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0篇
  免费   1543篇
  国内免费   1188篇
测绘学   159篇
大气科学   226篇
地球物理   2363篇
地质学   4717篇
海洋学   568篇
综合类   632篇
自然地理   586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324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58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依据充分截取过境弃水,减少洪流,增大补给,提高侵蚀基准面,抬高地下水位,拦截土壤与有机质,减少土壤有效养分流失的思路和技术路线,提出“控制水文网下蚀,提高侵蚀基准面,遏制冻结层上水水位下降,开展水资源保护,湿地及植被恢复”为主体的黄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治理、保护及调控工程技术措施,不仅切实可行,还具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2.
采用槽探、年代样品测试、阶地调查和形变测量监测等方法,对太行山东麓汤西断裂南段进行研究,分析其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汤西断裂发育于中更新世,历经多次活动,断裂并未上延到上更新统地层中,其南段的活动强度较高,最新活动年代为中更新世;汤西断裂西代村场地的垂直形变监测(1999~2014年)结果存在异常,综合监测点数据和区域新构造特征分析发现,该异常可能是研究区区域形变场的反映,并非由汤西断裂活动引起。  相似文献   
93.
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火山分布与断裂关系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大连池是世界陆内单成因火山的典型代表,明确断裂与火山排布关系对研究此类火山活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表观察与遥感图像解译,结合区域构造、地表出露断裂或破裂带、火山喷发时间次序(如一些火山存在由SW向NE依次喷发的规律)、区域剖面图以及不同向排布的火山规模规律等现象,研究了五大连池陆内单成因火山群火山排布与断裂的相关关系,认为五大连池地区具有NE,NW和近E-W三组方向的7条断层。区域大地电磁资料以及东北地区深部构造研究也支持这一分析。由于这三组方向的断裂还出现于火山活动之前的花岗岩之中,加之地震数据、地质历史时期的应力状态以及河流阶地研究显示在火山活动时期本地区不存在活动断裂,这些断裂应该形成于五大连池火山活动之前,并在火山作用过程中为岩浆提供了向上运移的通道,从而形成了现今的地表火山分布,即三组火山沿NE向断裂排布,两组火山沿NW向断裂分布,两组火山沿近E-W向断层排布。  相似文献   
94.
中国近海处于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作用的关键区域,新构造运动频繁,活动断裂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浅地层剖面仪测量、单道地震、多道地震和海底地震仪探测(OBS)等海洋地震勘探方法是调查研究海域活动断裂的主要地球物理手段,各自具有不同技术优势和探测功能,在海域活动断裂调查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OBS广角反射/折射深地震探测和长排列多道地震勘探,获得了中国近海的区域深大断裂展布特征,深化了深大断裂形成与演化的深部动力学机理的认识,进而分析了其对活动断裂控制与约束关系。根据活动断裂时代新、埋藏浅的特点,综合利用浅地层剖面仪测量、单道地震和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方法,获得了中国近海海域活动断裂的分布、走向和差异升降等特征,分析了新构造运动的演化规律。本文综述了海洋地震勘探技术方法的主要特点和功能,及其在海域活动断裂调查中的功能和作用,总结了利用地震勘探技术方法在中国近海新构造活动断裂调查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果,提出了在未来的海域新构造运动地震调查研究中,应采用多技术方法组合系统调查与研究的思路,着力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探索应用横波地震勘探和海底可控震源等新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
风沙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泥沙淤积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泥沙打钻采样,以及黄河沿岸及支流产沙地层采样分析对比,暴雨、洪水等分析追踪河道淤积泥沙源地表明,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泥沙淤积主要来源于乌兰布和沙漠及十大孔兑(沟谷)的库布齐沙漠和丘陵沟壑梁地。通过输沙平衡法计算该河段河道泥沙淤积量得知,1954-2000年该河段淤积泥沙总量约20.11亿t,其中大于0.1mm的粗沙为15.57亿t,占总量的77.424%;小于0.1mm的泥沙约4.54亿t,占总量的22.57%。风成沙入黄淤积量是:乌兰布和沙漠6.0552亿t;库布齐沙漠5.8499亿t;二者约占大于0.1mm粗泥沙总量的76.46%。  相似文献   
96.
川藏公路然乌-鲁朗段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部,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而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当地的地质、气候、水文、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地质条件是控制因素。研究区位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北缘,是地质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在地质构造上,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属于冈底斯、雅鲁藏布和喜马拉雅三个构造单元。区内构造的形成经历了3个时期7个阶段。川藏公路然乌-鲁朗段的地层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区中的拉萨-波密分区,第四纪冰碛发育。由于强烈的地质构造活动,区内断层、褶皱等构造发育,许多断裂仍在活动,尤其是嘉黎断裂。由于地质灾害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并受地质条件控制,因此区内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97.
以黄河三门峡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适用于流域尺度植被生态用水估算的生态水文模型,对三门峡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植被生态用水量进行了定量模拟,得到研究区植被生态用水时空结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三门峡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绿水资源消耗效用进行了分析,提出该区域植被结构调整方案.结果表明:三门峡地区植被生态用水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总体呈现出降低-稳定-上升的趋势;生态用水空间结构主要表现在不同植被类型下生态用水量差异上:林地最大,其次为农作物、灌丛,草地最小;林地高效消耗比例最大,其次为草地和灌丛,农用地最小.基于不同植被类型绿水资源消耗效用分析,提出三门峡地区植被结构调整方案.在一定水资源消耗量状况下,减少无效和低效消耗量,增加高效消耗量,是缓解该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矛盾,提高总体生态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地下地质结构和断裂,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于2003年~2006年在定日—木孜塔格峰区进行了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作者等对获得的重力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合地质及其他地球物理资料,将该区布格重力场分成七个区域,描述了其主要特征并分析了其地质意义。进行了定日—木孜塔格峰剖面的重力曲线拟合计算及地质解释,获得了该区地壳结构的定量模型。识别出30条断裂,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对其中的重要断裂进行了详细解释。结果表明:重力场分区特征与地质构造分区特征对应得较好;高原边缘及内部各块体间重要的边界断裂都在重力场上有明显的显示;断裂按走向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等3组,其中近东西向断裂为主干断裂。  相似文献   
99.
蒲白矿区的南桥井田,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成为影响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一个主要地质因素。本文通过大量实际资料,分析了断裂构造的发育及组合规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结论对煤矿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苏北—滨海断裂在江苏以北的存在与活动性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小多道地震探测技术,对苏北—滨海断裂北段及附近海域进行探测,识别出4个反射界面,将研究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为4个地震层序,分别对应全新世、晚更新世、中更新世和早更新世4个地质时期。对照区域地质构造,对地震剖面断点进行分析,认为断点F1、F2、F3、F4、F8、F9、F10对应为苏北—滨海断裂,断裂错动的最新地层为晚更新世,因此推断苏北—滨海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