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2篇
  免费   627篇
  国内免费   336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281篇
地质学   1387篇
海洋学   85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91.
简述了最近20年来国内外岩石高速摩擦实验研究领域的进展和动态:岩石高速摩擦实验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对高滑动速率、大位移的地震过程的实验模拟;其结果揭示了岩石和断层泥在地震滑动速率下的力学性状,深化了对断层滑动弱化机制、临界滑动距离、以及地震发生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实验在假玄武玻璃成因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提出了断层发生地震滑动可能留下的其它地质证据,可望为研究断层滑动性状与地震物理过程提供新的思路和信息.岩石高速摩擦实验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发展具有加温系统和孔隙压系统的岩石高速摩擦实验装置,研究水热作用下岩石和断层泥的高速摩擦性状;室内实验和地震资料分析相结合研究断层滑动和地震机制;室内实验和野外地质调查相结合探索断层发生地震错动的地质证据等等.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断层面强度的非均匀性,将断层面的宏观破裂过程看作是断面局部微元的破裂累积过程,假设断层局部微元强度遵循Weibull概率分布,从统计力学角度推导出了宏观的断层载荷.变形的全过程本构关系.采用一维地震力学模型,以远场位移a为控制变量,用稳定性理论研究了地震不稳定性问题.研究表明,系统刚度比(围岩刚度与断层刚度之比)β是影响地震发生的重要参数,只有当β<1时才会出现地震失稳,且应力突跳发生在平衡路径曲线的位移转向点,并给出了地震过程的3个重要参数(地震后断层半错距、地震应力降和释放的弹性能)的表达式.当β≥1时,不会发生地震,仅是缓慢的断层滑动,属于无震滑动.  相似文献   
993.
深圳市观澜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观澜断裂是深圳陆域地区规模最大的北北西向断裂。通过地质地貌调查、联合钻孔探测及地质年代测定等技术方法对观澜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详细考察与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穿越低丘陵台地地貌区的观澜断裂两侧未见地貌差异或现代构造形变现象;4个典型地质露头和2条钻孔联合剖面显示断裂没有扰动上覆第四系.观澜大布巷钻孔探测剖面还获得了断裂上覆冲洪积砂层底部12.6±2.4Ka的光释光测年数据;断裂物质主要由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硅化岩等组成.可见硅质被膜及半固结岩屑或岩粉状物质;7个断层样品的电子自旋共振测试结果显示断裂的最新活动年龄为距今21.1±2.1万年。结合12条浅层地震测线探测未发现断裂错移第四纪覆盖层底界的事实.得出了观澜断裂最新一次活动发生在中更新世晚期.自晚更新世中期以后没有新的近地表活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4.
应用多个地震活动参数来判定断裂带分段落活动习性的方法,分析安徽省新生代构造变形带不同分段落的现今活动习性及地震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新生代构造变形带中存在着9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分段落,其中,霍邱-风台、铜陵-宁国、明光-肥东3个段落现今活动习性处于较高应力背景下的相对闭锁状态.应属于有一定应变积累的潜在中强震危险段落:其它6个段落.现今活动习性处于中等或偏低应力背景下,以频繁或稀疏小震滑动为特征.未来复发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995.
利用1996~2008年天马台的定点跨断层场地的水准测量资料分析长乐-诏安断裂带的现今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W—E测段活动速率最高,S—E测段活动速率次之,W—S测段活动速率最小。断层各段以压性逆断为主,与地质考察结果基本一致。同时讨论了断层活动与地震关系.认为3次准同步转折均与地震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996.
汶川地震区断层围陷波探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汶川地震区开展震后科考和断层围陷波探测,本文主要介绍平通镇断层围陷波探测及初步结果。平通镇处在汶川8.0级地震断层带正上方,地表破坏十分严重。该断层围陷波测线横跨断层,以地震探槽为大致中点,沿NW—SE方向两端延伸,测线长约400m。这次观测结果表明,在汶川8.0级地震的新破裂带中可以观测到断层围陷波,反映了断层带内外的介质在物理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异。该测线记录的断层围陷波优势频率大约为3—4Hz。探槽附近的台站断层围陷波较强,初步推测,该地段地壳内断层的宽度大约有200m。  相似文献   
997.
