈虎色变,而要在勘探时就对其具体沉积特征和含水性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5.
关于中国中新生代盆地特点及几个构造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研究应纳入全球构造总格局中,进行全面深刻的剖析,以活动论、阶段论和转化论的观点,把盆地地热史、沉积史、构造演化史紧密的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从中发现新的规律,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构造理论,并指导普查勘探。  相似文献   
996.

准噶尔盆地西缘白杨河冲洪积扇发育典型,但其环境过程问题亟待解决。在该扇西缘ZK1剖面(137 m深)古地磁定年基础上,提取粒度、磁化率、有机质、碳酸钙、孢粉、砂粒微形态、矿物成分等样品信息,综合分析表明:8 Ma以来研究区环境主要在中纬度内陆干旱荒漠至荒漠草原范围演变,包括2个阶段6个亚阶段:阶段Ⅰ(8.1~5.3 Ma)主要为湖泊期,包括亚阶段1(8.1~7.2 Ma)浅湖、亚阶段2(7.2~6.9 Ma)戈壁和亚阶段3(6.9~5.3 Ma)滨湖;阶段Ⅱ(5.3 Ma至今)为冲洪积扇期,由亚阶段4(5.3~3.6 Ma)扇体开始发育形成的干冷扇缘、亚阶段5(3.6~1.1 Ma)为较干冷环境下的第二次快速成扇期和亚阶段6(1.1 Ma至今)最干冷环境下的第三次极快成扇期组成。该扇主要形成于5.3 Ma以来,主要经历了5.3 Ma、3.6 Ma、1.1 Ma等3次成扇期。其发育阶段和环境演化与晚新生代古地中海Messinian期干化事件、半球乃至全球阶段性降温、青藏高原隆升及其远程效应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7.
Niko.  VG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0,14(4):339-350
本文根据地震记录讨论贝加尔凹陷的沉积盖层,作者区分了四个地震综合结构,对它们的分层、厚度变化和构造形态进行了描述。在恢复该凹陷的历史中使用了沉积构造分析。该凹陷经历了二阶段演化。早期(早第三纪一晚第三纪)为同沉积沉降。晚期(第四纪)为塌陷阶段,造成了贝加尔凹陷的现代构造。  相似文献   
998.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intervals between Cenozoic geomagnetic reversals approximates a power law, while their occurrence over time shows temporal clustering of short and long intervals. Application of the Aggregate Variance and Absolute Value methods suggest long-range dependence in this time series, a possible indication that the geodynamo operates as a self-organised complex system. This hypothesis may allow the Cretaceous superchron to be considered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ordinary reversal regime attested in the Cenozoic record.  相似文献   
999.
We have developed a method to reconstruct palaeorelief by means of detailed geomorphological and geological studies, geostatistical tools, GIS and a DEM. This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Sierra de Atapuerca (NE Duero Basin, Burgos, Spain), allowing us to model a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relief evolution from the Middle Miocene to the present. The modelling procedure is based on geostatistical recovery of the palaeosurfaces characteristic of each geomorphological evolution stage, using polynomial regressions, trend surfaces and kriging. The modelling of morphology trends has been useful in establishing new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relationships in the geodynamic evolution of this basin, such as uplift quantification, correlation of erosion surfaces and sedimentary units, and the evolution of fluvial base levels. The palaeosurface reconstruction together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slope retreat have allowed us to reconstruct the palaeoreliefs that define the Late Cenozoic landscape evolution of this area, where the Lower and Middle Pleistocene archaeopalaeontological sites of the Sierra de Atapuerca are located.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00.
地表地质调查发现,位于滇西北菱形断块中南部的周城—清水断裂在上新世早期已经开始活动,而断裂强烈活动时期在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性减弱。断裂运动方式以左旋走滑为主,兼有逆冲分量,并发生过从逆冲到正断的转换,全新世活动不明显。根据断裂断错的上新世昔格达组湖相沉积地质及河流地貌进行的初步分析,可以判断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为0.1 mm/a左右,明显小于周城—清水断裂北侧川滇菱形块体向南东方向的运动速度(13~14 mm/a)。这表明周城—清水断裂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所形成的次生构造———川滇菱形块体的侧向挤出的调节作用很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