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8篇
  免费   1961篇
  国内免费   2049篇
测绘学   2828篇
大气科学   953篇
地球物理   2916篇
地质学   5541篇
海洋学   1270篇
天文学   416篇
综合类   691篇
自然地理   88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386篇
  2021年   475篇
  2020年   505篇
  2019年   525篇
  2018年   444篇
  2017年   628篇
  2016年   622篇
  2015年   586篇
  2014年   799篇
  2013年   843篇
  2012年   742篇
  2011年   785篇
  2010年   599篇
  2009年   792篇
  2008年   849篇
  2007年   779篇
  2006年   754篇
  2005年   661篇
  2004年   592篇
  2003年   432篇
  2002年   455篇
  2001年   312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245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5篇
  1900年   3篇
  18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断层和断裂带的有效识别是地震资料解释中的重要环节,断层在地震信号响应中以断面波的形式体现,因此断面波成像的质量关系到断层的精细识别与刻画.本文利用精度较高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正演模拟方法对断面波成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正演研究,主要正演分析的参数包括采集因素中的电缆长度和采集方向,地质因素中的断层倾角、断距、反射系数,以及处理因素中的偏移方法等几个方面.通过正演论证得出:采用合理的采集参数能够提高断面波的照明度;有效结合地质因素能够提高断面波的解释精度;利用合理的偏移方法能够使断层归位更加准确,断面波有效成像.基于以上结论,对于断面波的精确识别与刻画,应综合采集因素,处理因素及地质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断层的解释精度,有效减小解释误差.  相似文献   
292.
藻蓝素(PC)是水体蓝藻的指示性色素,其浓度反映了蓝藻生物量,利用卫星遥感监测藻蓝素浓度年内动态对蓝藻水华的有效防控有着重要意义.根据不同季节的巢湖藻蓝素浓度实测数据与同期Sentinel-3 OLCI影像,构建机器学习回归反演模型,应用于巢湖2019年OLCI影像集上,对巢湖藻蓝素浓度的空间分布、年内变化进行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293.
沉水植物驱动的水环境钙泵与水体磷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水体磷循环是水柱和对应的沉积物中发生的各种非生物和生物的磷迁移转化过程.与此同时,沉积物中钙通过沉水植物吸收和转运,从该类植物的叶面释放至水柱中,释放的Ca2+与水柱中的CO23-一起形成碳酸钙.在这一过程中,水柱中少量溶解性磷分配在碳酸钙中形成CaCO3-P共沉淀,导致水体中可溶性磷向难溶性磷转化,这种由沉水植物驱动的水环境钙泵在水体磷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证明,沉水植物菹草叶面上有CaCO3-P共沉淀的形成,且这种共沉淀的含磷量变化范围很宽.另一方面,新近沉积物中钙与磷的沉淀物存在一个由聚磷酸盐向磷灰石逐渐演变过程,而沉水植物叶面上的含磷共沉淀作用是否也存在由聚磷酸盐向磷灰石的变质过程,该过程在沉水植物生长期间是否发生关系到沉水植物除磷效果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水体磷循环概述、钙在水体磷循环中的作用和沉水植物驱动的水环境钙泵假说及其在水体磷循环中的意义等方面综述了钙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对水体磷循环的贡献.  相似文献   
294.
卓发成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4):1035-1042
为了研究盆地基岩倾角对盆地地表动力反应的影响,选取了一个跨度2 km,深度500 m的二维成层盆地为研究对象进行有限元动力反应分析。以持时0.25 s的狄拉克脉冲作为输入地震动,探讨了P波和SV波垂直入射时,盆地基岩倾角从10°\,20°\,30°\,40°依次增加的情况下盆地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入射波在倾斜基岩处发生波型转化,同时产生面波,在盆地中心区域发生汇聚;随着基岩倾角的增加地表中心处的卓越频率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95.
