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94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我国城市地质工作主要进展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近30年来在城市地质工作中取得主要成果分析入手,论述了城市地质工作在理论研究、数据采集、方法创新、分析应用、效益成果展示、表达方法创新上的主要进展,并根据我国城市化发展规划,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条件,指出不同区域城市群、不同环境特点、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城市地质工作体系,最后对我国城市地质工作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数量可以较为可靠地反映基础研究队伍情况。2001—2011年地质学科基金申请数量不断增加,显示基础研究队伍得到新生力量的补充,从事地质学基础研究的单位也在不断增加。进一步分析揭示,目前地质学基础研究队伍结构存在如下主要问题:①地质学科基础研究队伍青年人才比例相对偏低,青年人才的补充滞后;②地质学人才队伍年龄结构连续性差,具有明显分段特征,可能会导致在某个时期科研资源和岗位竞争加剧,或是缺少特定层次的人才,引发科研工作的"瓶颈效应";③地质学申请项目增长在专业上不均衡,反映目前地质学科研队伍向侧重于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方面转移的趋势,长远发展不利于基础科学的源头创新和知识积累。分析了上状现象的原因,并初步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4.
地质科技论文是地质科研工作成果的重要表达方式。地质科技论文如何撰写,论文撰写的格式与要求有哪些?论文在投稿时,如何有针对性地向期刊投稿,提高地质科技论文被采用的概率?这是作者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地质科技论文的特点和类型,阐述了地质科技论文结构要素、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如何向专业期刊投稿,以增加稿件被期刊录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5.
分别从地质课程在地理科学中的作用和影响2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地质课程在地理科学中的作用:它是学习其他地理学科的基础、有利于分析当地的产业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并从地质年代的研究、矿床的寻找、地质灾害的预防、旅游业的发展这几个方面分析了地质课程在地理科学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地质构造变形数值模拟研究的原理、方法及相关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构造变形数值模拟实验研究是遵循自然科学规律,依据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中已为人们认识的规律为原理;依靠计算机先进的综合处理系统;以固体地球科学资料为基础所构建的地质模型为实验研究本体。因而,地质构造变形数值模拟是采用数学物理方法对相关地质学问题的科学描述,并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实验方法,对所描述的相关地质学过程进行定量化求解。由于数值模拟可以综合利用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和模拟不受时空限制的各种地质模型,为定量化地解决一些复杂的地质学问题,提供有效的分析工具,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地学界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数值模拟实验研究方法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地学界从采用了多年的传统的描述性研究方法向科学的定量化研究方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7.
The National Geophysical Data Center's (NGDC's) mission is data management in the broadest sense, playing a role in the nation's research into the environment and providing data to a wide group of users. NGDC also operates compon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cientific Unions (ICSU) World Data Center A. The Marine Geology and Geophysics Division of NGDC handles bathymetric data acquisition, manipulation, archival, and dissemination and operates the 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 Data Center for Digital Bathymetry. Four major data bas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manage the large volume of data received: the Global Marine Geophysical Data Base (geophysical data acquired in a time series); the NOAA National Ocean Service Hydrographic Data Base; the 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Data Base (contains bathymetric data, other than NOS surveys, with no time‐tagging); and the Multibeam Bathymetric Data Base. In addition, gridded data sets such as ETOPO5 are available from NGDC. Bathymetric data are acquired by NGDC through data exchange, funded and contract programs, processing of long‐term data holdings, data digitization from hardcopy sources, and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inkages. NGDC personnel participate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on numerous committees associated with studies of the seafloor including charting and bathymetric needs.  相似文献   
108.
对北京湿地演化规律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北京城区周边地区湿地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湿地消失的主要原因,结合对已恢复成功的典型湿地的剖析,提出了湿地重建与恢复的3处目标区域,并从中选取一处目标湿地作为例子,着重从地质地貌与水源的角度论证其重建与恢复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9.
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支撑。国土资源部非常重视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服务,将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产业化列为部重点工作之一。但是,地质资料分散保管、服务的现状为全国统一集群化服务的实现出了一道难题,现有的数据集中服务方式难以实现,为此,本文在深入调研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数据分散存储、服务逻辑统一”的分布式地质资料集群化共享服务构架,攻克了分布式协同的技术难题,成功实现了地质资料信息的集群化服务。这套技术可以扩展到其它分布式存储管理的各类国土资源数据领域,将有效提升国土资源信息集群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0.
This study addresses a framework to evaluate and map environmental hazard with reference to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jor and trace metal contamin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lithology in Chandrapur district of Maharashtra, India using geospatial, statistical and GIS tools. In all, 208 ground water and 35 surface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ynoptically with satellite imagery IRS P6 LISS III and were analyzed in ICP-AES. Analytical results reflect the presence of major and trace metals in ground water in terms of % as Fe (48%), Mn (12%), Zn (9%), Al (8%), Pb (7%), Cu (6%), Ni (4%), Cd (3%) and Cr (3%) of the total average concentration. The contamination is attributed to weathering of rocks and also to mining activities. Similarly, surface water contribution of major and trace metals was found as Al (47.8%), Fe (42.8%), Mn (5.5%), Zn (2.3%), Pb (0.56%), Ni (0.42%), Cu (0.16%), Cr (0.16%) and Cd (0.10%) of the total average concentration. Ordinary kriging interpolation method was adopted to asses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major and trace metals in groundwater samples with their best model fit variogram Classical statistical method lik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establish correlation between spatial pattern of metal contamination and geology of the area in GIS environment. Various surface and subsurface aspects like landuse/land cover, structural features, hydrogeology, topography etc were also considered to ascertain their impact to supplement the inference of the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