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5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测绘学   1233篇
大气科学   169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165篇
海洋学   185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181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城市局域动态人口估算方法与模拟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获取城市局部区域内的实时人口是应急决策等诸多城市管理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时空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估算操作的困难:空间范围不确定,即给定的城市区域是可变的;时间不确定,即估计的时间事先不可知。根据城市居民的总体出行规律,居民日常活动基本以城市建筑为中心,或者认为居民因受建筑物所承载功能的吸引而出行。鉴此,给定区域内的静态人口可使用区域内的居住型建筑,以及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等统计数据来估算,而动态人口的估算则需要确定每类建筑物在不同时刻所吸引的居民人数。为此,引入建筑物修正系数和建筑物吸引率两个指数。修正系数是其他类型建筑物的容纳能力与作为基准的居住型建筑物的容纳能力之比。通过修正系数可获得每类建筑物的额定容纳人数。吸引率是不同时刻每类建筑物的实际容纳人数与其额定容纳人数的比值。根据居民出行的一般时间分布,将一天按照休息日和节假日分别都划分成七个时段,建筑物类型参照调查城市交通出行率时的分类划分。利用居民出行和交通出行率调查资料等数据,估算每类建筑物的修正系数和吸引率,计算区域内的实时人口数,模拟了一起突发化学品泄漏事故,将所提方法应用到模拟场景的动态人口估计中,并对方法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2.
??????Bayes??????????????????GPS???????ж?????λ??????Bayes?????????????????????????GPS????????????????÷???????Ч???  相似文献   
993.
由于部分变量误差(partial errors-in-variables,Partial EIV)模型方差分量估计精度评定理论不完善,将SUT采样法应用于Partial EIV模型的最小范数二次无偏估计(the minimum norm quadratic unbiased estimator, MINQUE),利用方差分量估计修正随机模型并以此作为先验信息对观测向量进行SUT法采样得到参数的加权均值和二阶精度信息。考虑到非线性模型的偏差,进行偏差改正,再通过SUT法对改正后的参数采样计算二阶精度信息。通过算例实验验证,结合SUT法和方差分量估计求解Partial EIV模型,能够有效地避免复杂的求导运算,并获得更为精确的参数估值和合理的二阶精度信息,表明偏差改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94.
黄河流域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徐宗学  隋彩虹 《气象》2005,31(11):7-10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非参数统计检验(Mann-Kendall)方法计算黄河流域78个气象站点12个月及年平均气温多年来的长期变化趋势,并在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的前提下,重点对Mann-Kendall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平均气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这种趋势主要归因于1、2、12月气温的升高;气温上升趋势以12月份表现最明显,8月份表现最平缓;全流域年平均气温只有4个站点表现出下降趋势,不同月份变化趋势的地区分布亦有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将流域进行了分区.  相似文献   
995.
遗传算法在非线性最小二乘平差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克服线性化经典平差的不足,尝试利用遗传算法全局和局部搜索力强的优势,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参数估计。对遗传算法涉及的六要素及其非线性估计的精度评定等作了研究和分析。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其处理非线性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利用超导重力数据探测Slichter模三重分裂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2004苏门答腊地震后全球地球动力学计划观测网中9台超导重力仪13200 h的连续重力观测数据,联合利用整体经验模态分解(EEMD)、最优序列估计(OSE)、积谱密度分析(PSA)和自回归估计(AR)方法,探测地球固态内核平动振荡模态(Slichter模)的三重分裂信号.利用EEMD提取常规预处理后的重力残差中包含目标频段的本征模态函数(IMFs)作为最终的重力残差之后,将每个台站的重力残差平均分成无重叠的3个子数据块,再应用OSE和PSA方法获取Slichter模三重分裂谱线的积谱密度,并采用AR方法估计各积谱中弱共振信号的中心频率及其误差.结果表明,结合OSE和PSA方法探测到三个清晰的谱峰,周期分别为5.8307±7.1×10-4 h、5.2161±8.1×10-4 h和4.7536±5.2×10-4 h,分别对应Slichter模三重分裂谱线m=-1、m=0和m=+1,且三个谱峰的周期与Crossley(1992)、Rochester和Peng(1993)、Peng(1997)和Rogister(2003)基于PREM地球模型给出的Slichter模理论周期非常接近,也与Ding和Shen(2013)建议的"可能的观测结果"较为接近.参考现有的理论和观测结果,本文认为这三个信号可能是Slichter模三重分裂谱线.  相似文献   
997.
从预测残差入手,通过假设检验,给出了卡尔曼滤波内外可靠性量度,并将其和模型偏差分离估计递推公式引入GPS动态定位之中。通过对WADGPS用户站的动态数据处理得到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998.
DEMON 谱提取对于舰船目标识别有重要作用。研究了舰船噪声调制与解调原理,采用绝对值检波法提取 DEMON 谱,然后采用自动线谱识别与提取方法提取线谱序列,采用最大公约数法求线谱序列的基频,它是螺旋桨旋转的轴频。从实测舰船噪声数据中自动提取了 DEMON 谱,并得出其轴频,表明分析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9.
李腾伟  胡广洋  王涛  陈向阳 《气象科技》2018,46(6):1073-1080
雷达天线从外部各种资源中截获热辐射,噪声会随着时间以及天线的不同仰角和方位角位置而变化。传统的天气雷达噪声功率估计方法不能解释噪声在方位上的变化。本文介绍了天气雷达噪声功率估计的研究现状及基于径向的噪声功率估计算法(Radial-Based Noise power Estimation,RBNE),通过仿真实验详细描述了RBNE算法的基本步骤,并利用S波段天气雷达的实测数据对RBNE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RBNE算法可以实时地在每个天线位置相对较为准确地估计噪声功率,有利于消除某些类型的径向干扰,有助于提高天气雷达的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000.
<正>Based on field geological survey,stratigraphic section measurement and indoor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the Zanda Basin's tectonic location in the Himalaya Plate was ascertained,and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Zanda Basin during the Pliocene to Early Pleistocene was classified as six stages:(a) primary rift-faulting stage,(b) quick rift-faulting Stage,(c) intensive rift-faulting stage,(d) stasis stage,(e) secondary rift-faulting stage,and(f) secondary quick rift-faulting stage.Based on this six-staged formation-evolution theory of the Zanda Basin,the upwelling process of the Western Himalaya Mountains from the Pliocene to Early Pleistocene was classified as the following five stages:(a) slow upwelling stage(5.4-4.4 Ma),(b) mid-velocity upwelling stage(4.4-3.5 Ma),(c) quick upwelling stage(3.5-3.2 Ma),(d) upwelling-ceasing stage(3.2-2.7 Ma), and(e) quick upwelling stage(2.7 Ma).Research has shown that in the duration from the Early Pliocene(4.7 Ma) to the End of Pliocene(2.67 Ma),which lasted 2.03 million years,the Himalaya Mountains had uplifted 1500 m at a velocity of 0.74 mm/a;this belongs to a mid-velocity upwelling. During the 1.31 million year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Early Pleistocene,the Himalaya Mountains had risen up another 1500 m at a velocity of 1.15 mm/a;this is a rather quick upwelling.All of these data have shown that the upwelling of the Western Himalaya Mountains is along a complicated process with multi-stages,multi-velocities,and non-uniformitarian fea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