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龙门山南段飞来峰构造变形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山前山构造带中分布着大量的飞来峰。为了解其构造演化过程,主要通过分析研究龙门山南段白石-苟家飞来峰和金台山飞来峰内部及下覆地层的构造变形特征,确定出其至少经历了5个构造变形序列,并结合前人资料讨论龙门山南段飞来峰的形成和演化。  相似文献   
22.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叶水浸液对生态相关种羊柴(Hedysarum laeve)与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黑沙蒿叶水浸液可抑制羊柴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逐渐加强;幼苗形态指标对叶水浸液作用较为敏感,敏感程度为苗干重苗鲜重根鲜重根长苗高根干重;丙二醛含量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值明显大于其他指标,相对电导率也表现出较敏感的抑制效应。黑沙蒿叶水浸液对柠条种子萌发存在低促高抑作用;对幼苗形态指标综合化感效应表现为促进,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升高逐渐减弱,根鲜重、根长与苗干重为较敏感指标;对生理指标化感综合效应表现为抑制,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相对电导率是最敏感的指标,丙二醛含量指标也较敏感。由此推断,对膜系统的伤害可能是黑沙蒿化感物质多种效应的生物起点。  相似文献   
23.
利用天山地区近50年(1966—2015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研究了天山南北坡相对湿度(RH)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天山南北坡RH对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风速、参考蒸散量、日照时数的敏感性,并探讨了引起RH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整个天山地区RH变化有略微上升的趋势但不显著,北坡RH总体呈下降趋势,南坡RH总体呈上升趋势。(2) RH空间分布呈自北向南递减趋势,南北坡全年及春季以下降趋势为主,而夏、秋、冬三季均以上升趋势为主,且南坡变化趋势的显著性高于北坡。(3) RH对风速、气温、日照时数及参考蒸散量均为负敏感,对降水量为正敏感。北坡RH对各气象因子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日照时数>参考蒸散量>风速>气温>降水量,南坡敏感程度依次为日照时数>风速>参考蒸散量>气温>降水量。空间分布上,仅降水量敏感系数高值区位于北坡伊犁河谷,其余要素敏感系数高值区均位于南坡。(4)参考蒸散量是影响天山地区RH变化的主导因子,整个天山地区参考蒸散发贡献率较高,日照时数贡献率高值区集中于北坡伊犁河谷,风速、降水量、气温贡献率高值区均集中于南坡克孜勒苏地区。  相似文献   
24.
在详细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位于太行山南段洪山岩体中粗面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区斑岩中Si O2含量为63.57%~67.85%,平均为65.19%;里特曼指数σ值为5.6~8.2;K2O/Na2O为1.00~1.74,平均为1.24;A12O3为16.75%~18.77%,平均为18.21%。铝饱和指数A/CNK为1.00~1.06,属于碱性正长岩类岩石。岩石稀土元素总量(∑REE)为33.75×10-6~144.30×10-6,(La/Yb)N=9.18~33.28,呈现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的特点。δEu=0.99~1.16,有微弱正Eu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蜘蛛图解中,样品均显示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的特征。同时,在该地区获得的粗面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8.6±1.0Ma。锆石εHf(t)值为-16.0~-11.4,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TDM)为1258~1432Ma。这些数据表明,洪山粗面斑岩与洪山其他中生代侵入岩是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形成于早白垩世由造山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转变期,是EM1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富碱的岩浆上升侵位,并受古老下地壳物质混染形成的。华北规模庞大的中生代岩浆作用可能与部分熔融并消耗富集岩石圈地幔层有关,这可能也是岩石圈地幔减薄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5.
C.Y.HSIEH 《地质学报》1943,(Z1):89-103,105,106
正 I. INTRODUCTION In November of 1937, the writer together with Messrs. C. Wang, T. C. Chow and S. H. Lee were sent by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tin placer deposits in Fuchuan, Hohsien, Chungshan' in northeastern Kuangsi and Kianghua in southern Hunan, herein known collectively as the Fuhochungkiang  相似文献   
26.
针对多金属矿勘探中测点坐标的批量生成过程步骤繁琐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CASS 8.0直接生成1∶1万高精度磁法勘探测点及1∶1万激电中梯探测测点坐标的思路。通过利用现有地形地质图以及专业绘图软件CASS 8.0在制图及坐标转换方面的优越性,直接生成可以应用于手持GPS测量仪的数据格式文件,绘制出可以用于野外找点的地形地质图,达到测绘坐标点在地图上快速导入导出的效果。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鹰山南区铅多金属矿普查项目的工作中,工区面积大,地形复杂,需要布置的探测点数量庞大,采用原始方法计算并人工将每个测点坐标输入手持GPS定位仪中的工作量大且极易出错,探测点点位不能根据实际地形合理规避危险区域或者障碍物(悬崖、峭壁等)。通过利用黑鹰山南区铅多金属矿普查区地形地质图及CASS 8.0绘图方面的优越性,批量对工作部署图中测点进行定位编号并调整,从CASS 8.0导出坐标数据点并导入天宝R4 GPS手持定位仪中的方法,避免了人工输入数据出错的问题,合理规划了探测路线,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该应用表明,此方法在工作部署图绘制中更加直观、方便,可解决大面积比例尺工作部署图坐标导出导入问题,并且效率极高,在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燕山南缘北西西向昌平-丰南隐伏活断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特定气候条件下获得的陆地卫星图象上,深色、带状的线性影象,反映出昌平-丰南隐伏活断层的形迹。这是向断裂带运移的地下水沿活动构造带上升到地表、在卫星图象上由高密度值显示出来的,是基底构造活动在地表的反映。据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昌平-丰南隐伏活断层可能是中生代末期形成的,断开康氏面和莫氏面的壳型断裂,第四纪以来具有左旋滑动的特征。本活断层是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带  相似文献   
28.
琼果幅、曲德贡幅(1:5万)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发现在沙堆组(原甲不拉组)中产有晚白垩世坎潘期-马斯特里赫特期的生物分子.查明郎杰学岩群与涅如组(嘎波组)的物质来源南辕北辙,郎杰学岩群的物源来自北侧冈底斯地区,物源性质具有再循环造山带物源的特点,并伴有岩浆和火山作用的印记,暗示冈底斯板片与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在印支造山旋回期间曾发生过拼贴或俯冲消减作用,从而为研究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29.
石炭-二叠纪地层在新疆北山南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总体为浅变质强变形的一套岩石,经重新厘定从老到新岩石地层单位有:早石炭世红柳园组,晚石炭世石板山组、胜利泉组和干泉组;早二叠世红柳河组,中二叠世骆驼沟组。其沉积环境经历了滨浅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海陆交互相,为两个较为完整的沉积旋回,沉积物颜色为紫红色夹灰绿色,陆源碎屑为成熟度较低的石英和长石,显示了氧化条件、近源、快速堆积特征,反映为陆内裂谷盆地性质。  相似文献   
30.
太行山南段甘陶河群铜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行山南段铜矿化带成矿地质背景、甘陶河群火山岩铜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了翔实的研究。结果认为,宏观上,太行山南段铜矿化带受裂陷槽和变质核杂岩构造体系的控制。铜矿化的产出受层位、岩性、韧脆性断裂、围岩蚀变等因素的联合控制,矿体呈脉状、似层状产出,矿石类型以细脉浸染状为主。进一步找矿方向重点应是深部找矿,工作方法采用综合找矿,主要手段为物探电法和钻探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