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57篇 |
专业分类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3篇 |
地质学 | 121篇 |
海洋学 | 1篇 |
综合类 | 1篇 |
自然地理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地壳运动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藏高原东南缘保山地体东部上新世营盘组玄武岩中开展的古地磁学研究,获得了可靠的高温剩磁分量。地层校正后的特征剩磁分方向为Ds=166.5o, Is=–19.3o, k=41.9, a95=5.1o, N=22(采点)。褶皱检验显示其为原生特征剩磁分量。上新世古地磁数据显示,保山地体东部区域自上新世以来相对于东亚构造稳定区古地磁参考极发生了14.5o±4.8o的逆时针旋转运动。虽然保山地体东部上新世的逆时针旋转运动与保山地体其它区域古近纪至中新世的顺时针旋转变形截然相反,但是其与畹町走滑断裂和南汀河走滑断裂上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运动相吻合。本次研究通过保山地体和腾冲地体内部新生代古地磁数据及地体边界构造带活动演化的综合分析,指出自古近纪早期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初始碰撞以来,青藏高原东南缘腾冲地块和保山地体在渐新世末期至早中新世时期,以及上新世早期分别发生了地壳运动方式的转换。保山地体地壳的运动学方式直接控制了地体边界走滑断裂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2.
云南镇康县放羊山矿床位于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保山地块的南部,昌宁-孟连缝合带与怒江断裂带之间,是芦子园矿集区内重要矿床之一。该矿床上寒武统沙河厂组地层中产出似层状、透镜状的矿体,呈近东西向产出,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通过在矿区系列工作,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结合矿床S、Pb同位素组成,探讨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均为正值,介于8.24‰~14.91‰,平均11.59‰(n=13),与周边的水头山矿床、芦子园矿床δ~(34)S值接近,S同位素组成分布与花岗岩极为相似。各成矿阶段矿物δ~(34)S值有部分重叠,表明S同位素组成较为稳定,来源单一。矿床中Pb同位素组成较稳定(~(206)Pb/~(204)Pb=18.2984~19.0580,平均18.4991,~(207)Pb/~(204)Pb=15.7731~15.8510,平均15.7904,~(208)Pb/~(204)Pb=38.6550~39.4110,平均38.8410,n=13),投点主要分布在上地壳演化线上方,△γ-△β图解中分布在地幔与上地壳混合的俯冲型铅和上地壳源铅范围内,表明Pb主要来自以岩浆作用为主的上地壳物质。认为其深部壳源含矿岩浆热液为放羊山矿床的成矿流体和矿质的来源,矿床的形成与深部隐伏中酸性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63.
核桃坪铅锌矿区容矿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下段、沙河厂组下段和保山组上段可能是Cu矿化的矿源层;核桃坪组中段和沙河厂组可能是Zn矿化的矿源层;核桃坪组中段可能是Pb矿化的矿源层.此外,上寒武统整体上以强烈富集(K≥5)Bi、B,富集(K≥1.2)Sb、As、W、Sn为特征;Bi、Sb、As、B等金属、半金属和非金属矿化剂元素在容矿地层中的普遍富集可能为在后期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捕获成矿元素、导致成矿物质巨量堆积,最终形成工业矿床奠定了基础.基性岩脉以强烈富集(K≥5)Au、Ag、Cu、Pb、Zn、W、As、Sb、Bi、F为特征,富集元素的种类和矿石具有一致性.综合各类控矿因素,并结合稳定同位素和成矿流体特征等认为,矿床是在晚寒武世特定的沉积条件下形成矿源层和矿化剂的基础上,再经后期岩浆热液作用叠加,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形成的层控型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具多期、多阶段,成矿物质具多来源的特点.在上述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64.
在进行云南l∶5万板桥幅区域地质调查的过程中,对该区保山地块中前人划分的双麦地群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该区的双麦地群实为一套细碎屑板岩夹大理岩和安山质、玄武质火山岩组合,并在其中首次发现了晚寒武世崮山期Blackwelderia带的三叶虫化石分子Blackwelderia baoshanensis Luo,Blackwelderia sp.,Parashengia elongata Luo等,且具明显的底栖-浮游的混生现象,从而确定该套地层应属寒武系上统核桃坪组,而非寒武系下—中统双麦地群。该套地层岩石组合及其时代的确定,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保山地块的构造属性、构造单元划分和发展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65.
66.
67.
湖南宝山花岗闪长质隐爆角砾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SHRIMP定年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通过湖南宝山地区花岗闪长质隐爆角砾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岩体中的角砾与基质岩石的特征大致相近,均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花岗质岩石,其成因为壳-幔同熔型。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表明,隐爆角砾岩中花岗闪长斑岩的角砾岩石年龄为(164.1±1.9)Ma,基质岩石年龄为(162.2±1.6)Ma,表明两者的形成时间相近,是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隐爆角砾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又与其共生的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体相似,岩体中的角砾与基质岩石中的W、Mo、Cu、Pb、Zn成矿元素丰度都很高,其周围有利部位也有矿化,说明隐爆角砾岩体同样可为成矿母岩,这对该区岩体成因及其多金属矿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69.
滇西云龙县漕涧复式花岗岩体出露于保山地块北端东缘,由早奥陶世、晚奥陶世、晚白垩世、新近纪4期花岗岩组成。以晚奥陶世花岗质岩体为主体,主要岩性为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中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岩石普遍发育片麻状构造。二者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53.9±3.3 Ma和456.8±3.5 Ma。二者均属后碰撞环境的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花岗岩,富集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Zr、Ta、Nb、Th等高场强元素。在Sr-Yb图解上,前者属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为下地壳环境较高压力条件下的部分熔融物;而后者属南岭型花岗岩,指示了中-上地壳环境较低压力条件下的部分熔融作用;在B-A图解上,前者显示白云母过铝花岗岩的趋势,岩浆的形成主要与隆升减压作用相关;而后者显示了含堇青石富黑云母过铝花岗岩的特点,岩浆的形成主要与深部地幔物质上涌导致的增温加热作用有关。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前者εHf(t)=-11.65~0.28,平均为-6.36;后者εHf(t)=-11.61~-1.57,平均为-6.78,二者具有大致相当的源区,均为古老的地壳物质,但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中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综合研究表明,在泛非运动的后碰撞阶段背景下,深部壳-幔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可能首先是隆升减压导致下地壳物质的低度部分熔融,随后地幔物质上涌,导致中-上地壳物质的增温加热的较高程度部分熔融。该两类晚奥陶世花岗岩属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小地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的岩浆作用响应,也表明保山地块存在泛非运动。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