刘雷  金利  文宇飞 《高原地震》2009,21(3):46-51
某油田已注水开发40年,高井网密度条件下仍对某些微构造、断层认识不足。运用三维地震解释资料与开发井资料解释两项技术结合,优势互补,相互验证,形成了一套开发地震可视化构造建模技术,应用该项技术显著提高了断层的首尾部延伸、复杂断裂带断层的组合关系、无井断点控制的小断层识别精度,对油田特高含水期提高钻井成功率、油田精细调整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刘财  刘海燕  彭冲  张营  刘琼  勾福岩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10):3859-3868
突出地震数据振幅空间不连续性的断层增强属性体是断层自动解释的基础,而如何压制噪声、地层残余响应、角度不整合接触等伪断层的影响是断层自动检测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指纹图像边缘检测处理中,一致性是对指示局部方向场信息各向异性强度的一个度量,本文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断层增强属性引入到地震数据处理中.为了更有效地压制噪声,本文通过对一致性进行加权处理,再结合蚁群算法,提出了新的断层自动检测方法——基于加权一致性的蚁群算法.理论地震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的断层检测过程,对比常规的基于方差属性的蚁群算法和基于C3相干属性的蚁群算法,本文所提方法不仅更有效地压制了噪声和地层残余响应产生的伪断层信息,而且更完整地展现了断层的延伸长度,同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999.
GPS揭示的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闭锁及滑动亏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华北地区2009—2014年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数据,采用块体负位错模型反演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断层深部滑动速率、断层闭锁程度分布、断层滑动亏损速率分布及地震矩积累率,结合地表应变率分布,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深、浅部形变、应变特征以及华北地区的地壳形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郯庐断裂中南段的北端主要为右旋走滑特性,南端则表现为右旋走滑兼拉张性运动,断层滑动速率在0.9mm·a~(-1)至1.2mm·a~(-1),且沿断层走向由北至南逐次增大.断层闭锁程度分布沿走向分布不均一,断层闭锁深度由最北端的27km增加到中段的32km,至最南端变为5km,断层闭锁最深处与1668年郯城MS8.5震中位置相对应.断层滑动亏损速率沿走向由0.9mm·a~(-1)增加到1.2mm·a~(-1),沿倾向由地表至深部逐渐减小为0mm·a~(-1).地震矩积累率在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郯城附近较大,而地表对应区域为第二应不变分量的低值区.华北地区地壳变形以块体运动为主,块体内部应变及断层闭锁产生的负位错效应次之;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断层形变沿走向呈条带状分布,形变宽度单侧小于50km,形变量不超过1mm·a~(-1),且上盘形变略大于下盘.  相似文献   
1000.
太行山东缘石家庄南部地壳结构及断裂活动性探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深、浅地震反射和钻孔地质剖面相结合的方法,对太行山东缘石家庄南部的地壳结构和隐伏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研究.深地震反射探测结果表明,该区地壳厚度33~38km,莫霍面从华北平原向太行山下倾伏.石家庄—晋县凹陷是受拆离断层控制的盆岭构造,太行山山前断裂为凹陷的西边界断裂,表现为上陡下缓的铲形断裂.石家庄—晋县凹陷中还发育北席断裂和栾城断裂,它们与太行山山前断裂一样受拆离断层的控制,未错断早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的地层不属于活动断裂.深地震反射剖面的中部还揭示了一个近垂直的穹窿状反射异常体,它可能起源于莫霍面,向上,穿过上、下地壳分界面,并延伸至上地壳.穹窿状反射异常体内部反射波视频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莫霍面附近的壳幔过渡带也出现明显的频率降低、界面扭曲和变形现象,推断它可能是上地幔岩浆上涌到地壳内部的侵入体.结合电磁测深结果可以发现,上地幔热物质的上涌和东、西向拉张可能是形成石家庄—晋县凹陷的动力学机制.探测结果为深入理解石家庄地区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华北克拉通破坏机制、深浅构造关系和地震构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