中尺度WRF数值模式系统本地化业务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段旭  王曼  陈新梅  刘建宇  符睿 《气象》2011,37(1):39-47
利用中尺度WRF数值模式及WRF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在对比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了适合本地的积云过程、微物理过程和辐射过程的方案组合;选择了NCEP/GFS作为模式的背景场;统计计算了以云南为中心的区域背景误差协方差并替换了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中原有的背景误差协方差;同时,考虑模式底层高度与地面观测站高度的差异,进行了地面资料地形订正.通过上述试验研究,建立了本地化的中尺度WRF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能较好地刻画本地下垫面的动力和热力状况,预报能力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96.
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和倾斜涡度发展   总被引:75,自引:21,他引:75  
文中证明了不仅包括动力因子,而且包括热力因子、摩擦耗散及非绝热加热作用的和可用于三维空间的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证明经典的、平面上的涡度方程只是它的特例。并且用该全型涡度方程严格证明了倾斜涡度发展(SVD)理论。沿着倾斜等熵面下滑的气块,当热力参数CD减小时,其垂直涡度将发展。最后通过用θ坐标模式模拟一次西南低涡的形成,证明SVD引起的涡度发展要比传统所考虑的辐合项的贡献大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297.
城市钻孔数据地下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实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介绍了基于钻孔数据的城市地下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实现过程,提出了基于钻孔数据三维地质建模的总体思路、钻孔数据管理和层序分层方法,还介绍了软件的模块组成及应用实例。建立的软件实现了对城市钻孔数据的三维建模、可视化分析和科学管理,具有丰富的二维成图和三维显示功能,实例的应用也说明本软件是分析城市第四系构造格架和演化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98.
盾构隧道施工地表变形分析与三维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31,自引:11,他引:31  
于宁  朱合华 《岩土力学》2004,25(8):1330-1334
随着地表建、构筑物密度与日俱增,在地铁建造过程中对地表环境的保护是一个越来越不容忽视的难题。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地铁施工之后,如何合理预测和控制盾构施工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就成为了一个新课题。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的计算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某盾构隧道工程进行了三维的变形模拟分析,与实测的数据比较计算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99.
CaCO3-CO2-H2O岩溶系统的平衡化学及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在介绍了CaCO3- CO2 - H2O岩溶系统平衡化学的原理后,对平衡化学的控制因素,包括温度、CO2 分压、体系的开放程度、离子强度效应、同离子效应、酸效应、碱效应、离子对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与CaMg ( CO3 )2 - CO2 - H2O 岩溶系统平衡化学作了对比。结果显示,天然开放的岩溶系统的平衡pH值范围为6. 80~8. 40,在此pH值范围内,水中的碳组分主要以HCO-3 形式存在; 与开放系统相比,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封闭系统的平衡pH值较高,而平衡[ Ca2+ ]和平衡[ HCO-3 ]较低,特别是在低CO2 分压时,两者的差异更明显;在封闭系统条件下,两种不同的纯CaCO3 - CO2- H2O饱和溶液相混合,将导致溶液对CaCO3 重新具有侵蚀性;离子强度效应、酸效应和离子对效应使方解石的溶解度增加,而同离子效应和碱效应使方解石的溶解度降低; 与方解石溶解平衡相比,其它条件相同时,白云石溶解平衡pH较高,在温度< 70℃时溶解度较大,但在温度> 70℃时溶解度较小。   相似文献   
300.
Squall lines develop in various climate regions having diverse environmental profiles of wind shear,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ensitivity of squall lines to these environmental profiles, we have performed an extensive set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under various shear and moisture conditions in midlatitude-continental and tropical–oceanic temperature environments.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sensitivity simulations and the analyses of 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it is found that the static stability in a convectively unstable layer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in determining the strength of squall lines. Under temperature environments having the same static stability,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CAPE) and precipitable water content (PWC) well describe the squall-line intensity. Vertical shear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squall-line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intensity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with surface cold pool.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tatic stability in a convectively unstable layer, CAPE, and PWC should be examined in diagnosing the intensity of squall lines that develop with an optimal shear for their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