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4篇
  免费   758篇
  国内免费   918篇
测绘学   472篇
大气科学   182篇
地球物理   596篇
地质学   2400篇
海洋学   1134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464篇
自然地理   146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青藏高原发现大型冻胀丘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青藏高原黄河源地区多格茸盆地内发现大型冻胀丘群,这些冻胀丘外观多呈穹窿状,有些呈脊状、新月状.盆地内的冻胀丘隆起高度多在3~6 m,最高不超过10 m,水平扩展范围数十米到上百米,最大超过300 m.冻胀丘在盆地内密集分布,众多小型湖塘嵌于其中,分布密度估计5~8个·km-2,局部区域内可达10个·km-2以上.从外观看,多数冻胀丘形态较完整,但有的已经部分塌陷,有的几乎完全塌陷,不同塌陷阶段的冻胀丘在盆地内均有发现.冻胀丘顶部钻孔岩芯揭示高含冰地层从丘顶以下5 m左右一直延续到20多米,局部发育厚层地下纯冰层,厚度可达2 m以上.根据外观形态、地下冰类型判断,这些多年生的冻胀丘属冰土丘(lithalsa),和常见的冰核丘(pingo)有所区别.初步判断,这些冻胀丘形成于全新世大暖期以后的新冰期时期.多格茸盆地冻胀丘群的发现对现行的工程建设及工程建筑物的运营安全、区域古环境、流域水文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2.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构造地貌定量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过去的10年,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简写为LiDAR)技术凭借其能够精确、快速地获取地面三维数据的技术特点已在众多行业领域得到广泛运用。该技术集成了GPS、IMU、激光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其中主动传感系统(激光扫描仪)利用返回的脉冲可获取探测目标高精度的距离、坡度、粗糙度和反射率等信息,而被动光电成像设备(航空摄影相机)则可获取探测目标的数字成像信息。上述数据经后续处理可生成三维激光点云,  相似文献   
943.
南汀河断裂带构造地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年轻、最活动的高原,高原范围内发育的大量延伸规模达数百千米乃至上千千米的大型走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活动构造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些大型走滑断裂带都是距今60~50 Ma以来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及后期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推挤作用的结果,它们对于调节两大板块碰撞后陆内构造变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多研究者已经或正在对这些大型走滑断裂从构造、地貌、年代、地球物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取  相似文献   
944.
隐伏矿体的勘查一直是当下矿产勘查的热点,尤其是对矿体形态复杂的金属矿进行定位、定量、定概率研究。喇嘛苏外围隐伏铜矿体产于华力西早—中期斜长花岗斑岩与中元古界蓟县系库松木契克群下亚群泥化微晶灰岩的接触带部位,属于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形态复杂多变,给矿山企业的资源量估算带来很大不确定性。采用"桌面GIS+移动GIS数据集成+数据处理"的方法,克服了传统勘查方法单一与延时的缺点,解决地学测量数据"离散化"的状态,将研究区地质—物探—化探—遥感数据与图件集成,对综合异常区进行快速的圈定;建立集成研究区多源信息矢量化空间数据库,利用医学上的Marching Cubes方法,对侵入体与赋矿层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结合钻孔见矿位置佐证矿体形态展布变化以及预测东南向隐伏矿体,为矿山企业降低勘探采矿风险、缩短勘查周期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45.
张春 《地质与勘探》2017,53(3):599-608
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对四川盆地磨溪龙王庙组气藏流体分布的认识发生变化,由早期的无水气藏或无边底水气藏转变为存在边底水、局部封存水,表现出复杂的气水关系,这制约了气藏的高效开发。为此,本次研究综合现有录井、岩心、测井、地震、测试及生产资料,识别出溶蚀孔洞发育区,在此基础上,采用印模法恢复研究区龙王庙组古地貌格局,结合现今构造特征,综合分析认为:(1)油气分布既受现今构造圈闭控制,又受有利岩相控制,也受古地貌影响;(2)古地貌控制了早期油气聚集,在地势较高的缓坡区聚集油气,在局部洼陷区滞留地层水,在地势变陡的低部位形成富水区;(3)在现今构造圈闭范围内,由于物性、闭合度和海拔高差存在差异,导致东、西部井区含气性不同,西区富气程度优于东区;(4)结合古今构造格局,在古地貌地势低部位(地势低于-300m)、现今构造低部位(海拔低于-4385m)广泛分布边水;(5)当古地貌地势低于-300m时,在现今构造和古地貌相对凸起部位存在局部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946.
岱崮地貌是一种寒武系碎屑岩之上的平顶灰岩地貌,为中国五大地貌之一,对其研究具有地质学、古地理环境等科学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研究,分析研究了岱崮地貌的特征、成因和演化,得出以下结论:1) 岱崮镇的崮主体呈NW向展布,由崮体和崮基组成。崮体包括崮顶、崮腰和崮底,崮顶为灰岩,崮腰和崮底以碎屑岩为主,崮基为前寒武系岩浆岩或太古宇泰山群;2) 近水平岩层是岱崮地貌发育的基础;3) NNW向、NW向和近EW向断层是岱崮地貌形成的根本因素,NW向和NE 向节理是主控因素,控制了岱崮地貌的走向、密度;4) 岱崮地貌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化,经过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和印支运动留存的寒武系-中奥陶统、上石炭统-二叠系是岱崮地貌形成的基础,燕山期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162~149.8 Ma)、白垩纪(140~90 Ma)及喜马拉雅早期(65~43 Ma)产生的断层及节理是岱崮地。  相似文献   
947.
龙门山古冰川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汶川地震中央区域龙门山主山九顶山海拔4 984 m,山脊北坡有三处成排分布不少规模较小的冰斗-冰川谷地形,恢复当时雪线高度在4 100 m高度。根据其形态保存程度、古今雪线高度差等情况判断,应当是2阶段冰川作用遗存。据气温和降水资料,现在九顶山雪线高度在5 000 m,刚好超出九顶山顶部。故而九顶山3 800 m以上目前处于冰缘环境,石冰川、石环、融冻泥流等冰缘现象比较突出。九顶山不存在更老的冰川作用及其地貌遗存,是青藏高原以东5 000 m上下的高山只是在末次冰期时抬升跨越冰期雪线而发育冰川这一新观点的又一证据,也是青藏高原第四纪晚期剧烈抬升的又一证据。  相似文献   
948.
古地貌是控制古水系、沉积体系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东部的辽东东地区中新世馆陶组为例,对馆陶组的沉积区和剥蚀区分别开展了基于残余地层厚度法和印模法的古地貌恢复,以增进对研究区古水系、源-汇系统的整体认识,为其物源体系、沉积环境、砂体分布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两种方法的古地貌及古水系恢复结果对比研究表明,基于残余地层厚度法的沉积区古地貌恢复结果适用于目的层沉积区古水系的恢复;而基于印模法的沉积区-剥蚀区一体化的古地貌恢复结果实现了剥蚀区、沉积区古水系的统一解释.沉积区-剥蚀区一体化的古地貌恢复弥补了基于沉积区古地貌的古水系恢复中难以判断"源-汇体系"中源区古水系分布及从源到汇古水系派生关系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49.
喀斯特断陷盆地环境地质分区及功能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喀斯特断陷盆地是随着新生代高原隆升产生的断裂活动所引起的断块差异沉陷及溶蚀作用共同形成的山间盆地。由其以局部地块断陷为主导并伴随侵蚀及溶蚀的成因机制所决定,具有地貌分区明显、新构造运动强烈、水资源分布不均、土壤植被分带性强、气候垂向变化明显、人类活动区间差异大等特征。其中,地貌形态—成因类型既是地质环境本质特征的综合反映,又是对生境具有重大影响的自然因素,而且容易认识和识别,是环境地质分区的良好标志。以地貌形态—成因类型为标志,喀斯特断陷盆地可划分为侵溶蚀山区、溶蚀丘峰谷地区、沉积平坝区、侵溶蚀河谷区4个环境地质分区。侵溶蚀山区生态功能突出,溶蚀丘峰谷地区生态与经济功能并重,沉积平坝区经济功能尤显重要,侵蚀河谷区视所处大江大河流域的区位及宏观影响而定。资源开发和环境恢复治理,应与环境地质分区功能相协调,按流域系统评价和全面权衡利弊、科学规划布局,才能取得可持续的成效。   相似文献   
950.
地下冰作为多年冻土区别于其他土体的显著特征,对寒区水文、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等都有深刻影响。为准确估算多年冻土层地下冰储量,基于黄河源区地貌及其成因类型,结合岩性组成、含水率等105个钻孔的野外实测数据,估算了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层3.0~10.0 m深度范围内地下冰储量,并讨论了浅层地下冰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层3.0~10.0 m深度范围内地下冰总储量为(49.62±17.95) km3,平均单位体积含冰量为(0.293±0.107) m3/m3;在水平方向上,湖积湖沼平原、冰缘作用丘陵等地貌单元含冰量较高,而侵蚀剥蚀台地、冲洪积平原等地貌单元含冰量较低;在垂向上,多年冻土上限附近含冰量较高,并随深度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